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文化為魂(3 / 3)

1.從合作中學習

聯想在早期從與惠普的合作中學習到了市場運作、渠道建設與管理方法,學到了企業管理經驗,對於聯想成功地跨越成長中的管理障礙大有裨益;現在,聯想積極開展國際、國內技術合作,與計算機界眾多知名公司,如英特爾、微軟、惠普、東芝等,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並從與眾多國際大公司的合作中獲益匪淺。因此,柳傳誌評價聯想時說:“聯想是一個非常善於從合作中學習的公司。”首先,聯想把向合作夥伴學習作為實現自己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其次,雖然聯想進行合作的著眼點是為了實現自己:“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最快捷地以最便宜的價格提供給中國用戶的承諾”,但更深層次的含義則在於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在每一次合作中,聯想都能做到以我為主,積極消化、吸收國際最先進技術,學習國際性大公司在技術、產品開發、生產管理、組織管理以及市場運作等多方麵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方法,並能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帶動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2.向他人學習

向他人學習是聯想成功的一個法寶,他不僅能從合作夥伴那裏學到東西,還是一個非常有心的“學習者”,善於從競爭對手、本行業或其他行業優秀企業以及顧客等各種途徑學習。

1)前車之轍,後車之鑒

在美國矽穀,每年都有幾百家公司誕生,同時也會有幾百家公司破產。憑借一個好產品,一項新技術,公司的股票可以長10倍,但當這個產品被人超過以後,公司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而在中關村,潮起潮落,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的戲也唱了很久。置身於商戰的潮頭,聯想領略了太多酸甜苦辣,他們學會了“跳出畫麵看畫”,學會了“照鏡子”,懂得了“前車之轍,後車之鑒”的道理。因此,聯想不僅經常反思、總結自己的成敗得失,而且特別關注別人的成功與失敗。對於別人的失敗,聯想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從中分析其失敗的原委,力求達到“別人摔跟頭,聯想長見識”的目的。因為別人今天摔的跟頭,明天可能也會輪到聯想自己頭上。所以,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就像為聯想打了“預防針”,提高了公司的免疫力。正如柳傳誌所說:“聯想今天能與國外廠商競爭到這種程度,確實反複研究過人家的管理方法。”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聯想現在已成為中國計算機世界的“領頭羊”,其一舉一動都已成為引人矚目的焦點,同行業其他公司對於聯想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但聯想人並不因此而目空一切、傲氣淩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雖然聯想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但總體份額還不高。因此,聯想本著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和謙虛好學的態度,積極向同行優秀企業學習,“邊打邊學”,積累了大量經驗。同時,聯想也放遠眼光,善於向不同行業的企業學習,例如,聯想電腦公司在向著名家電企業海爾集團學習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心服務”的口號,極大地拓寬了服務範圍,改善了服務質量,在計算機界刮起了一股“服務熱”。

3)向顧客學習

聯想電腦公司於1997年10月首家推出對方付費電話熱線谘詢服務,它能夠解決聯想電腦售前的機型、售價以及售後服務內容等用戶常見的問題。另外,聯想熱線既然接進來,也打出去,經常主動電話回訪用戶,了解市場需求,發現問題,並將用戶無序的問題綜合歸納,以求對電腦市場的重要問題有的放矢、對症下藥。聯想天琴,這一凝結著聯想人心血與汗水,包含了14項專利技術的高科技產品的推出,就是在對用戶需求進行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厚積薄發的成功典範。在聯想係統集成公司,回訪用戶、了解用戶的需求,不僅是一種服務,更成為聯想學習市場,獲取市場信息的重要手段。

3.從自己過去的經驗中學習

柳傳誌有句名言:“要想著打,不能蒙著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善於總結,善於思考,不能光幹不總結。實際上,聯想是一個非常善於從自己過去的經驗中學習的公司。

聯想人善於總結,不僅總結“聯想是什麼”(指的是過去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功),而且總結“聯想為什麼”(主要是總結出有規律性的管理經驗,用以指導以後的工作,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中,聯想成功地總結出了“貿、工、技三級跳”的發展道路,總結出了一個目標、三步走、五條戰略路線、六大事業等經驗,總結出了建班子、帶隊伍、定戰略的“管理三要素”的理論。這些成功經驗都是善於總結的聯想人在市場的摸爬滾打、風風雨雨中總結出的寶貴精神財富。有了這些嚴謹細致的成果總結,聯想完成了起步、助跑等階段必將迎來起跳、騰飛的輝煌。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善於總結是聯想成功的真正秘訣。

學習不能離開機製

柳傳誌在員工大會上曾多次指出:“在不斷向別人、向自己的經驗學習的同時,聯想在組織內部也形成了幾種樸素但行之有效的組織學習機製,包括開會、教育與培訓、議事製度、委員會與工作小組等。”

1.開會

聯想從來就是以愛開會而出名。聯想的會也有很多名堂:有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的誓師會;有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總結會;有征求意見、探討工作的研討會;有協調會、工作會等等。通過開會,不僅能統一思想、貫徹精神,而且還能交流經驗、集思廣益,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例如,聯想科技公司是一個特殊的企業群體,整合後還保持著事業部的架構。

2.教育與培訓

教育與培訓是統一思想、提高骨幹隊伍素質的主要手段,同時又是個人學習的重要方式。聯想注重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培訓,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較完善的教育培訓體係:從新員工“人模子”培訓,接受聯想企業文化的熏陶,到高級幹部研討班及管理培訓班;從專業技能培訓到理論務虛研討,每年都堅持不懈地搞,並且不斷將其健全、完善,力求搞出實效。通過教育與培訓,聯想已經培養了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對企業目標、企業文化有著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核心員工隊伍,造就了一批善於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並忠實於聯想事業的“領導人物”,為企業實現長遠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和組織基礎。與此同時,聯想員工適應崗位的能力不斷增強,個人素質不斷提高,為員工個人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3.領導班子議事製度

為了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提高領導班子的戰鬥力,同時加強信息交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聯想在總結公司內有效領導集體的工作經驗基礎上,有意識地在公司內推行良好的領導班子議事製度。

與此同時,聯想領導班子有一整套約定俗成的議事規則,如“把問題放到桌麵上談”;“算大賬不算小賬”;“自己看不透的事就聽別人的,自己想通別人沒想明白的事,就設法讓別人明白。如果發生爭執,可以依別人的,但要算後賬;雙方都想明白的事就在單位上談開、談透,再行動”等等。諸如此類的議事規則,雖然很樸素,但可以保證班子中的成員既團結,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又能統一思想,統一步調。

這些議事製度、議事規則,加上“管理三要素”中“建班子”的內容和崗位責任製、薪酬製度、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製度,組成了聯想牢固的組織結構和領導運作體係,有效維護了公司協調、高效運轉。

4.委員會和工作小組

為加強橫向綜合管理力度,聯想成立投資委員會與技術委員會,規劃、領導和協調集團重大投資活動和研發工作。這是聯想適應環境變化和公司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委員會將由來自不同部門的領導、技術人員和專家學者組成,便於加大企業對投資和研發工作的領導力度。同時還將針對具體工作成立專門委員會與工作小組,確保重點工作快速推進,協調一致。建立這種工作機製雖然著眼點並不是為了進行組織學習,但卻會在客觀上產生這種效果。

柳傳誌與“鴕鳥理論”

組織學習活動是聯想成為最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除了以上幾種學習機製以外,聯想集團內部還存在一些組織學習的保證與促進機製,有力地配合了組織學習活動。它們是:

1.“鴕鳥理論”

聯想之所以能虛心學習,,柳傳誌有一個很有趣的“鴕鳥理論”。正是有了“鴕鳥理論”作指導,聯想才不自高自大,才會經常看到自己的短處,發現別人的長處,並努力學習過來,取長補短,使自己不斷得到提升。

2.建立共同願景

在聯想集團內部,上至公司總經理,下至車隊司機,都愛聽柳傳誌講話,認為聽了柳傳誌的話有勁。即使離開聯想的人也對柳傳誌評價甚高。原聯想軟件部總經理、現任蓮花(Lotus)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皮卓丁先生對柳傳誌的評價是:“(柳總)頭腦裏總有一個超前的願景,他可以把這種願景不斷建立在你的腦袋裏,讓周圍一批人與他有同樣的想法和抱負……”柳傳誌自己也曾說過:對於聯想領導核心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深刻理解市場運作的規律,認識企業管理的基本規律,並帶動各層次的領導共同認識。因此,建立共同願景是聯想成功進行組織學習的第一步。

3.認同企業文化

柳傳誌特別強調,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對企業目標、企業文化有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員工隊伍。企業文化認同對於維護整體、保持戰鬥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公司采取了幾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來保證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首先,新員工在進入聯想之後都要接受“人模子培訓”,深入了解聯想的曆史、現狀,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其次,聯想人善於通過開會來統一思想,貫徹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決策準則,通過這些樸素而行之有效的措施,聯想已形成穩定的企業文化和一支穩固的核心員工隊伍;而組織學習理論認為,隻有形成組織共有的心智模式,才能有效地進行組織學習。因此,企業文化認同在促進組織學習方麵具有獨特的作用。

4.領導以身作則

柳傳誌特別強調,成熟的“領軍人物”有四項標準: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能以大局為重,不爭論尺短寸長;二要立意高,能經得住表揚,不因點滴成功而驕傲自滿;三要有自知之明,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開展自我批評;四要能善於總結,勤於思考,努力找出規律。由此可見,一個成熟的領導者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好的學習者。領導以身作則可以在公司內培養起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帶動整個組織進行學習。

與此同時,聯想在企業內部大力倡導進行“班子建設”,不僅把“建班子”列為“管理三要素”之一,而且製定、推廣了領導班子議事製度與決策機製。這些措施既有利於保證決策的科學性,防止個別人獨斷專行,又有利於發揚民主,增進團結,促進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保證領導班子的戰鬥力,同時也是組織學習的重要機製。

5.及時調整組織結構

昨天的成功不能保證今天和明天的成功,因為昨天的經驗可能已經不適應今天的形勢。因此,在科技、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組織結構,絕不能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在短短十幾年時間裏,聯想的組織結構變了好幾茬:從大船結構到艦隊模式;從眾多的事業部到整合為六大子公司;從北京聯想、香港聯想分而治之到統一平台……聯想幾乎每年都在變。但經過幾次“折騰”,聯想已經擺脫了大多數民營企業小作坊式的經營模式,走向大集團、正規化、協同作戰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通過調整,聯想不斷打破阻礙自己發展的“瓶頸”,從而不斷走向成熟。這種調整,更多地是為了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和公司發展的需要,但客觀上也起到了促進組織學習的作用。

6.人員流動

伴隨著組織結構調整而來的是公司人員的頻繁流動。在聯想集團內,人員流動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為培養後備幹部而進行的工作輪換;二是在員工與崗位不相稱的情況下,稱職的要麼給更大的舞台、更重的職責,要麼嚐試新的崗位;不稱職者降職;三是由於工作環境不適合或組織業務發展需要而進行的調整。通過人員流動,不僅可以提高人才的適應性,增長才幹,而且可以發現人的潛能,以做到人盡其才,發揮每位員工的聰明才智。除此之外,伴隨著人員流動,知識可以在組織內流動,提高了組織學習的效果。

7.建立健全管理製度

在不斷調整組織結構的基礎上,聯想也在不斷積累經驗,建章立製,力爭完善組織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今天,聯想集團已發展成擁有多家子公司,幾十個事業部,成百上千個分公司,成千上萬名職工的大型企業集團。如何將這些人凝聚起來,協同配合,共同作戰,是對聯想的一次新的考驗。自1997年業務整合之後,聯想又在摸索適合自己發展的管理製度、組織方式和激勵方式,如推廣崗位責任製、領導與下屬麵談製度、領導班子議事製度、改革薪酬製度,建立全員培訓製度等。它們也構成組織學習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證。

8.知識的收集、傳播與利用

知識將成為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應用知識、提高知識的附加價值將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信息對於企業經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樣,聯想的成功也離不開廣泛搜集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和促進信息在組織內的傳播。在聯想集團內部有以下幾種收集信息、促進信息在組織內傳播與利用的機製。

1)廣泛收集外部信息

聯想善於向國外大公司學習,向國內的兄弟企業學習,善於總結別人的成敗得失,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並力圖找出規律,用於指導自己的工作。為此,聯想集團采取各種方式,廣泛收集外部信息。首先在公司內部設立專門的信息收集部門——市場部信息處,設立熱線電話、公開信箱以及Internet主頁;其次,由總公司信息管理部和業務發展部綜合負責信息的規劃與處理。

2)促進知識傳播

為了傳播知識、信息,聯想采取了以下幾種辦法:首先是開會。聯想以愛開會而聞名。其實,開會研討這種普通的形式有著巨大的作用。通過開會,不僅能傳播知識、交流經驗,而且能統一思想,貫徹企業文化。其次是製度保證。目前,聯想已形成一整套領導班子議事製度、決策保證製度和培訓製度,從製度上保證了知識、經驗在公司內的傳播。第三,通過公司內部刊物傳遞信息;同時,聯想集團舍得在內部現代化建設上下功夫,不僅更新了通信設備,而且增加了對電腦設備及網絡基礎建設的投入,努力向無紙化辦公的方向邁進。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進辦公自動化和管理信息係統的建設,方便員工內部溝通,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