《光明日報》2002年8月8日
今天我們怎樣學雷鋒
田宜龍 孫 勇
2016年6月13日下午,洛陽市道德總講堂舉辦的一場特殊的見麵會上不時響起陣陣笑聲掌聲。全國道德模範、“當代雷鋒”郭明義與見義勇為英雄戰士、陸軍第54集團軍某紅軍師政治部副主任徐洪剛,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兵媽媽”喬文娟,還有洛陽市學雷鋒誌願者代表,就新時期如何學雷鋒進行了麵對麵的交流。
微時代,學雷鋒,做公益,談起“指尖上的正能量”,3位道德楷模感觸頗深。郭明義的微博粉絲高達2000多萬,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公益“大V”。
“兵媽媽”喬文娟觸網也不晚,在女兒的幫助下將擁軍網辦得有聲有色,操作微信也是得心應手,她給郭明義送上精心畫的牡丹花。喬文娟向郭明義請教,“現在有的年輕人很困惑,比如遇到老人跌倒不敢扶,新時期該怎樣學雷鋒做好事?”
“人生短暫,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做正能量傳遞者,在幫助別人中快樂自己,就不會過多糾結。”徐洪剛接過話茬,“如果為了金錢、名聲、地位做好事,就很難堅持下去。”
欒川愛心誌願者常紅康,是縣裏下派貧困村的第一書記。郭明義從欒川一路走來,非常關注脫貧那些事。一聽常紅康介紹,村裏最窮的還住在塑料搭的棚子裏,郭明義有點急了,追著常紅康非要他咬個牙印,“幫群眾脫貧就是學雷鋒的最好體現,啥時能解決?究竟行不行?能不能給個準信?”常紅康連連點頭,對著郭明義豎起大拇指響亮地回答:“行!”話音剛落,熱烈的掌聲再次響起。
《河南日報》2016年6月15日
真摯愛軍的“兵媽媽”
盧鬆
“綠色軍裝是我最愛的服裝。”2017年7月21日,穿著一身舊軍裝的喬文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62歲的喬文娟是河南柴油機集團退休職工。從1976年起,除了工作,她幾乎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擁軍愛兵中,從“兵姐姐”變成了“兵媽媽”。
喬文娟的擁軍情結起源於一場車禍。1976年8月31日,一輛拖拉機把喬文娟撞倒後又從腹部碾過,她當場昏死過去。兩位路過的解放軍戰士把她送到軍隊醫院,讓她撿回了一條命。喬文娟下定決心,要用全部的愛回報子弟兵。
1999年,重慶籍駐洛某部戰士蔣友清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需骨髓移植,喬文娟在自己骨髓配型不成功的情況下,尋遍全國11個骨髓庫,曆時2個多月,行程1萬多公裏,最終為蔣友清找到了那個“十幾萬分之一”。當喬文娟把這個喜訊第一時間告訴蔣友清時,他哽咽著,一個勁地說:“謝謝媽媽!謝謝媽媽!”
像蔣友清這樣身患絕症的“兵兒子”,喬文娟至今共認了21個。喬文娟說:“這些戰士遠離家鄉,來到河南當兵,我有責任照顧好他們。”
喬文娟慰問部隊官兵(全國雙擁辦供圖)
為幫助更多戰士,喬文娟1999年創辦了全國第一個“戰士心理谘詢輔導站”,並開通了“戰士心理谘詢熱線”。多年來,她先後與1萬多名戰士電話或當麵談心,與3000多名戰士進行書信交流,幫助戰士解開思想疙瘩。
2004年,喬文娟又創辦了專業擁軍網站“中國擁軍網”,開設“兵媽媽在線”“軍地紅娘”等欄目,熱心為部隊官兵服務。網站開通以來,點擊率達1000多萬次,幫助300多名退伍戰士找到了稱心工作、50多名軍人喜結良緣。
在喬文娟的感召下,她身邊的很多人也紛紛加入獻愛心行列。100多位洛陽市民組成的“喬文娟擁軍小組”,活躍在軍營內外;60多位藝術家和文藝愛好者組成的“中國擁軍網心連心藝術團”,經常走進軍營慰問表演;更多的人自發行動起來,默默地為擁軍盡心盡力。
《河南日報》2017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