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萬八

一九五二

平明-人文

15

巴爾紮克

夏倍上校

十七萬六

一九五四

平明-人文

16

巴爾紮克

於絮爾·彌羅埃

十六萬五

一九五六

人文

17

服爾德

老實人 天真漢

十一萬三

一九五五

人文

18

服爾德

查第格

八萬三

一九五六

人文

19

梅裏美

嘉爾曼 高龍巴

十四萬五

一九五三

平明-人文

20

[英]牛頓

英國繪畫

三萬

一九四八

商務

絕版-自英文譯

21

[英]羅素

幸福之路

十萬

一九四七

南國

絕版-自英文譯

合計

二十一種

三百六十

三萬五

現在印行者僅十一種

四、社會活動

少年時代參加“五卅運動”及反學閥運動。未加入國民黨。抗戰勝利後憤於蔣政府之腐敗,接收時之黑暗,曾在馬敘倫、陳叔通、陳陶遺、張菊生等數老聯合發表宣言反蔣時,做聯係工作。此即“民主促進會”之醞釀階段。及“民進”於上海中國科學社開成立大會之日,討論會章,理事原定三人,當場改為五人,七人,九人,至十一人時,我發言:全體會員不過三十人左右,理事名額不宜再加。但其他會員仍主張增加,從十一人,十三人,一直增到二十一人。我當時即決定不再參加“民進”,並於會場上疏通熟人不要投我的票,故開票時我僅為候補理事。從此我即不再出席會議。一九五○年後馬老一再來信囑我回“民進”,均婉謝。去年“民進”開全國代表大會,有提名我為中委候選人消息,我即去電力辭;並分函馬老、徐伯昕、周煦良三人,懇請代為開脫。

去年下半年,“民盟”托裘柱常來動員我二次,均辭謝。最近問裘,知係劉思慕主動。

五、其他活動

一九三六年夏,為亡友張弦在上海舉辦“繪畫遺作展覽會”。張生前為美專學生出身之教授,受美專剝削,抑鬱而死;故我約了他幾個老同學辦此遺作展覽,並在籌備會上與劉海粟決裂,以此絕交二十年。

一九四四年為黃賓虹先生(時寓北京)在上海寧波同鄉會舉辦“八秩紀念書畫展覽會”。因黃老一生未有個人展覽會,故聯合裘柱常夫婦去信爭取黃老同意,並邀張菊生、葉玉甫、陳叔通、鄧秋放、高吹萬、秦曼青等十餘黃氏老友署名為發起人。我認識諸老即從此起,特別是陳叔通,此後過從甚密。

一九四五年勝利後,龐薰琹自蜀回滬,經我慫恿,在上海震旦大學禮堂舉行畫展,籌備事宜均我負責。

一九四六年為傅聰鋼琴老師、意大利音樂家梅百器舉行“追悼音樂會”。此是與梅氏大弟子如裘複生、楊嘉仁等共同發起,由我與裘實際負責。參加表演的有梅氏晚年弟子董光光、周廣仁、巫漪麗、傅聰等。

一九四八年為亡友作曲家譚小麟組織遺作保管委員會。時適逢金圓券時期,社會混亂,無法印行;僅與沈知白、陳又新等整理遺稿,覓人鈔譜。今年春天又托裘複生將此項樂譜曬印藍圖數份,並請沈知白校訂。最近請人在滬歌唱其所作三個樂曲,由電台錄音後,將膠帶與所曬藍圖一份,托巴金帶往北京交與周揚同誌。希望審查後能作為“五四以後音樂作品”出版。

一九四四年冬至一九四五年春,以淪陷時期精神苦悶,曾組織十餘友人每半個月集會一次,但無名義、無形式,事先指定一人做小型專題講話,在各人家中(地方較大的)輪流舉行,並備茶點。參加的有薑椿芳、宋悌芬、周煦良、裘複生、裘劭恒、朱濱生(眼耳喉科醫生)、伍子昂(建築師)(以上二人均鄰居)、雷垣、沈知白、陳西禾、滿濤、周夢白等(周為東吳大學曆史教授,裘劭恒介紹)。記得我談過中國畫,宋悌芬談過英國詩,周煦良談過《紅樓夢》,裘複生談過熒光管原理,雷垣談過相對論入門,沈知白談過中國音樂,伍子昂談過近代建築。每次談話後必對國內外大局交換情報及意見。此種集會至解放前一二個月停止舉行。

解放後,第一次全國文代聽說有我名字,我尚在昆明;第二次全國文代,我在滬,未出席。一九五四年北京舉行翻譯會議,未出席,寄了一份意見書去。自一九四九年過天津返滬前,曾去北京三天看過樓適夷、徐伯昕、錢鍾書後,直至今年三月宣傳會議才去北京。去年六月曾參加上海政協參觀建設訪問團。

……

一九五七年七月十六日於上海

〔據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