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廳東麵是一個小型禮拜堂,四周石壁上的雕刻描繪了特伊亞女王和阿蒙太陽神象征性結婚,以及他們在女神幫助下,降生王子時的情景。庭院四周三麵建有雙排雅致的似紙草捆紮狀的石柱,柱頂呈傘形花序狀,十分優美。
神廟牆上的浮雕生動地描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執政初期與赫梯人作戰的情景。左右兩邊的浮雕構成一幅完整的組織畫。左邊的畫麵描繪了當時的軍營生活、戰前召開軍事會議及法老禦駕親征、在戰車上指揮戰鬥的情況。右邊的畫麵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拉美西斯二世向敵人發動進攻,彎弓射箭的動作及赫梯人潰逃的情景。在拉美西斯庭院裏,石柱中間有一尊拉美西斯二世的石雕像,旁邊的石壁上雕刻著浮雕和文字,敘述了當年這裏舉行慶典儀式的情形。
在尼羅河西岸,有古埃及王朝的王室陵墓。在沿尼羅河穀地邊緣山崖長達數十千米的地帶,散落著數以千百計的古墓。在山崖與河岸之間是各代法老建造的祭廟。位於山崖背後的一個荒涼的山穀裏有安放法老木乃伊的秘密墓室,因為共計有新王國的62位法老長眠於此,故稱為“帝王穀冶。從“帝王穀冶往東幾千米是第十八王朝著名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在位時興建的葬儀殿。其以階梯式廟宇、希臘式廊柱和獨具特色的岩雕而蜚聲世界。雖經曆3000多年,大殿上的浮雕依然保存完整。
卡諾——沙漠中的港口
卡諾位於尼日利亞的北部,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邊緣,為卡諾州首府。卡諾是尼日利亞的一座曆史古城,是豪薩古文化的發源地,所以這裏的居民主要是豪薩人。卡諾原是西非穿越撒哈拉沙漠同北非、東非進行駱駝商隊貿易的交通要塞,素有“沙漠港口冶之稱。市區名勝古跡眾多,氣候涼爽宜人,花木爭豔,每逢旱季時期,遊客紛紛來此避暑遊覽。
卡諾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不單是在尼日利亞,就是在西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卡諾也是一座著名的古城。早在1095年至1134年,豪薩人在尼日利亞北部建立了7個城邦王國,卡諾就成為其中最著名的卡諾王國的首邑。當年率眾建城,功垂青史的阿布加亞瓦族的首領名叫卡諾,所以城市也取名於此。
14世紀、15世紀是卡諾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卡諾很快成為豪薩地區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心。15世紀後半葉,卡諾成為西非至尼羅河流域間最重要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伊斯蘭教的傳播對卡諾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促使城邦政權集中,傳統地方勢力被削弱。16世紀以後是卡諾曆史上一段動蕩不安的時期。卡諾同卡齊納、朱昆、博爾努的關係緊張,卡諾城也遭受了好幾次進攻。
卡諾國王們認識到“護大卡諾冶對卡諾城安全的重要性,紛紛在卡諾城周圍的交通要道或戰略要塞建立了一些小城鎮。這些城鎮雖較分散,且非經濟中心,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卡諾城周圍農村地區的一體化,而其經濟成效直到19世紀才顯現出來。
今天的卡諾城是尼日利亞卡諾州首府,工業很發達,擁有紡織、皮革、榨油(花生油)、罐頭食品、卷煙、汽車裝配、製鞋等工業。商貿活躍,以牲畜、皮毛、皮革製品、陶器、手工業品、柯拉果等貿易最盛。卡諾還是西非現代化的陸空交通樞紐,現代化公路自市中心向四麵輻射展開,密如蛛網;鐵路通向拉各斯和哈爾科特港;現代化的大型國際機場,飛機頻繁起落,東到卡拉奇,西去紐約,北往羅馬、倫敦,均有直達航線。
坐落在舊城中央位置的埃米爾王宮,占地廣闊,建築宏偉,外觀樸實,內部豪華,是卡諾最著名的古建築。每逢伊斯蘭教重大節日,埃米爾身著色彩繽紛的民族服裝,由馬隊和持古代兵器的衛士簇擁出席集會或遊行,陣容龐大,威風凜凜,浩浩蕩蕩,引得萬眾矚目。
中央清真寺塔尖高聳,寺內祈禱大廳寬敞華麗,寺前廣場麵積很大,整個建築為深黃色,寺內寺外可同時容納十幾萬人做禮拜,是老城區最巍峨堂皇的建築。
卡諾城裏還有非洲最古老的市場——庫米爾市場。從16世紀開始,這裏是當時大西洋到尼羅河之間最重要的商貿場所之一,每天不知道有多少駱駝商隊從此處進出撒哈拉沙漠,上演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
與人們想象中黃沙滿天的非洲城市不同,卡諾新城樹木蔥鬱,花草遍地,每個街心公園中央都豎立著一座構思獨到、寓意深刻的雕塑,和諧美觀的城市布局,給人以繁華、大方、清新、幽雅之感。卡諾不愧為一座古代文明與現代風貌相結合的城市。
卡諾就是這樣一座別具風采的非洲城市,既可以看到起伏不平的沙海奇觀,也可以遇見在市區內闊步行走的駱駝,還可以看到戴著麵紗的阿拉伯女性,更可以看到萬人祈禱的壯觀場麵……這就是被稱為“沙漠港口冶的卡諾城,一座散發著曆史和現代雙重光芒的文明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