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豔榮

“一——百——十。”

當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市市長亞斯娜·阿夫拉莫維奇女士用不熟練的漢語,給河鋼塞鋼管理團隊打分時,她和在場的記者、翻譯都笑了。顯然她知道,在漢語裏,110分代表著完美。

中塞一家親

在隻有10萬餘人的斯梅代雷沃市,提到中國、中國河鋼,幾乎無人不知。因為中國河鋼的到來,一個有著5000多名職工的百年鋼廠重生了,一座古城更有活力了。他們書寫的“中塞一家親”故事,在美麗的多瑙河畔流傳,帶來了更多溫情大愛。

“我們代表著河鋼,代表著中國!”共建“一帶一路”,隻有9人的河鋼塞鋼管理團隊衝鋒在前。致力於當地企業發展,熱心社會公益,延續中塞友誼,他們正努力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形象大使。

這是一個肩負著重大使命的團隊,讓百年鋼廠重現活力,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

進入河鋼塞鋼廠區,道路一側綠地上矗立的“HBIS Serbia”(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巨型廠標便映入眼簾。抬眼望去,中國國旗、塞爾維亞國旗與河鋼集團的廠旗迎風招展,其中五星紅旗分外耀眼奪目。每當看到這些,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和管理團隊的家國情懷便油然而生,內心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回顧來塞爾維亞工作的曆程,宋嗣海多次談到了“使命”一詞。給百年鋼廠以生產的保障,給當地員工以生活的希望,作為河鋼人,他們心裏裝著“做世界河鋼”的夢想,更裝著“國家形象”“國家角色”的責任和使命。

宋嗣海清楚地記得,2016年6月19日上午,在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鋼塞鋼視察。彼時,河鋼集團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約收購這家企業剛滿2個月。之前經曆過破產、出售、政府1美元回購、國外企業代管等種種坎坷後,作為河鋼集團的新成員,這家企業開始擺脫經營困境、煥發生機。

在這家百年鋼鐵企業,習近平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相信,在雙方密切合作下,斯梅代雷沃鋼廠必將重現活力,為增加當地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塞爾維亞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牢記重托,不辱使命。

如今,一個全新的河鋼塞鋼呈現在世人麵前。

河鋼收購僅半年,就結束了斯梅代雷沃鋼廠連續7年虧損的曆史,河鋼塞鋼成為塞爾維亞第二大出口企業。2017年,河鋼塞鋼產鋼147.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4億美元,經營情況創出曆史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產鋼9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7億美元,超過2015年全年的水平;酸洗板、冷軋板、鍍錫板等高附加值板材產量較2016年上半年大幅增長110%以上。

這是一張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其中的壓力、考驗,早已成為磨煉這支隊伍寶貴的財富。

宋嗣海參與了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的全過程。他對這家企業清產核資時的第一印象是:生產裝備是20世紀70年代的,多少年來都沒有升級改造過;管理處於真空狀態;產品結構不優、檔次不高……與自己之前一直工作的河鋼唐鋼相比,這裏就是一個爛攤子。

這的確是一家命運多舛的企業。

斯梅代雷沃鋼廠1913年成立,2003年破產後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鋼鐵公司。2012年美國投資者撤資,塞爾維亞政府以1美元重新收回該鋼廠所有權。此後,塞爾維亞政府一直在尋找新的投資者。2013年4月,在政府的扶持下,鋼廠恢複生產,但年產量隻有40多萬噸。

收購這樣的企業,河鋼圖啥?

連美國鋼鐵公司都沒管好的企業,河鋼能管好嗎?

來自業界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盡管經營好這家企業困難重重,挑戰極大,但宋嗣海和他的團隊卻沒有絲毫遲疑,他們深知這個項目在集團戰略布局中的分量。這是河鋼集團領導班子根據行業發展大勢、立足企業自身長遠發展反複研究後作出的決定,是河鋼全球化戰略布局的關鍵一步。這時的河鋼,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正按照“全球擁有資源、全球擁有市場、全球擁有客戶”的發展定位,加快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和產業鏈全球化布局。

如果說,2014年河鋼控股瑞士德高公司,使河鋼快速擁有了遍布全球的營銷服務網絡和金融貿易平台、資源配置平台,那麼,2016年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則讓河鋼在歐洲擁有了本土化的“全球製造平台”。這是河鋼集團在海外直接並購的第一個長流程鋼鐵生產基地項目。斯梅代雷沃鋼廠擁有每年220萬噸的配套鋼鐵生產能力,主要產品包括熱軋卷、酸洗卷、冷軋卷、電鍍錫板,產品80%銷往周邊的歐盟國家。這家鋼廠具有鋼鐵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完備的基礎設施、配套的工藝裝備和一定的市場基礎。這個項目契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也符合河鋼集團拓展歐洲市場的發展戰略需要。

“寄托著兩國元首期望的項目、有利於河鋼集團長遠發展的項目,如今交到了我們這個團隊手中,隻能成功,不能失敗!”說這話時,一向笑容可掬的宋嗣海分外嚴肅。

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帶著責任,肩負著使命,河鋼集團派出的由9名管理和技術骨幹組成的河鋼塞鋼管理團隊,奔赴萬裏之外的異國他鄉,搬到了隻有3層的舊辦公樓,融入了全新的集體中。

“他們完成了習近平總書記交給的任務!”在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心目中,這個團隊,就是一個“戰鬥小組”。他們把一個不靠政府補貼就得關門的老廠救活了,建設成了中塞合作的模範工廠。

這是一個勇於擔當的團隊,用“三個本地化”贏得了職工的心,贏得了企業的未來

“我們不需要拍胸脯、誇海口,而是要誠懇、嚴肅地兌現承諾。言必信、行必果。”2016年6月19日,在河鋼塞鋼,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贏得如雷掌聲。

如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所有人都關注著河鋼集團,關注著河鋼塞鋼的這支管理團隊。

收購之初,河鋼承諾保障斯梅代雷沃鋼廠5000多名職工的就業,做到“鋼廠原有職工一個不能少”。對於塞爾維亞政府、鋼廠職工及數萬名家屬來說,這是他們最為關心的承諾。他們都在觀察這支來自中國的團隊,能否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希望。在此之前,他們曾無數次希望斯梅代雷沃鋼廠得到拯救,但一次一次的希望都變成了沉重的失望。

斯梅代雷沃市人口10萬餘人,很多家庭幾代人都在斯梅代雷沃鋼廠工作,他們對這座工廠的情感早已融入了生命、浸入了靈魂。

“斯梅代雷沃鋼廠員工普遍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是一支成熟、專業、敬業的產業工人團隊,是企業的寶貴財富,河鋼塞鋼需要他們。”走在整潔有序的廠區裏,看著身著橘色、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們三三兩兩地走過,河鋼塞鋼總經理趙軍感慨地說。

剛來河鋼塞鋼時,一名冷軋軋鋼工引起了趙軍的注意。他工作時專注的表情、忘我的神態,仿佛那一刻,他的世界裏隻有他和手中正在加工的鍍錫鋼板基料。他用20世紀70年代的設備生產出了厚度僅0.14毫米的產品,像一張A4紙那樣薄,而這個厚度,用目前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加工出的產品也不過如此。他們一家三代人,都先後從事這個工作,到他這已是第三代了。

盡管設備老舊,但工人們操作管理得都很精細。像這名工人一樣,更多的斯梅代雷沃鋼廠職工是熱愛他們的工作的,隻是企業開工不足,兩座高爐早就停了一座,經營形勢一天不如一天,很多職工無活可幹。他們經常擔心會接到通知,明天不要來上班了。

讓5000多名職工有飯吃,首先要恢複正常的生產經營。

2016年4月18日,雙方簽訂協議後,按照約定,斯梅代雷沃鋼廠重大生產經營情況需向河鋼集團通報。為了在7月接手後達到較好的生產經營水平,河鋼集團派出的這支管理團隊根據當時的市場形勢,同時也為了檢驗現場設備狀況以及員工適應高節奏生產的能力,果斷在5月和鋼廠當時的管理人員協商,讓停滯多年的第二座高爐恢複生產。

2016年4月18日,河鋼集團正式簽約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

2016年7月,河鋼接手的第一個月,鋼廠粗鋼產量就從原來的每月六七萬噸,提高到了12.9萬噸。百年老鋼廠開始重現生機。

最開心的是當地員工。他們有活幹了,收入有保障了,工作的積極性也高了。一早來到鋼廠上班,看見運轉正常的兩座高爐,他們就有說不出的幹勁。在他們的眼裏,往日的暗淡已然褪去,現在滿是對鋼廠和美好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