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在去年夏天的時候,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李力夫編輯就向我提到,他有意策劃出版一部傅雷先生的書簡。當時我說,這部書簡涉及的方麵不必很廣,最宜集中在某個專題上,並商定了書名就叫《傅雷談藝論學書簡》。但在選編接近尾聲時,由於本人突患眼疾,這項工作不得不停頓下來。過了將近一年,力夫同誌又舊事重提,並說社裏已經確定了這個選題。既然如此,我便請友人幫助,終於完成了本書的選編工作。

本書分為兩輯,傅雷先生寫給其長子傅聰和次子傅敏昆仲的家書編為一輯;寫給友人和晚輩的信函編為另一輯。為了突出本書主旨,所收信件大多做了刪節,並以“……”符號標出。更為簡便起見,傅雷先生寫給兩位哲嗣的信,均刪去了抬頭、落款以及落款處的日期。

所收信件和寫給同一收信者的信件,大體上按照寫信時間排序。個別信件由於收信人或內容相關,在編排次序時做了調整。

本書注釋除一小部分為編者所加,其餘或為作者原注,或采自三聯書店版《傅雷家書》《傅雷書簡》以及遼寧教育出版社版《傅雷全集》的編者注釋。此外,為方便讀者了解傅雷先生的生平概況,特將《傅雷自述》一文附於書後。

還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編者目前身體原因,無力為文,隻得將一篇舊作略作刪改,移至本書正文之前,權作序言。這是要請讀者原諒的。

金 梅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於津門

1《人間詞話》,王國維著。——作者注

2傅聰赴京準備出國前,上海音協在上海原市立第三女子中學為他舉辦了告別音樂會。

3蕭邦(1810—1849),波蘭作曲家。

4原為法語,喝彩用語,意為“再來一個”。

5波洛奈茲,波蘭的一種舞曲,源於十七世紀波蘭宮廷禮儀的伴隨音樂。

6勃隆斯丹,原上海音樂學院蘇聯籍教師,曾指導傅聰學習鋼琴。

7音與音之間互相斷開。——《傅雷家書》原注

8傅聰於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給父親的信中說:“我的教授其實是一個非常cold〔冷漠〕的人,並不sympathetic〔熱心〕,但確是最好的教授,絕無artist〔藝術家〕氣質。他的耳朵和眼睛,有銳敏的觀察力,對於學生演奏的一點一滴,都注意得清清楚楚。他對於我所以特別適合,因為他很少有熱情的時候,很少欣賞到別人演奏中的氣質,spirit,總是注意小地方和曲子的結構、比例等等。他是完完全全的brain〔理智〕,而不是heart〔熱情〕。我有足夠的heart〔熱情〕,不需要一個太熱情的教授來把我捧得忘乎所以,卻需要一個教授時時刻刻來加強我的brain〔理智〕。”——《傅雷家書》編者注

9指蘇聯著名鋼琴家Richter(李克忒)。——《傅雷家書》原注

10humain,此為法文,即英文的human,意為“人”。——《傅雷家書》原注

11傅聰於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六日寫給父母的信函,該信主要報告了一月八日、九日和十三日在波蘭古城克拉科夫開的三次音樂會的情況。——編者注

12參加第五屆國際蕭邦鋼琴比賽的波蘭選手。——編者注

13參賽的蘇聯選手。——編者注

14賽的法國選手。——編者注

15彌蓋朗琪利(1920—),意大利鋼琴家。——《傅雷家書》原注

16理查·史特勞士(1864—1949),德國作曲家和指揮。——《傅雷家書》原注

17瑪蒂斯(1869—1954),法國野獸主義繪畫運動領袖,油畫家、雕刻家和版畫家。——《傅雷家書》原注

18畢加索(1881—1973),西班牙畫家、藝術家。——《傅雷家書》原注

19指周圍的青年人中。——《傅雷家書》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