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樂章加快板:是莫紮特所寫的最活潑的回旋曲。借用莫紮特自己的話,其中“有些段落隻有識者能欣賞;但寫作的方式使一般的聽眾也能莫名其妙地感到滿足”。結尾部分在歡樂中常常露出嘲弄的口吻與俏皮的姿態。
《G大調協奏曲》(KV453)作於一七八四年春,受喜劇的影響特別顯著。第一和第三樂章中許多主題的出現,就像不同角色的登場;短促的休止仿佛是展開新的局勢的前兆。情調各別的旋律,構成溫柔與華彩的對比,詼諧與矜持的對比,柔媚與活潑的對比;色彩忽明忽暗;女性的嫵媚與小醜式的俏皮雜然並呈,管樂器與鋼琴或是呼應,或是問答,給我們描畫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作者的技巧主要是在於應付變化頻繁的情緒與場麵,而不是像貝多芬那樣以一個主題一種情緒來控製全局。
第二樂章行板:是歌詠調的體裁,表達的感情極其深刻:先是沉思默想,然後是惆悵、淒惶、纏綿、幽怨、激昂、熱烈的曲調相繼遝來。
第三章小快板:是以加伏特舞曲的節奏寫成的回旋曲。輕靈而富於機智的主題,好似小鳥的歌聲。從這個主題發展而成的五個變奏曲,不但各有特色,而且內容變幻不定,最後一個變奏曲的情調更為特殊。終局的急板,除了興高采烈以外,兼有放蕩不羈與滑稽突梯的風趣。
莫紮特的最後一支《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KV595),是他去世那一年——一七九一年寫的。同一年上他還完成了兩件不朽的作品:歌劇《魔笛》與《安魂曲》。但據阿爾弗雷德•愛因斯坦的意見,莫紮特真正的精神遺囑應當是這支協奏曲。在三十五年短促的生涯中,他已經進入秋季,自有一種慈悲的智慧,心靈也已達到無掛無礙的化境。他雖然超臨生死之外,但不能說是出世精神,因為在他和平恬靜的心中,對人間始終懷著溫情。他用藝術來把他的理想世界昭示後世,又是何等的藝術!既看不見形式與格律的規範,也找不出斧鑿的痕跡:樂思的出現像行雲流水一般自然。
第一樂章快板:一開始便是許多清麗與輕靈的線條。中段(b小調)流露出迷惘的情緒,然後來一些意想不到的轉調,好像作者的思想走得很遠很遠了;不料峰回路轉,又回到原來那個明朗的天地。全章到處顯出飄逸的豐采與高度的智慧。
第二樂章小廣板:用一個明淨如水的、深邃沉著的主題,借回旋曲的形式一再出現,寫出清明高遠的意境:胸懷曠達而仍不失親切溫厚的情致,作者一方麵以善意的目光觀照人生,一方麵歌詠他的理想世界是多麼和諧、純潔、寧靜、高尚,隻有智慧而沒有機心,隻是恬淡而不是隱忍。莫紮特在這裏的確表達了古希臘藝術的精神。
第三樂章快板:節奏生動活潑,通篇是快樂的氣氛和青春的活力,絕不沾染一點庸俗的富貴氣。在我們的想象中,隻有奧林匹克山上神明的舞蹈,才能表現這種淨化的喜悅。
一九五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