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得病住進重症監護室之前,他特別對兒子強調:“不管我遇到什麼情況,不準你們跟組織上提一點要求,我把這一生完全徹底地交給組織,組織上給予我的已經太多,我卻回報太少。”
吹響時代的“號角”
“戰鬥的烽火淬煉著我們鋼鐵的翅膀,英雄的旗幟飛揚著我們忠誠的信仰。”這是閻肅最新創作的一首關於空軍的主旋律歌曲。據演唱者、空政文工團演員劉和剛說,閻肅在20 世紀60 年代為空軍創作的《我愛祖國的藍天》,已經傳唱半個多世紀。閻肅認為在新時期需要有新的歌曲來表達當代空軍對黨的情感。於是這首昂揚明快、富有時代氣息的歌曲誕生了。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時代前麵,是不是符合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閻肅65 年藝術生涯的真誠告白。
1962 年,國家剛剛經曆3 年困難時期,許多人困惑:新中國該往哪裏去?共產黨、社會主義好不好?閻肅受小說《紅岩》啟發,決定創作《江姐》,為我們的黨提一提氣,為人民鼓一鼓勁。雖然當時社會上已經有多個不同藝術門類的《江姐》,但閻肅對那個時期的重慶生活稔熟於心、對革命先輩非常崇敬,他充滿自信:“即使是炒冷飯,我也要炒得好吃。”伏案18 天,閻肅完成《江姐》初稿。拿回團裏討論,許多人感動得落淚。閻肅又懷揣劇本,和編導人員幾下四川,與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 多名親屬和戰友座談,並多次采訪小說《紅岩》的作者,終於創作出經典之作《江姐》,創造了中國歌劇史上5 次複排、演出1000 多場的奇跡,它歌頌的“雪壓不彎、風吹不倒,信念不變、矢誌不移”的“紅梅精神”,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開放初期,閻肅借為電視劇《西遊記》寫主題歌的機會,向社會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以藝術的形式告訴人們,改革的路就在腳下,鼓勵人們勇敢往前走;創排歌劇《特區回旋曲》,反映經濟特區的建設成就,歌頌改革開放。
一切經典的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無不打上時代的印記。“閻老是最能把握時代脈搏的一個作家。回顧他的作品,不論是立意,還是創作手法,都是緊跟著時代又具有引領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溫中甲如此評價。
主旋律的作品每年都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深入人心的卻不多。
在閻肅看來,當下的主旋律歌曲太喜歡直白的歌詞。如何創作出能永久流傳的紅歌經典?閻肅這樣總結他對主旋律作品的看法:“主旋律作品要入心,首先要入耳,要像涓涓清泉滋潤人心。”此外,文化藝術創作不能冷落人心,而主流價值觀恰恰來自人心,人心中的那種美好、善良、真誠,正是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近些年,閻肅在光明日報陸續發表一係列文章,關注文藝健康發展,如2006 年的《十位文藝界名人呼籲——打擊盜版從我做起》,還有不少評論當下某些電視欄目優劣的文章,激濁揚清,始終高唱主旋律。
“要讓好歌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閻肅扛起一個藝術家的使命和責任。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感覺軍裝掉價了、軍人貶值了,他用《軍營男子漢》的響亮歌聲告訴人們,天下最棒的男人是軍人;長期和平環境下,人們的國防意識漸漸淡化,他創作的一首《長城長》,喚醒了多少赤子情懷;當社會上有一陣子惡搞紅歌、歪曲主旋律時,他站出來堅決抵製,並在歌壇發起“大唱紅歌、抵製惡搞”的倡議,還連續3 年擔任中國紅歌會評委;麵對海峽兩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韻的歌曲,呼喚著多少海外遊子思念祖國母親的心。
“在共和國的每一個曆史時期,閻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問世,並流傳至今。這些蔚為大觀的傑作,足以構成中國音樂史冊中最華彩的樂章。”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詞作家王曉嶺說。
走到哪裏都像“一團火”
“有思想”“有學問”“有辦法”“有魅力”,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孟衛東將閻肅稱為“四有新人”,他最喜歡閻肅的第四點——“有魅力”。“閻老的魅力在於他有趣味,懂幽默,很隨和,易溝通,和他在一起工作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情。”
閻肅的這種魅力,讓每個與他有過接觸的人印象深刻。大家都說每次看到閻老都是朝氣蓬勃的,他走到哪裏都像“一團火”。
“閻老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想保持旺盛的創作生命力,就要做到文藝各個行當無所不涉獵,廣種而多收,種的麵積很大,同時單位麵積產量又很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原院長、著名劇作家劉錦雲說,“從這個意義上說,閻老堪稱‘勞動模範’。正因為他的勤學苦練,才有了多產優質的創作。”
從1986 年開始,幾乎每年的春晚,閻肅都是核心創意人員、評審專家。每年的除夕夜,他都是在央視的演播大廳度過的,直到大年初一淩晨三四點才趕回家。導演黃一鶴講了這樣一件感人的事:有一年閻肅正在籌備央視春晚時,家裏來電話說母親病危。他剛要買票回家,卻得知母親已經去世。他強忍悲痛,沒有回家,把母親辭世的難過心情靜靜地收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為千家萬戶送去歡樂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