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魅力名城古鎮——非洲篇(1)(2 / 3)

梅克內斯——雄偉的軍事名城

梅克內斯是一座很美麗的城市。遊曆了梅克內斯的人,仿佛在時間的長河中周遊一番後剛剛蘇醒,但是城中鐵匠的嫻熟技藝、商販的機智、木雕藝人的絕活、露天市場的喧鬧,這些記憶他們永遠忘不了。梅克內斯城建於11世紀,是摩洛哥王國皇城之一,在中阿特拉斯山脈的北坡。1672年由阿拉維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爾定為國都。傳說這位君主愛馬,王宮裏養了500匹駿馬,他每天去馬廄裏巡視,並精心設計和建造了大型的馬廄。在王宮附近還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糧倉。馬廄和糧倉至今保存完好。

梅克內斯是一個雄偉的西班牙—摩爾風格的地方,四周有高牆和巨門。今天看來,這是一個17世紀馬格裏布時期的伊斯蘭和歐洲風格的和諧統一體。

如果沒有民間的能工巧匠,摩洛哥的傳統建築是不可想象的。這些能工巧匠是石頭、大理石、樹木或石膏的雕刻能手,是壓模工和陶瓷馬賽克的鋪設能手。清真寺、商鋪或貴族的宮殿——所有的建築都以其美妙的、難以言表的建築裝飾讓人們驚奇。

在梅克內斯,除了巨大的紀念建築之外,如達爾馬克赫宰王宮、西迪清真寺、穆拉伊·伊斯梅爾陵墓等,你還能欣賞阿哥達勒穀地的美麗景色。離梅克內斯很近的羅馬古城沃呂比利斯給遊人的款待令人難忘。這座古代堡壘周圍長2郾5千米,有6個城門。

梅克內斯王宮由眾多圓拱組成,門窗形如中國陝北的窯洞,卻裝飾著極為精細的石刻。陽光從圓拱射入房中,在地麵上留下耀眼的光斑。宮殿裏麵很安靜,偶爾有白衣白帽的阿拉伯人走過,表情安靜莊嚴。惶惑間,仿佛時間流轉千年,這白衣白帽使者正要帶我們去朝見帝王。無數的柱石屹立在一片綠色的背景上,金色的城牆反射著太陽的溫暖。騎著駿馬走進堂皇的巴博·曼蘇爾城門,也走進了摩利·伊茲麥爾的帝國夢想。

盡管古城的曆史引來了建築師、設計師和藝術家,曆經多少世紀滄桑之後,梅克內斯和周圍的環境依然不變。日落時分,西天的餘暉在城牆反照下映得皇城通紅一片。你可在水草豐茂的花園間小憩,也可以駐足於第一個阿拉伯王朝創建者的墳旁,或是穿行在羅馬古城沃呂比利斯的廢墟間,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穆拉伊·伊德裏斯的曆史之中。

底比斯——百門之都

尼羅河上曾經雄踞著一座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都城,這就是被古希臘大詩人荷馬稱為“百門之都冶的底比斯。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是埃及的著名古跡,位於埃及的盧克索至卡納克一帶,跨尼羅河中遊兩岸,為古埃及的中王國與新王國(第十九王朝至第二十五王朝)時代首都。古城麵積約15郾5平方千米,東岸有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西岸為王室陵墓所在地——帝王穀和王後穀。

底比斯最著名的古埃及建築是卡納克神廟,它由蒙特神廟、阿蒙大神廟和賴特神廟三組建築物組成,均有磚牆環繞。阿蒙大神廟始建於公元前1870年,其後十多個王朝對其加以擴建,是古埃及法老獻給太陽神、自然神和月亮神的廟宇。其全部用巨石建造,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古廟宇。

卡納克神廟的大柱廳素有“藝術世界奇觀冶之稱。此廟大廳建於兩代國王統治時期,即公元前1302至前1290年第十九王朝西提國王時期和公元前1290至前1224年拉美西斯二世執政時期。廳壁上刻有許多奇妙的浮雕和銘文,記載了國王與諸神之間的關係。

走進神廟的小廳,可看到兩塊方尖碑,這是為紀念哈特謝普蘇特女王而建的。哈特謝普蘇特是埃及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王,是圖特莫斯二世國王的王後,國王駕崩後,她於公元前1486至前1468年執政。

神廟中的聖殿由花崗岩建成,分裏外兩間。裏麵一間是專為存放聖船用的,牆壁上的浮雕描繪了當年聖船出發的盛況。神廟的大庭院建於公元前945年,是埃及最大的神廟院,占地麵積達7989郾7平方米。庭院的左邊有西提二世廟,右邊為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阿蒙神廟,中間有一石柱廳,高達21米的大石柱聳然矗立。

神廟除有雄偉的建築外,還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浮雕和彩繪。選用題材很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埃及古代社會的生活。其中有國王、貴族祭祀活動的盛大場麵,也有農夫、船匠生產勞動的情景,有些彩繪和浮雕逼真地刻畫出頑皮的兒童和爬動的蟲獸的形象,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盧克索神廟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阿蒙神的,神廟原長190多米,寬約50米,裏麵包括庭院、大柱廳和諸神殿等部分。神廟最南端是一座聖殿,殘存的遺跡中有一幅浮雕,描繪了阿門諾菲斯三世法老由神引導步入聖殿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