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我是人間惆悵客(2 / 3)

虞美人

憑君料理花間課[1],

莫負當初我。

眼看雞犬上天梯[2],

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3]。

瘦狂那似癡肥好[4],

判任癡肥笑[5]。

笑他多病與長貧,

不及諸公兗兗向風塵[6]。

【賞析】

這闋詞是依舊是寫給好友顧貞觀的。顧貞觀當之無愧是納蘭容若的第一知已,二人不單單交情篤厚,更重要的是有著相同的詞學主張,力主創作的個性化,強調詩詞的現實表達,推崇詩詞\"言情\"的基本特征,並且言情應當細致入微,且“發乎情,止乎禮義。”納蘭容若在給朋友的詞中總能表現出真性情,所以這闋詞不僅表達了對顧梁汾的一片赤誠和信賴,更重要的是表達了容若對世事的憤世嫉俗的心情,而且還明確表示了自己甘願堅守誌趣、主張,不怕世俗難容、深陷“泥犁”的精神。這詞出之自然,絕無雕琢做作,直率懇切得很。通過這闋詞,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完整的納蘭容若的形象。

“憑君料理花間課,莫負當初我”。由此納蘭容若對顧貞觀的信任可見一斑。納蘭容若委托顧貞觀將自己的詞作結集出版,這件事情對一個文人來說可是非同小可,這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名聲都托付出去了,而這樣一件大事,納蘭容若卻用了一個“憑”字:任憑你如何處理我的詞集,隻要不辜負我當初的心血。若有一位朋友對你如此信賴有加,將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也放心地交由你去辦,這份友情可以說是彌足珍貴。

當然在這裏我們並不是要剖析納蘭容若與顧貞觀的友情如何的感人肺腑,而是要看到一個桀驁不馴、不同於往常的納蘭容若。為何容若要叮囑顧貞觀“莫負當初我”?這要從下文找答案了。“眼看雞犬上天梯”。傳說淮南王劉安修仙煉藥,終有所成,一家人全都升天而去,就連家裏的雞犬也因為沾了一點藥粉而跟著一塊兒升天了。那麼納蘭容若眼裏的“雞犬”又是什麼人呢?康熙十七年,為了籠絡明末隱居的知識分子,舉行博學鴻詞科,令在京官員、在外督撫及學政,推薦文詞卓越的人,不論有無官職,是否秀才,一律到京考試。曆代讀書人,幾乎都把做官作為第一追求,所以不少飽學之士紛紛進京,企圖一步登天。試想那些鴻博名士為了一舉成名,違心地在朝堂之上吟詩作賦,我想這些正是追求作詞要“發乎情”的納蘭容若所不屑而不能容忍的吧。由此又想到自己的詞集,氣憤之餘更要珍惜對待了。

“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秦七,即秦觀;黃九,即黃庭堅。秦七婉約,黃九綺豔,故而並稱。

傳說黃庭堅年輕時填詞多走綺麗溫婉。當時,有個很嚴肅的關西大師法雲秀斥責黃庭堅,說他豔語蕩天下淫心,恐怕要下拔舌地獄。納蘭容若以黃庭堅自比,以秦觀指顧貞觀,容若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顧貞觀也不把博學鴻詞科放在眼裏。他們不願改變自己的夢想,委曲求全。是了是了,你們愛做官,寧可當個禦用文人,隨你們去吧,我們要忠於自己的意願,即使被世間所拋棄,也要自由自在的生活。

世人為功名利祿之事趨之若鶩,認為這才是終其一生而要得到的東西。相比之下,納蘭容若則顯得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瘦狂那似癡肥好,判任癡肥笑”。想必那些仕途得意、躊躇滿誌的人們都在嘲笑他們。大概容若已經習慣了自己不被人理解,他甚至懶得還擊:是的,我的心不在仕途之路上,是不如你們,隨便你們怎麼笑吧。

末句“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兗兗向風塵”,“笑”字緊承的是前麵的“判任癡肥笑”。他們笑的是什麼?笑的是納蘭容若體弱多病,笑的是顧貞觀仕途坎坷,笑的是容若與顧貞觀空有才華而不知利用,笑的是他們沒有風光無限。容若最後語帶反諷:我們貧病交加,確實比不上你們得意仕進,手握權柄,顯赫當朝,翻雲覆雨啊。

“眼看雞犬上天梯,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瘦狂那似癡肥好,判任癡肥笑”、“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兗兗向風塵”,詞中接連構成了三組對比。對比往往有加強矛盾的效果,使感情更加強烈。這幾組對比下來,我們幾乎可以感受到納蘭容若的激憤之情。不僅如此,這闋詞充滿了諷刺的意味。那些為功名不惜代價的人在嘲笑容若,而反過來,容若更是在譏諷他們,為了虛妄的功名富貴丟掉了真正寶貴的東西。

縱觀全篇,這裏的容若已經完全不再是那個印象中的翩翩公子,容若性格中狂放的一麵完全暴露出來了,這應該是容若最鋒芒畢露的一首詞了,仿佛他前一首中的那一句“德也狂生耳”乍現目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此時的容若不再是一個多情種子,而是一位以筆為劍、針砭時弊的曠蕩豪俠。

【注釋】

[1]料理:本為指點、指教,此處含有輯集之意。課:指詞作。納蘭容若在《與梁藥亭書》中說:“仆少知操瓤即愛《花間》致語,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調鏗鏘,自然協律。”他與顧貞觀詩詞唱和頗多,並請貞觀為他的詞作選集付梓。

[2]天梯:古人想象中登天的階梯,此處喻為入仕朝堂,登上高位。雞犬上天梯: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之意。

[3]黃九:指北宋詩人黃庭堅,因其排行第九,故雲。秦七:指北宋詞人秦觀,其排行第七,故雲。此處以“黃九”、“秦七”代指作者與顧貞觀。泥犁:佛家語,地獄之意。

[4]瘦狂、癡肥:比喻仕途失意與得意。此二句謂仕途失意之人哪有得意之士那麼躊躇滿誌,一任那些得意的人兒去非笑吧。《南史•沈昭略傳》:“昭略字茂隆,性狂俊,不事公卿,使酒仗氣,無所推下。嚐醉,晚日負杖攜家賓子弟至婁湖苑,逢王景文子約,張目視之曰:‘汝是王約邪?何乃肥而癡。’約曰:‘汝沈昭略邪?何乃瘦而狂。’昭略撫掌大笑曰:‘瘦已勝肥,狂又勝癡,奈何王約,奈汝癡何!’”此處為反用其意。

[5]判任:一任,任憑。

[6]諸公袞袞(gǔn):謂諸位公卿得意仕進,握權柄,登要津,顯赫當朝。用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語意。風塵:指宦途、官場。晉葛洪《抱樸子􀂷交際》:“馳騁風塵者,不撇建德業,務本求己。”

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1],

落梅橫笛已三更[2],

更無人處月朧明[3]。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裏憶平生[4]。

【賞析】

這闋《浣溪沙》情景交融,整首詞都籠罩著濃濃的哀傷。傳說明珠罷相後,在家讀起納蘭容若的《飲水詞》,禁不住老淚縱橫,歎息道:“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怎麼還會這樣不快樂?”這個世上,有時候最了解孩子的人是父母,而有時候,最不了解孩子的人,也是父母。而納蘭明珠恰恰屬於後者。

身份、地位、富貴、功名,平常人若有其中一兩樣,也該滿足了。而似乎一無所缺的納蘭容若卻覺得一無所有,直歎自己是“人間惆悵客”。是了,榮華富貴對於納蘭容若來說,隻不過是身外物,就算仕途平順,受皇帝厚愛,那又如何?也隻不過是擺在皇帝駕前的一個花瓶,也隻得匍匐於皇權之下。深知伴君如伴虎,納蘭容若唯有小心翼翼,身不由己,如此壓抑自己的個性,怎會開懷?單單說一句“我是人間惆悵客”怕還不夠。

院子裏的殘雪映襯的月光,那皎潔的月光似乎都被凍結了,折射在畫屏上,使得繪有彩畫的屏看上去都是冷的。夜已經三更了,是哪裏傳來了落梅曲的笛聲?嗚嗚咽咽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惹人斷腸。遠遠尋去,卻不見有人的蹤影,隻有那清冷的月色,朦朦朧朧的,是不是也落淚了?這位“惆悵客”是給我們勾勒了一個怎樣的畫麵,直教看到的人都生出絲絲寒意,陣陣哀傷。

上闋詞寫景,景中帶情,一片清冷的景象躍然紙上。下闋詞抒情,劈頭便稱自己為“惆悵客”,這感情的基調便不言而喻了。“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容若是在對誰訴說?是那個不知在哪吹出落梅曲的人?是天上淒淒涼涼的月亮?還是自詡為“惆悵客”的自己?不論是誰,此刻他們都是相知的。而且,隻有他們才相知。

“淚縱橫”,誰的臉上滿是淚水?是這位笛聲月影中的惆悵客吧。夜深人靜時,一切的偽裝都卸下了,光鮮亮麗的外殼,燦爛如花的笑靨,此時也都褪下了,沒有了堅硬的防護,你的心就這樣裸露在清冷的月光下,有些蒼白,有些孤寂。躲在黑暗的角落裏,任眼淚模糊了視線、浸濕了麵頰,沒有人看到一個惆悵客的心酸。

“斷腸聲裏憶平生”,納蘭容若真的是要讓人哀傷至死了。“惆悵”還不夠,便有“淚縱橫”,“淚縱橫”仍不足,偏要讓人“斷腸”。見慣了多少哀而不傷,隱而不發,故作姿態,強顏歡笑,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直抒胸臆、痛徹心扉的淒絕之美打動。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見,白雪月光,納蘭容若在那一片斷腸聲中,回憶著往事,落淚傷神。

他是不是在想那個青梅竹馬卻生生被分離的初戀情人?他是不是在想那位琴瑟和諧卻早早故去的亡妻?他是不是在想自己也曾經有壯誌淩雲的抱負卻隻能做一個“好看”的禦前侍衛?他是不是在想自己有著高貴的身份卻不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句“憶平生”,全詩戛然而止,傳達的內容卻遠遠沒有結束,給人欲說還休的感覺。料想容若所憶的平生,恐怕離不開“斷腸”二字吧。誰能想到,生來就被光環纏繞的大學士、當朝宰相納蘭明珠的長子,生活竟會如此的不如意!

納蘭容若有一首《采桑子•塞上詠雪花》,可以與這闋詞放在一起讀:

非關癖愛輕模樣,

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

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

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

萬裏西風瀚海沙。

這紛紛揚揚的雪花,自由的漫步於天涯,還有一位最懂它們的才女謝道韞,納蘭容若覺得自己就像這雪花,不愛人間富貴,隻願自由飛翔,隻可惜,謝娘已逝,雪花也沒有了知己,就像沒有人知道容若的心事。不是人間富貴花,偏偏生在富貴的土壤,如何能不斷腸,不讓人淚縱橫?

“這個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怎麼會這樣不快樂?”

不是人間富貴花,我是人間惆悵客。

【注釋】

[1]冷畫屏:杜牧《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

[2]落梅橫笛:落梅,古笛曲名,又名《梅花落》。漢樂府橫吹曲名。郭茂倩《樂府詩集》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李白《司馬將軍歌》:“向月樓中吹落梅。”橫笛,即笛子。

[3]更無人處月朧明:李商隱《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更無人處簾垂地”。

[4]斷腸聲:用以形容極度悲傷之情。杜甫《吹笛》詩:“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白居易《長恨歌》:“夜雨聞鈴斷腸聲”。

南鄉子•柳溝曉發

何處淬吳鉤[1]?

一片城荒枕碧流[2]。

曾是當年龍戰地,颼颼[3]。

塞草霜風滿地秋。

霸業等閑休[4],

躍馬橫戈總白頭[5]。

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6]。

多少英雄隻廢丘。

【賞析】

這是深秋納蘭容若經塞外古戰場之作,應該是在康熙二十一年前往梭龍察看時所作。

詩人都是有些傷感的,即使是豪情萬丈的豪放派,也會有“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的苦楚。大概詩人都是心懷國事天下,所以難免多有懷古傷今。在古代詩詞中,懷古詩是內容與思想都比較沉重的一類作品。這類詩都是懷古惜今,“有感而發”,往往是詩人處於某種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憑吊曆史古跡,回顧古人的業績或遭遇,自己內心產生共鳴,不禁發出對古人業績的慨歎或抒發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表達自己的個人思想。因此,從懷古詩中也能看出作者的人生態度。

納蘭容若的這闋詞應該是他為數不多的懷古詞中的經典吧。詞的一開始就講述了一個“殺子鑄劍”的殘忍、利欲熏心的故事,道出了一柄名劍的不平凡的來曆,似乎注定了這柄劍要與殺戮相伴。果然,後來的“吳鉤”便成了戰場上武器的代名詞,成了渴求建功立業者的利器,飽食著各種人的鮮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男人們都是渴望用“吳鉤”換來的功成名就吧,可是背後又犧牲了多少?多少人因為它而“埋沒隨百草”?

“一片荒城枕碧流”。看看那數不盡的白骨換來的是什麼吧。一片荒蕪的城樓,沒有生命,沒有繁華,隻有一條江流從他旁邊靜靜地路過。這就是當初群雄爭得你死我活的地盤,這就是不知道多少人埋骨於此的古戰場。如今沒有豪傑征戰,隻剩下雜草叢生,冷霜凝結,秋風瑟瑟,一派衰敗景象。

很多人麵對這樣的景象都會陡然生出滄海桑田、世事悠然的蒼涼之感。曾經在赤壁,生性超邁的蘇東坡麵對滔滔長江歎出了一闋《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即使如蘇東坡這般豪邁,麵對當年的戰爭之地,也會生出“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無奈之感。

說到底納蘭容若還是溫婉多情的,恐怕很難有蘇軾這樣一瀉千裏、波濤如怒的磅礴氣勢。不過容若的聰明之處在於,他用問句起拍,如同給人當頭喝棒,令人警醒。這一問,讓人在震驚的同時陷入沉思。而後的“城荒”與“碧流”之對比,體現出功名、繁華的短暫與自然、時間的永恒,讓人忍不住思考:我們犧牲生命去追求那短暫的榮華,究竟有什麼意義?

“霸業等閑休”。不禁讓人想起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當年的霸業是多麼的鼎盛,多少人為了它金戈鐵馬,征戰沙場,且不說“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古來征戰幾人回”,隻看多少人從年輕氣盛的少年,轉眼就到白發蒼蒼的遲暮,一生的年華就這樣奉獻出去。到頭來呢?那所謂的霸業輕而易舉地化作了塵土,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若如果早知道,用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隻換來了如同虛幻的偉業,和那“英雄廢丘”,會不會生出一絲悔意?年輕的容若麵對人間的廢墟發出了“霸業等閑休”的感慨,而“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一句既是對執迷功名的世俗的奉勸,也透出他對自己官宦生涯的厭棄和無奈。

本就知道,納蘭容若是特別的。他與世間碌碌為功名的男子不同,他有功名利祿在身,也可能曾經想過在馬背上建功立業,可是終究他是看懂了,繁華落盡終成空,到頭來隻不過是一抷土,蕭條破敗,而因為這種繁華而帶來的苦痛卻是長久而深刻的,所以他厭倦虛妄的功名,厭惡互相殺戮的戰爭。不同於別的詞家因為得不到而故作清高,他是發自內心的,出於他的一片仁者之心,他知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釋】

[1]吳鉤:意思是指刀刃為曲線形的吳國刀。這種刀刃呈曲線狀的曲刀,是春秋時代由吳王(相傳為闔閭)下令製造的。《吳越春秋》載,“吳王闔閭已得莫耶劍,複命人做金鉤。有人貪吳王重賞,殺其二子,以血塗於鉤,遂成二鉤獻吳王。”因其鋒利無比,所以留下這個美稱。後也泛指利劍。

[2]枕:靠近,臨。

[3]龍戰:本謂陰陽二氣交戰。《易.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後遂以喻群雄爭奪天下。颼颼:蕭颯、衰敗貌。

[4]霸業:指稱霸諸侯或維持霸權的事業。宋代王千秋《賀新郎•石城吊古》詞:“霸業荒涼遺堞墜,但蒼崖,日閱征帆渡。”等閑:輕易;隨便。唐白居易《新昌新居》詩:“等閑栽樹木,隨分占風煙。”宋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5]躍馬橫戈:橫持戈矛,策馬騰躍。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6]韶華:美好的年華。指青年時期。唐李賀《嘲少年》詩:“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麵皺專相待。”宋秦觀《江城子》詞:“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

瑞鶴仙

丙辰生日自壽,起用彈語句,並呈見陽[1]

馬齒加長矣[2],

枉碌碌乾坤[3],

問女何事[4]。

浮名總如水。

拚尊前杯酒[5],

一生長醉。

殘陽影裏,

問歸鴻、歸來也未[6]。

且隨緣,去住無心[7],

冷眼華亭鶴唳[8]。

無寐。宿酲猶在[9],

小玉來言[10],

日高花睡。

明月闌幹,

曾說與,應須記。

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11],

風雨飄殘花蕊。

歎光陰、老我無能,

長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