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似:此類人就算在道理上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他們仍然不肯服輸,一味地強詞奪理、牽強附會。
容貌作為骨相的外在表現,能補充骨相的不足;同樣情態作為神的外在表現,也可以補神的不足。這就是所謂的補逆原則中的補,所謂的補逆原則就是補不足、逆有成。即個別部位不足,整體形勢上佳,整體的上佳可以補局部的不足,是為補;個別部位有成,而整體欠佳,則個別部位不能補救整體的不足,是為逆。
具體的補逆關係又分為,自身補逆、相關補逆、相稱補逆、形神補逆、大補小逆、小逆大補等,這都是按照補逆的對象來分的。自身補逆是本部位內部的相互補逆,即補救與相逆都在本部位內部完成。相關補逆是本部位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等,隻能有外在力量的加入才能補逆。形神補逆是外在的形與內在的神之間補逆,也就是《冰鑒》中的“容貌佐骨之不足,情態佐神之不足”。相稱補逆是整體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補逆,以達到相互之間的均衡相稱、整體的和諧。大補小逆是某一部分不足,而整體的相上佳,整體的上佳能補局部的小逆,是為吉相;反之則是大逆小補,小補不能補整體的不足,是為不佳的相。
建立在補逆關係的基礎上,相學家提出了所謂的上佳之相“十美十清”,也就是所謂的十全十美之相。十美:一、手掌溫軟如綿,且眼秀有神,口大能容拳;二、一身之肉如玉如珠;三、身瘦頭圓;四、耳後肉豐滿,又不腦後見腮;五、陰囊溢香,皮膚光潤,氣色長期鮮明;六、身黑麵白,手背黑而掌心白;七、眼睛清澈有神,嘴唇紅潤;八、身材短小而聲音清晰洪亮;九、眼有夜光,黑暗中能視物;十、胡須清秀。
十清:一、聲音洪亮,先小後大;二、毛發細軟;三、牙齒細小整齊,潔白如玉;四、手掌紅潤,手指修長,掌紋如絲;五、耳白於麵,且色澤光潤;六、眉毛油黑,頭發光亮整齊;七、眼睛清澈有神,口唇紅潤;八、人體瘦而不露骨,膚色紅潤;九、女人體瘦而乳房堅實飽滿;十、肚臍既深又大。
以上的十美十清之相,都是十全十美的完美之相,這樣的相是人間罕有的,平常人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缺陷與不足,這樣才有了補逆的關係,部分、整體的調和、支援也能成就佳相。
在前麵講九骨時,就提到九骨雖各有所主,但是有主次的,需要分清主次,抓住主流,觀察人的神情也是有主次之別的。匆忙中相見的人,要了解他們就要觀察他們的情態,觀察情態首先在整體印象上要分辨其清濁、忠奸,然後再觀察細微處的情態變化,這時就需要有所取舍,分清楚哪一個細節才是其神的真正流露,是真正的情態而不是做作。
就像那些道德修養高深的人,他們的舉止安詳靜穆、嫻雅衝淡,就算不嫻熟於交際或者缺乏交際的動力與激情,造成他們與人交際時顯得有些羞澀、青澀,但其羞澀與青澀也是大家風範的羞澀,風度依然怡人。在這裏安詳靜穆、嫻雅衝淡是主流,而那些青澀、羞澀是細枝末節;其情態是衝淡、安詳的。某些人明明是成年人,卻故意裝得跟小孩一樣天真爛漫,哭哭笑笑、跳跳鬧鬧的;他們自己看來自己的表演很不錯,在別人看來卻是多麼的蹩腳,一眼就讓人看穿了。這時表演隻是細枝末節,真正的情態隱藏在這表演之後,正是他的表演所要掩飾的。而之所以能一眼看清楚他在表演,還在於在大勢上看清楚了他的清濁,也就是神,無論怎樣細枝末節的表演也無法粉飾或者改變這個清濁。
恒定的情態
前文提到,所謂的情態有恒態、時態之分。恒態即人穩定或者恒定的情態,指人的形體相貌、精神氣質、言談舉止等的恒定的外在表現;時態則是人隨時變化的、未定型的情態,指人的形體外貌、精神氣質、言談舉止等的不斷變化的外在表現。上麵對恒態與時態的定義屬於廣義的定義,而本文所要論述的則是狹義的,即局限在言談舉止範圍內的恒態與時態。恒態是言談舉止的恒定一貫表現,時態是言談舉止的偶然的、未定型的表現。
在《冰鑒》中曾國藩將恒態分為弱態、狂態、疏懶態、周旋態四種。弱態的人其特征全在一個弱字,一般性情溫和友善,慈愛近人,卻流於優柔寡斷,信心不足,少果敢獨立之氣,不能堅持個人意見,缺乏主心骨,對別人言計聽從。這類人如果不能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增強信心與決心,通常都隻能給別人做助手,難以獨當一麵。當然,如果弱態的人從事文化藝術事業或者宗教事業,卻又能做出成績。
弱態
弱態的人心思細膩,感官敏銳,觀察細致,通常能發現別人沒有注意或者無法發現的東西,對於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他們通常精明幹練,做事周全,特別是對一些細節處理得非常貼切,富有創造性。
所謂的弱態也分為真弱與假弱。真弱是真正處於弱態,這樣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後主李煜,他為一國之主卻不能保全國家,成了亡國之君,卻在文藝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詞中感情之細膩、真摯令人扼腕啊。而假弱的人,假裝弱態明哲保身以圖未來。這樣的人數不勝數,最典型的要數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戰敗以後一邊裝瘋賣傻,對吳王服服帖帖鞍前馬後,一邊積蓄力量,最後滅了吳國一雪前恥。
最後弱態還表現在,小鳥依人一般,情致婉轉,讓人我見猶憐,《紅樓夢》中的黛玉是最典型的代表,其詩詞也極具功底。
狂態
狂態之人的特征全在一個狂字,通俗一點就是張狂。這樣的人一般都恃才傲物、狂放不羈、憤世嫉俗,不滿現實,為人耿直,處世缺乏圓滑。他們做起事情來我行我素、自成一體,一般人很難理解,他們自己又不屑解釋或者去遷就別人,因而他們一般都很孤獨。但正是這樣,使他們能夠沉醉於自己的世界,專心於發明創造,並且持之以恒,往往能做出很大的成績。因而他們適合去做一些需要創造性的工作,比方說發明家、研發人員等。
不過,過分的狂傲不是什麼好事,輕的一生孤獨,重的那就是丟掉身家性命。三國時的楊修就是典型的狂傲之人,最後為曹操所殺。弱態有真假之別,狂態也有,其關鍵在於是否是真的有才。真狂是恃才而傲,身懷絕技,狂傲有狂傲的本錢,上麵提到的楊修就是屬於真狂,其才學聞名於當世。假狂是誌大才疏,自命不凡,眼高手低,自高自大,狂傲卻沒有真才實學;這樣的代表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括算一個,讀兵法的本事他倒很有幾分,接替廉頗指揮趙軍後,那是信心滿滿,最後一敗塗地,鬧得唯一能與秦國匹敵的趙國一蹶不振,成為二流國家。
狂而有真才稱為傲,恃才傲物;狂而無才稱為嬌,自大而嬌。對於傲才與嬌才,寧用傲才,不用嬌才,不過恃才傲物也需要有限度。
疏懶態
疏懶態的人,大多是有真才實學的,隻是對世俗社會公認的一些行為準則與倫理規範不以為然,滿不在乎,從而表現出一種懶散懈怠、傲慢、玩世不恭的狀態。這樣的人,如果為人真誠,與人坦誠相待,就可以走到哪兒,哪兒都有朋友,可謂朋友滿天下,並適合從事科研工作、藝術創作。
對於疏懶的人,疏懶隻是他們性格的一方麵,一旦某件事能夠吸引他們,他們則會全身心地投入這件事中,勤勤懇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因而,對於疏懶的人是需要引導的,隻要能將其興趣與當前的事業、工作結合起來,他們就會迸發出旺盛的熱情,所謂疏懶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他們會又好又快地完成這些工作。在引導的同時,不能強迫他們幹他們不喜歡的工作,並且為了保持他們對工作的新鮮感,適當地幾年甚至幾個月就為他們換一個工作或職位,這樣能發揮出他們最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