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道禦旨,將驚病交加的寶林夏含真遷至月昭儀的瑤華宮,居於偏殿枕霞殿,一同侍奉帝側。因扶風亭落水牽涉到巫蠱,已不能再繼續追查下去,遂成了樁無頭無尾的懸案。皇帝對夏寶林有歉疚之意,又在月昭儀的建議下給她擢升一級,成了八品小儀。
舍命相救在前,憐下敬慎善後。此舉深明大義,堪為後宮德行之表率。甚至已經開始有朝臣上奏提議將身懷龍裔的昭儀娘娘也晉升一級,進為從二品嬪位。
但這其實隻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訊號,無非有人試圖以此來攀附國師,形成新的外戚勢力。國師對義妹不遺餘力的扶持,使得他們相信,來日蕭月瑟倘若誕下皇子,整個朝廷格局必將打破三公三王的平衡,重新洗牌。正如蕭月瑟所料,這個突然來到的孩子,果然給了某些人太多的浮想聯翩。
皇帝曾問過蕭月瑟對此事怎麼考慮。她彼時正閑坐窗下,手中拎著那卷仿佛永遠也看不完的書。
她說,她不願意。那不是謙恭的推卻,而是言篤意重的拒絕。至於原因,她卻不願意深談。
重華沒有逼她,隻是拿過那卷書略翻了翻,問道:“每次見你看它,卻總是隻翻到這一頁,說的什麼這樣有趣?”
“前朝野史逸聞罷了,不過看個熱鬧。”
“後妃列傳——李夫人?史上隻有載,武帝樂師李延年,擅長音律,曾作佳人曲一闋,將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姿的妹妹獻給君上,甚得幸。這野史倒有意思,竟說的李氏與延年並非親兄妹,而是兩小無猜之青梅竹馬,後李延年貪重權柄,狠心將心愛之人獻給皇帝,嘖嘖,好一番杜撰,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蕭月瑟笑笑,將那卷書隨意丟過一邊。
“讀史可令人常懷誡勉之心,但即便是正經稗官筆下,史書千卷,又有多少能當得真呢?月本無古今,山河總如舊,雨打風吹去的,不過是飄零其中的紅顏。”
“原是擔心這個麼?放心,朕廣有如畫山河,黎民沃土,養你這區區一個禍水總歸還養得起。倒是前朝那些昏君,真個色令智昏起來,打理不好自家江山,便總將罪過怪到女人頭上。朕的父皇曾對朕說,曆史從來就沒有真相。那些史書上連篇累牘,統統都隻是廢紙一堆。而唯有此刻活著站在這裏的人,說的話才是唯一的真相。朕會讓你一直站在朕的身邊,不管以什麼樣的名分。”
一個皇帝的諾言,也就隻能說到這裏為止了。因為出身蕭氏,她將永遠不可能成為他的元後。但他允諾會讓她一直活著,並且,在他身邊,一同共賞這萬裏河山。
蕭月瑟不願晉位,是不願皇帝在不久的將來把瑤光當成第二個裴紹之來忌憚猜疑。重華向來不喜歡後宮和前朝牽扯過多,袁淩微就是現擺著的例子。權臣一旦和寵妃之間有了過分密切的聯係,輕則擾亂朝綱,重則皇權旁落,天家血脈之後繼難堪設想。她之所以對國師的態度冷淡疏離,甚至常常在一些事情上提出與他相悖逆的意見,比如這次的封嬪。除了本身心結難解外,也正是為此顧慮重重。
她覺得很累。這些日子所思所想,比前麵十幾年加起來還要多。但她對過去那些布滿坎坷然而相對單純的日子,也並無留戀。同樣是數不清的排擠刁難,接連不斷的構陷中傷,哪裏又比哪裏好出多少呢。
如果能夠像曾經以為的那樣,嫁給瑤光,從此留在深宅之中做個波瀾不驚的小女子。她可以一直那麼天真那麼傻,不需要學會心機,不需要動用在他身邊時耳濡目染的那點謀算苦苦支撐。她隻是不願再讓任何人輕易安排她的歸宿,擺布她的命運。她想要盡可能的,靠自己斬除前路上滿布的荊棘。不再做那個,他眼中闖了禍就隻會哭著等人來救的傻姑娘。
她怎麼可能真的傻呢。她畢竟是蕭家的女兒,身體裏流著的,是和頤敏皇太後蕭思妲一脈相承的血。
重華雖有心要這個孩子,對蕭月瑟又頗為愛重,卻還是因為宰相一派的堅決反對而難以決斷。既然蕭月瑟對此也拒辭不納,他便將此事壓後再議,聽話裏話外的口風,約莫便定在元夕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