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如果孩子情緒狂躁,先檢查一下他的睡眠。如果家庭中衝突不斷,先檢查一下全家人的睡眠。
52.為所謂的優秀犧牲健康,同樣犧牲了一代又一代兒童的未來。健康永遠比所謂的優秀更為珍貴,有健康才有未來。
53.人生不是百米短跑,人生是一場馬拉鬆,起跑線上的落後不是不能改變的,更重要的競爭在於耐力、信念、健康,是堅持跑下去的恒心。
54.隻要出自真誠,對孩子的表揚與鼓勵越多越好。
當孩子往前走時,他回頭時最渴望看到的是鼓勵的眼睛。
55.在缺乏關愛和溫暖的境遇中成長的兒童,由於長久的哭泣訓練甚至其淚腺都會發育過早。童年缺乏關愛和溫暖的人,終身都會缺乏安全感。
56.隻有愛與尊重,才能使孩子終身保持對父母生命性的眷念。
57.艾瑞克·佛羅姆說:在性愛中,兩個分開的人結合為一體。在母愛中,曾為一體的兩個人被分開了。母親不僅需要容忍,她還必須希望和支持孩子同她分離。
母親以愛和具體的幫助,使孩子順利與自己分離。
58.孩子不需要擔心,而需要關心。
孩子不需要責罵,而需要理解。
孩子不需要說教,而需要分享。
孩子不需要考驗,而需要分擔。
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愛。
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為他本身就是希望。
59.對待孩子,應該理直氣和,義正辭婉,而不是理直氣壯,義正辭嚴。
60.“溫和而嚴格”是最恰當的教育。
在“溫和”中才能自由成長,
在“嚴格”處可以學會自律。
61.對任何人而言最大的影響都來自遺傳,遺傳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人的未來。對孩子身上不可變的要理解、尊重、包容,對能夠改變的要用心、用力、主動承擔責任。
62.勤未必能補拙,揚長遠勝於避短。
63.“成功等於99%汗水加上1%的靈感,但是這1%的靈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還要重要。”愛迪生提醒我們的是,如果離開了這1%的靈感,99%的汗水將毫無意義。
64.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負擔過重,必然導致後續學習時的“學業枯竭”,也就是早期學習投入過度,後續學習必然失去成長的空間。
65.無論你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你都可以把孩子培養得遠比自己優秀,隻要你有信念、有耐心、能夠堅持。
66.任何身體或心理的疾病,如果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往往都是最難治愈和最嚴重的。
67.任何一個人都不是成批量生產的,任何一個人都是令人驚歎、不可思議的藝術品,對待任何一個兒童,都需要耐心、謹慎、充滿期待。
68.在嚴酷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培養孩子適當的對分數的鈍感力,有助於他更好的成長。
69.在以分數為評價標尺的學校生活中,成績落後、思維遲緩的孩子很難不受到傷害,培養孩子適當的對批評與傷害的鈍感力,對他的成長更有助益。
70.珍惜生命、熱愛生命、保護生命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71.活著就是幸福、活著就是希望的信念比什麼都重要。
72.你一定要記住,你愛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現。無論他表現好還是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
隻有你愛的是他的本質,你才能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堅定地站在他身後。
73.尊重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自己去嚐試,如果嚐試失敗了,繼續鼓勵孩子嚐試別的,直到找到他喜歡的為止。
74.讓孩子去嚐試一件事情,就不能再批評他缺乏能力。你要做的隻有鼓勵、幫助和期待。
75.每一個人都是遺傳和文化的產物,每一代人都隻能進步一點點。理解自己的局限,就能理解孩子的局限,就不會盲目地急於求成。
76.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必要的條件,一個孩子的天分越高對成長所需要的條件也越為苛刻,所以,“莫紮特如果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很可能就會成為一種災難。”
77.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必要的條件,一個孩子若有智力或健康方麵的重大局限,他對成長所需要的條件也就更為苛刻,為人父母就要傾其全力給予孩子關愛與幫助,孩子任何進步都具有石破天驚的意義。
78.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有“內在限製”,這樣的限製常常不為父母和其他人所知,在寬鬆和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能夠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佳。
79.好父母就是“既有知又無知”的人。
知道的是:隻要用心於孩子的成長,孩子就能得到更好的成長。
“無知的”是:不把孩子某些局限、不足、落後看得太嚴重,也不為孩子的“笨拙”太揪心,與其抱怨、抱憾,不如相信天道酬勤。
80.一個孩子若是性格內向、羞澀,就讓他內向、羞澀好了,什麼時候想改變是他自己的事情,你根本不應該勉強他。
81.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各是各”的意識,就是要分清楚每件事情原因和責任之所在,既不能“數罪並罰”,更不能讓孩子承擔他不能承擔的責任。
82.當眾責罵和懲罰孩子,幾乎就是一種可怕的虐殺。
83.教育孩子,一定要針對其自身的情況給予恰當的評價,采用“橫向比較”、以別人的孩子作為榜樣進行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84.即使你認為非常有必要批評或懲罰孩子,也需要先克製一下,克製可以避免犯錯,變得從容、理智,這都有助於你在教育孩子上做到“最不壞”。
85.因為自己的失敗、失意、失望,而遷怒於孩子,孩子也許隻能終身生活在失敗、失意和失望之中了。
86.對孩子的任何叮囑,首先你自己需要做到。對孩子的任何叮囑,隻要你自己能做到的,重複著叮囑,一定能達到你預期的目的。
87.越是“成功人士”越要警惕自己對孩子成長的忽視與盲目自信;越是“底層人士”越要避免自己在孩子麵前唉聲歎氣、灰心失望。
88.既要鼓勵孩子熱情表達,更要培養孩子用心傾聽。能夠認真傾聽孩子說話的父母,就是最好的示範。
89.健康的孩子欣賞人,信任人。
病態的孩子妒嫉人,貶損人。
90.天生膽小的孩子,你不能強迫他變得大膽,對兒童所有本質特性中不足之處,首先要尊重與理解,然後才是耐心和緩慢的改善。
91.膽小可能是天生的,懦夫是造就的,父母自身的懦弱或對孩子過分的嚴苛,都會把孩子造就成懦夫。
92.對不應該畏懼的感到畏懼,不免有點可悲。
對應該畏懼的毫不畏懼,則更為可怕。
隻有父母才能幫助孩子辨別這兩者的區別。
93.“孟母三遷”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94.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條件,就需要有好的學校;
如果沒有好的學校,就需要有好的老師;
如果沒有好的老師,就需要父母特別的用心。
95.好教師很貴,壞教師更貴。好教師幫助兒童獲得發展,壞教師是兒童發展的“終結者”。
96.缺少與同齡人交往的孩子,必然早熟,早熟就是生命過早失去彈性,過早定型,早熟必然早衰。
早熟就是過早社會化,過早進入成人世界,兒童也因此過早失去天真與好奇,失去活力和想象力。
讓兒童像個兒童,一個社會就更有希望。
97.堅持用正麵方式獎勵孩子或指出他的不足,嘲諷、挖苦往往會使孩子變得沮喪、煩躁、喪失自信心,成為不斷自我苛責的失敗者。
98.再忙也不要錯過孩子成長中重要的第一次。你越重視孩子,他越會在意你對他的鼓勵。
99.堅持著把鼓勵、讚揚、肯定、分享、幫助,變成最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滿愛意和希望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會更堅強、更自信,有更美好的人生。
100.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盡到自己的責任了,其他方麵就聽從命運的安排吧。
孫紹振教授家庭教育三原則
今天邀請孫老師為古詩文教學研討會做現場評點,晚上一起出去吃飯,在車上我請教他教育自己子女有什麼原則,他就提出了自己的“孫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