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國

王逸平,1963年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所黨委委員、藥理黨總支書記。2018年4月11日,他因病逝世,時年55歲。

新藥研製有個“雙十規律”:耗時10年、耗資10億美元。一種新藥能夠脫穎而出,必須具備現有相關藥物不可替代的優點,足以讓患者受益才行。

一輩子能做成一種新藥,是新藥研發者的一生榮耀。王逸平作為主要發明人早在40歲剛出頭,就研發成功了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說:“再有10年時間,我還想再做出兩種新藥,帶給患者生的希望。”

中藥現代化研究開拓者

丹參入藥,在我國有悠久曆史,《本草綱目》《中醫藥大辭典》等醫藥文獻中都有記載。但是,丹參的有效成分到底是什麼?一直沒人搞清楚。1994年,王逸平帶領科研團隊經過長達13年艱苦攻關,終於揭開了丹參有效成分之謎。

在早期研究中,研究組麵臨經費短缺、設備陳舊等困難,王逸平帶領團隊成員借來儀器利用晚上別人不用的時間段做檢測,夜以繼日,奮戰在實驗室。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逸平在實驗測試中發現,丹參乙酸鎂的生物活性特別強。經過進一步研究,他大膽推測這可能就是丹參中最主要的藥用成分。

基於這個重要發現,王逸平帶領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以丹參乙酸鎂為質量控製標準,來研製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後經臨床使用證明,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疾病,臨床療效顯著,高效、安全、質量穩定可控。

迄今為止,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有2000多萬患者受益,累計銷售額突破250億元,該藥被評為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醫藥品種,成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研究典範。

此後,王逸平又主持了抗心律失常一類新藥“硫酸舒欣啶”藥理學研究,目前已完成Ⅱ期臨床試驗。該藥可使藥物發揮更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現已獲得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此外,王逸平還領導團隊構建了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先導化合物篩選、候選新藥臨床前藥效學評價、藥物作用機製研究等完整心血管藥物研發平台體係,為全國藥物研發企業完成50多個新藥項目的臨床前藥效學評價,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王逸平曾說,“藥學研究的每一分付出,都能為百姓生命健康帶來一絲希望”。他最大的願望是在有生之年做出“世界各地臨床醫生首選的新藥”。怎樣的藥配得上這樣的稱呼?用途不斷有新發現的阿司匹林、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抗瘧神藥青蒿素——自現代藥物出現,這樣的藥物不過幾十種。

與病魔頑強抗爭的病人

1993年,正當30歲的王逸平攀登科學高峰之際,不幸被確診患有Crohn’s(克羅恩)病。同年手術,切除掉1米多長小腸。學醫的王逸平非常清楚,克羅恩病目前無法治愈,隻能靠藥物控製,他的健康從此隻會越來越惡化。要追逐人生夢想,就要與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

多年來,為了節約時間,王逸平總是自己給自己看病,在辦公室冰箱裏常備藥品,連針也自己打,自己記錄病情。在王逸平手寫的《Crohn’s病程記錄》中,清晰地記載著他的病情反複發作,不斷加重,多次出現營養不良、貧血、大量便血、疼痛導致的昏迷等情況。他的體重常年隻有100斤左右。

但是,在同事們眼裏,王逸平卻是個“拚命三郎”。如果不出差,他每天早上7點多準時出現在辦公室,晚上10點多才走,周末也經常來單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