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紮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譯者序[1](3 / 3)

順便說一說作者和破產的關係。巴爾紮克十八九歲的時候,在一個訴訟代理人的事務所裏當過一年半的見習書記,對法律原是內行。在二十六至二十九歲之間,他做過買賣,辦過印刷所,結果虧本倒閉,欠的債拖了十年才還清。他還不斷欠著新債,死後還是和他結婚隻有幾個月的太太代為償還的。債主的催逼使他經常躲來躲去,破產的陰影追隨了他一輩子。這樣長時期的生活經驗和不斷感受的威脅,對於他寫《皮羅多》這部以破產為主題的小說,不能說沒有影響。書中那個嗇刻的房東莫利奈說的話“錢是不認人的,錢沒有耳朵,沒有心肝”,巴爾紮克體會很深。

本書除了暴露上層資產階級,還寫了中下層的小資產階級(法國人分別叫做布爾喬亞和小布爾喬亞)。這個階層在法國社會中自有許多鮮明的特色與風俗,至今保存。巴爾紮克非常細致生動的寫出他們的生活,習慣,信仰,偏見,庸俗,閉塞,也寫出他們的質樸,勤勞,誠實,本分。公斯當斯,比勒羅,拉貢夫妻,包比諾法官,以及皮羅多本人,都是這一類的人物。巴爾紮克在皮羅多的跳舞會上描寫他們時,說道:

“這時,聖•但尼街上的布爾喬亞正在耀武揚威,把滑稽可笑的怪樣兒表現得淋漓盡致。平日他們就喜歡把孩子打扮成槍騎兵,民兵;買《法蘭西武功年鑒》,買《士兵歸田》的木刻……上民團值班的日子特別高興……他們想盡方法學時髦,希望在區公所裏有個名銜。這些布爾喬亞對樣樣東西都眼紅,可是本性善良,肯幫忙,人又忠實,心腸又軟,動不動會哀憐人……他們為了好心而吃虧,品質不如他們的上流社會還嘲笑他們的缺點;其實正因為他們不懂規矩體統,才保住了那份真實的感情。他們一生清白,教養出一批天真本色的女孩子,刻苦耐勞,還有許多別的優點,可惜一踏進上層階級就保不住了。”[8]

作者一邊嘲笑他們,一邊同情他們。最突出的當然是他對待主角皮羅多的態度,他處處調侃賽查,又處處流露出對賽查的寬容與憐憫,最後還把他作為一個“為誠實而殉道的商人”加以歌頌。

倘若把瑪杜太太上門討債的一幕跟紐沁根捉弄皮羅多的一幕做一個對比,或者把皮羅多在破產前夜找克拉巴龍時心裏想的“他平民大眾的氣息多一些,說不定還有點兒心肝”的話思索一下,更顯出作者對中下階層的看法。

所以這部作品不單是帶有曆史意義的商業小說,而且還是一幅極有風趣的布爾喬亞風俗畫。

一九五八年六月五日

[1] 一九七八年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2] 《人間喜劇》是巴爾紮克所作九十四部小說的總稱。按照作者的計劃,還有五十部小說沒有寫出。——傅雷注

[3] 見本書第二章。——傅雷注

[4] 見拉維斯主編《法國近代史》第四卷“王政複辟”第三〇四頁、第五卷“七月王朝”第一九八頁。——傅雷注

[5] 見本書第十二章。——我想借此提醒一下青年讀者,巴爾紮克筆下的一切冒險家都有類似杜•蒂埃和克拉巴龍的言論,充分表現憤世嫉俗,或是玩世不恭,以人生為一場大賭博的態度。我們讀的時候不能忘了:那是在階級鬥爭極尖銳的情形之下,一些不願受人奴役而自己想奴役別人的人向他的社會提出的挑戰,是反映你死我活的鬥爭的瘋狂心理。——傅雷注

[6] 見本書第十二章。——傅雷注

[7] 恩格斯一八八八年四月初致哈克納斯的信。——傅雷注

[8] 見本書第七章。——傅雷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