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拙著《中國畫論的美學檢討》一文中之第一節,立論大體以法國現代美學家查爾斯•拉羅(Charles Lalo)之說為主。拉氏之美學主張與晚近德意諸學派皆不同,另創技術中心論,力主美的價值不應受道德、政治、宗教諸觀念支配;但既非單純的形式主義,亦非十九世紀末葉之唯美主義,不失為一較為完滿之現代美學觀,可作為衡量中國藝術論之標準。
一、自然主義學說概述
美發源於自然——藝術為自然之再現——自然美強於藝術美——大同小異的學說——絕對的自然主義:自然皆美——理想的自然主義——自然有美醜——自然的美醜即藝術的美醜美感的來源有二:自然與藝術。無論何派的自然主義美學者,都同意這原則。藝術的美被認為從自然的美衍化出來。當你鑒賞人造的東西,聽一曲交響樂,看一出戲劇時;或鑒賞自然的現象、產物,仰望一角美麗的天空,俯視一頭美麗的動物時,不問外表如何歧異,種類如何繁多,它們的美總是一樣的,引起的心理活動總是相同的。自然的存在在先,藝術的發生在後;所以藝術美是自然美的反映,藝術是自然的再現。
洛蘭或透訥所描繪的落日,和自然界中的落日,其動人的性質初無二致;可是以變化、富麗而論,自然界的落日,比之畫上的不知要強過多少倍。拉斐爾的聖母,固是舉世聞名的傑作,但比起翡冷翠當地活潑潑的少女來,卻又遜色得多了。故自然的美強於藝術的美。進一步的結論,便是:藝術隻有在準確地模仿自然的時候才美;離開了自然,藝術便失掉了目的。這是從亞裏士多德到近代,一向為多數的藝術家、批評家、美學家所奉為金科玉律的。但在同一大前提下還有許多歧異的學說和解釋。
先是寫實派和理想派的對立。粗疏地說,寫實派認為外界事物,毋須絲毫增損;理想派則認為需要加以潤色。其實,在真正的藝術家中,不分派別,沒有一個真能嚴格地模仿自然。寫實派的說法:“若把一個人的氣質當作一幅簾幕,那末一件作品是從這簾幕中透過來的自然的一角”(根據左拉)。可知他也承認絕對地再現自然為不可能,個人的氣質,自然的一角,都是選擇並改變對象的意思。理想派的說法:“唯有自然與真理指出對象的缺陷時,我才假藝術之功去修改對象”(畫家勒勃朗語)。他為了擁護自然的尊嚴起見,把假助於藝術這回事,推給自然本身去負責。所以這兩派骨子裏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異點。
其次是玄學(形而上學)家們的觀點:所謂美,是對於一種觀念或一種高級的和諧的直覺,對於一種在感官世界的帷幕中透露出來的卓越的意義(仿佛我們所說的“道”),加以直覺的體驗。不問這透露是自然所自發的,抑為人類有意喚起的,其透露的要素總是相同。至多是把自然美稱作“純粹感覺的美”,把藝術的美稱作“更敏銳的感覺的美”。兩者隻有程度之美,並無本質之異。
其次是經驗派與享樂派的論調:美感是一種快感,任何種的歎賞都予人以同樣的快感。一張俊俏的臉,一幀美麗的肖像,所引起的歎賞,不過是程度的強弱,並非本質的差別。並且快感的優越性,還顯然屬諸生動的臉,而非屬諸呆板的肖像。“隨便哪個希臘女神的美,都抵不上一個純血統的英國少女的一半”,這是羅斯金的話。
和這派相近的是折衷派的主張:外界事物之美,以吾人所得印象之豐富程度為比例。我們所要求於藝術品的,和要求於自然的,都是這印象的豐富,並且我們鑒賞者的想象力自會把形式的美推進為生動的美。
從這個觀點更進一步,便是感傷派,在一般群眾和批評家藝術家中最占勢力。他們以為事物之美,由於我們把自己的情感移入事物之內,情感的種類則被對象的特質所限製。故對象的生命是主觀(我)與客觀(物)的共同的結晶。這是德國極流行的“感情移入”說,觀照的人與被觀照的物,融合一致,而後觀照的人有美的體驗。
綜合起來,以上各派都可歸在自然美一元論這個大係統之內,因為他們都認為藝術的美隻是表白自然的美。
然而細細分析起來,這些表麵上雖是大同小異的主張,可以抽繹出顯然分歧的兩大原則,近代美學者稱之為絕對的自然主義和理想的自然主義。
一、絕對的自然主義——為神秘主義者、寫實主義者、浪漫主義者所擁護。他們以為自然中一切皆美。神秘主義者說,“隻要有直覺,隨時隨地可在深邃的、靈的生命中窺見美”;寫實主義者說,“即在一切事物的外貌上麵,或竟特別在最物質的方麵,都有美存在”。意思是,提到藝術時才有美醜之分,提到自然時便什麼都不容區別,連正常反常、健全病態都不該分。一切都站著同等的地位,因為一切都生存著;而生命本身,一旦感知之後,即是美的。哪怕是醜的事物,一當它表白某種深刻的情緒時,就成為美的了。德國美學家蘇茲說,“最強烈的審美快感,是‘自由的自然’給予的歡樂”;羅斯金說,“藝術家應當說出真相。全部的真相,任何選擇都是褻瀆……完滿的藝術,感知到並反映出自然的全部。不完滿的藝術才傲慢,才有所舍棄,有所偏愛”。
總之,這一派的特點是:(一)自然皆美;(二)自然給予人的生命感即是美感;(三)藝術必再現自然,方有美之可言。
二、理想的自然主義者——藝術家中的古典派,理論家中的理想派,都奉此說。他們承認自然之中有美也有醜。兩隻燕子,飛得最快而姿態最輕盈的一隻是美的。許多耕牛中,最強壯耐勞的是美的。一個少女和一個老婦,前者是美的。兩個青年,一個氣色紅潤,一個貧血早衰,壯健的是美的。總之,在生物中間,正常的和典型的為美;完滿表現種族特征的為美;發展和諧健全的為美;機能旺盛,精神飽滿的為美。在無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間,予人以偉大、強烈、繁榮之感的為美。反之,自然的醜是,不合於種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麵,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醜的,例如卑鄙,怯懦,強暴,欺詐,淫亂。藝術既是自然的再現,凡是自然的美醜,當然就是藝術的美醜了。
二、自然主義學說批判(上)
絕對派的批判:自然皆美即否定美——自然的生命感非美感——藝術為自然再現說之不成立——自然的美假助於藝術——史的考察——原始時代及其他時代的自然感——藝術與自然的分別我們先把絕對的自然主義,就其重要的特征來逐條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