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歐亞 江 卉 李思輝 周壽江 胡 成 劉俊華

越過山丘,我們看到了另一座山。

那是一座精神的豐碑。

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

最初聽到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離休幹部張富清的故事,我們有些詫異,有些感歎,甚至有些疑慮:一位功勳卓著的戰鬥英雄,竟連家人都不知道他的事跡,直到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立後采集退役軍人信息,才揭開塵封半個多世紀的英雄傳奇。

走近這位95歲的老人,走進他為之奉獻的武陵大山,走近他經曆過生與死的戰場,在深藏功名背後,那些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令我們深深震撼和感動……

2018年12月3日下午,地處鄂西邊陲的來鳳縣。

酉水從縣城的一角靜靜流過,奔向八百裏洞庭。

新成立的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縣委政法委幹部張健全,帶著父親張富清的退伍證來到這裏。“為了全麵采集退役軍人信息,除了退伍證以外,還需要戶口簿、身份證、立功證書等,請盡量將與服役有關的材料提供完整。”信息采集員聶海波接待了他。

聽了介紹,張健全趕回家中,向父親說明具體要求。

張富清從臥室一隻舊皮箱裏,翻出一個紅布包裹:“都在裏麵了。”

張健全接過包裹,匆匆折回。

紅布包裹層層打開,一枚“人民功臣”勳章躍入眼簾。

聶海波一下子被這枚勳章深深吸引。“隻有戰功卓著的英雄,才能得到這種榮譽!”他心頭一震。

認真清點後發現,勳章的主人張富清,曾榮獲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並被授予軍“戰鬥英雄”稱號,還有時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簽發的報功書。

56歲的張健全也愣住了。記憶中,沒聽父親講過立功受獎的事。

2018年冬天的一個瞬間,揭開塵封半個多世紀的往事。

這一天,是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正式掛牌的第9天。

2019年2月1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來鳳縣城張富清老人家中。

這是一位95歲老人一生中,第一次麵對記者回首那戰火紛飛的歲月。

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房屋,室內簡陋但整潔。

客廳通向陽台的門關不嚴實,透著冷風。

張富清和老伴靜靜坐在一方台桌前,烤著火。

張健全為我們找來父親珍藏已久的紅布包裹。

張富清所在部隊,是著名的西北野戰軍三五九旅。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上記錄著他的4次立功經過:

1948年6月,作為十四團六連戰士,在壺梯山戰役中任突擊組長,攻下敵人碉堡一座、打死敵人兩個、繳機槍一挺,並鞏固了陣地,使後續部隊順利前進,立師一等功;

1948年7月,在東馬村帶突擊組6人,掃清消滅外圍守敵,占領敵人一座碉堡,給後續部隊打開缺口,負傷不下火線繼續戰鬥,立團一等功;

1948年9月,作為十四團六連班長,在臨皋執行搜索任務時發現敵人,即刻占領外圍製高點,壓製了敵人封鎖火力,迅速消滅敵人,立師二等功;

1948年10月,在永豐戰役中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了敵人碉堡兩座、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堅持到天明,獲軍一等功。

1948年12月彭德懷簽發的報功書中寫道:“張富清同誌為民族與人民解放事業,光榮參加我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任副排長,因在陝西永豐城戰鬥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

老人沉思著,仿佛回到那烽火連天的歲月——“我是1948年3月參加解放軍的,當時白天黑夜戰火正猛,幾乎天天在行軍打仗。記憶最深的是永豐城一役。

那天拂曉,我和兩名戰友組成突擊組,摳著磚縫率先攀上永豐城牆。我第一個跳進城內,衝入敵群展開近身混戰,戰友們打散了。我端著衝鋒槍朝敵群猛掃,突然感到頭頂仿佛被人重重捶了一下,緩過神來繼續戰鬥。後來又感覺血流到臉上,用手一摸頭頂,一塊頭皮都翻了起來,我才意識到一顆子彈剛擦著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了一道淺溝。”

“擊退外圍敵人後,我衝到一座碉堡下,用刺刀刨出一個土坑,將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拉下手榴彈的拉環。手榴彈和炸藥包一起炸響,將碉堡炸毀。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明,我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戰鬥結束,我死裏逃生,而突擊組的另兩名戰友再也見不到了……”

發生在陝西蒲城的永豐之戰,是配合淮海戰役的一次重要戰役,戰況慘烈。

“是什麼力量,讓您冒著槍林彈雨勇往直前?”

“決定勝敗的關鍵往往是信仰和意誌。我們共產黨人就是有著鋼鐵般的信念。”老人的回答擲地有聲。他說,“突擊隊的任務就是消耗敵人。怎麼消耗?就是用身體消耗敵人的彈藥,為後續部隊打開缺口。我是共產黨員、革命軍人,越是艱險越要向前。”

每場戰鬥,張富清都爭當突擊隊員。因為打仗勇猛,彭德懷到連隊視察時,多次接見張富清和突擊組戰士。

1948年8月,在炮火硝煙中,他舉起右拳宣誓:“我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誠心誠意為工農勞苦群眾服務,為新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幹到底,自入黨以後,努力工作,實事求是,服從組織,犧牲個人……”

采訪結束,張富清在老伴攙扶下,從台桌前站起身為我們送行。

這時我們才發現,老人的左腿已因病截肢……

2019年5月10日,陝西省蒲城縣永豐鎮。

懷著對張富清老人的敬意,我們千裏尋訪英雄的足跡。

漫步永豐鎮,戰火的硝煙早已散盡,張富清當年和戰友們攻下的城牆圍寨也難覓蹤影。

戰役舊址上,建起了永豐革命烈士陵園和永豐戰役革命烈士紀念館,用圖文和實物,記錄著那場戰役的慘烈與榮光。

一座紀念碑矗立天地間,鑲刻著王震將軍題寫的“永豐戰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金色大字。

碑前廣場上,彭德懷、習仲勳、王震的塑像栩栩如生。

永豐革命烈士陵園

紀念館內,屏幕上正播放張富清深藏功名的人生傳奇。2月15日,湖北日報率先推出《95歲老人是功勳卓著的戰鬥英雄》報道,引起網絡廣泛轉發,在永豐鎮也迅速傳開。

“這裏安葬著在永豐戰役中犧牲的330名烈士。”永豐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所長李巍告訴我們,1958年,為紀念在永豐戰役中犧牲的烈士,當地政府主持修建這座陵園,將烈士遺骸集中安置。陵園現為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永豐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我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習仲勳等領導和指揮下的一次重要戰役,是1948年冬季攻勢中的重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