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營銷創新,解決產銷脫節、產品單一問題。過去,斯梅代雷沃鋼廠缺少穩定優質的客戶資源,銷售主要依賴中間商,生產什麼就賣什麼,遠離終端客戶需求,對企業發展形成製約。管理團隊進駐後,堅持用戶至上,推動產品由滿足市場標準向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轉變,以客戶結構高端化倒逼產品結構升級。銷售部大客戶經理張建峰深入走訪調研,精心製定營銷方案,開發了許多新客戶。2018年,鋼廠成功與歐洲4家最大的鍍錫產品客戶簽訂年度銷售協議,其中汽車用鋼被羅馬尼亞自主品牌達契亞應用,家電用鋼板供應高端白色家電生產商Gorenje集團,每年達5000噸左右。現在,河鋼塞鋼不僅拓展了當地市場,而且80%的產品銷往歐盟和北美地區。
推進素質提升,解決員工老化、知識落伍問題。員工的綜合素質,決定著企業的長遠發展。鋼廠原有員工隊伍責任心強、做事認真,但也存在知識、技能等方麵的不足。管理團隊堅持把人才培養作為戰略工程,利用中塞兩國員工培訓交流平台,陸續組織舉辦10期來華培訓和6期境外培訓,覆蓋員工2700餘人,使員工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技能,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專業化的培訓學習,一批塞方普通員工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幹。白莉娜是第一批到中國參加培訓的員工,在河鋼唐鋼,那裏國際一流的先進設備、技術和管理使她受益匪淺,讓她對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現在,她已成長為河鋼塞鋼總經理助理。
架起友誼橋梁
河鋼塞鋼管理團隊接手斯梅代雷沃鋼廠,不僅僅意味著要讓一個千瘡百孔的老廠健康地運轉起來,也意味著要麵對企業跨國界、跨文化整合的難題。為此,管理團隊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價值理念,認真落實河鋼集團“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海外經營策略,與塞方員工攜手並肩、密切配合,既開啟了中塞兩國產能合作的新篇章,也為增進中塞傳統友誼作出了新貢獻。
視員工為寶貴財富,積極推進用人本地化。管理團隊進駐後,與原鋼廠職工全部簽訂了勞動合同,日常生產經營主要依靠塞方員工,高管和部門負責人都由本地人擔任。管理團隊注重互學互鑒,引入中國企業民主管理經驗,鼓勵塞方員工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讓廣大員工找到了企業主人翁的感覺。有員工感慨地說:“過去雇主瞧不起我們這些當地工人,說話都是喊著嚷著,可你們卻不一樣。”河鋼塞鋼的穩步健康發展,不僅使原有5000多名員工有了可靠的工作崗位,每年還為當地提供200個新就業崗位,鋼廠供貨商間接提供的1.6萬多個崗位也有了穩定保障。
立足企業長遠發展,積極推進利益本地化。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管理團隊始終追求的經營目標。他們把鋼廠創造的經濟效益主要用於企業擴大再發展、生產設施再完善、員工待遇再提高,目前,員工收入比3年前增長近10%。每個月的1日和15日,是鋼廠員工發放工資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員工們都喜不自勝地彼此打招呼:“明天超市見!”斯梅代雷沃市區各超市也都瞄準了這兩個日子,把鋼廠發薪的第二天作為促銷日。
在推進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管理團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3年間,企業累計投入100多萬美元,用於當地道路修建、村莊供水、捐資助學等,展現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為祖國贏得讚譽。每年9月舉行的“豐收節”,是斯梅代雷沃這座古城的盛大節日。2018年,當地政府特地邀請宋嗣海宣布“豐收節”開幕,該市市長動情地說:“是中國河鋼讓斯梅代雷沃市實現了真正意義的豐收!”
河鋼塞鋼管理團隊上門慰問退休老職工
尊重當地製度習俗,積極推進文化本地化。管理團隊在經營管理中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充分尊重塞方文化習俗,與當地員工和社會真正融為一體。根據河鋼塞鋼公共關係部經理米蘭的建議,企業內部辦了一份塞文雜誌,既刊登塞方員工自己的故事,又刊發中方管理團隊的經營理念,還有介紹中國曆史人文的文章,內容十分豐富,增進了中塞雙方員工的相互了解,深受員工喜愛。副總經理王連璽克服年齡大等困難,主動學習塞語,深入了解當地的曆史文化、生活習慣,很快實現了語言上的無障礙交流,大大縮短了與塞方員工的心理距離和情感距離。每逢當地節日,管理團隊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向員工及其子女發放禮物,上門慰問退休老職工,讓廣大塞方員工真正感受到企業的溫暖。越來越多的當地百姓愛上了中國,加入到學習漢語的熱潮中來。員工維斯娜的女兒米莉察,因為河鋼愛上了中國,還為自己起了一個好聽的中國名字“蜜蜜”。2017年,她得到河鋼塞鋼的資助,獲得來中國學習的機會。中國之行讓她深刻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友好,她說:“我喜歡中國,喜歡漢語,長大後我要當一名漢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