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段日子,靈雎也說府裏下人整天忙得人仰馬翻,吵嚷得不自在,帶著兩名貼身侍女進了宮。未來的皇後要見皇帝,天經地義,瑤光並沒什麼好置喙的,且也顧不上這等些微小事。他攜徒領兵出征,國師府無人主持大局,公主就算照舊留在行宮,也需得另外尋出可靠之人來照拂,至於這差事最後落在誰頭上,自有皇帝定奪,就不是他操心的範圍。
原本因公主駕臨而變得熱鬧非凡的國師府又重歸寂靜,甚至顯得比之前更為空蕩了起來。
大戰在即,生死難料,也不知要過多久才能重回宛京。眼下隻剩不到三天就要隨大軍揮師北疆,靈雎卻進了皇宮。這一去杳無音訊,似乎連她依依不舍的小滿也不再放在心上。清讓盼著她能夠回來,臨走前最後見她一見,再給她講個故事,說幾句她或許根本不會放在心上的囑咐。
但他什麼也不能透露。隻是每天帶著小滿悶悶不樂地坐在庭前那棵菩提樹下,望著大門發呆。
在臨出征的前一晚,公主的駕輦終於停在國師府門口。而公主帶來的一道聖旨,卻令闔府上下都震驚非常。
待宣讀禦旨的宦官大搖大擺離去,剛一跨出門檻,瑤光便將那卷明黃絹帛狠狠摔在腳下。
原來靈雎這次進宮麵聖,不知說了些什麼,軟磨硬泡好幾天,終於求得皇帝一道禦旨,竟準許她攜麾下兩萬玄甲衛親兵一同北上助戰。
重華難得在軍務如山中抽出空閑來見見難得入宮一回的公主,卻沒料到她會提出一個令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要求。
靈雎一改之前懵懂天真,難得地一本正經起來,仿佛又回到了兵臨城下之日,那個策馬揚鞭的天之驕女,對泱泱天朝威嚴都坦然無懼,傲視睥睨。
她雙膝落地,朝皇帝行了一個端端正正的跪拜大禮。靈雎說,她要親攜麾下兩萬玄甲衛,與王師聯兵北上,助陣攘夷。
西域與北突厥之間宿仇由來已久,她既已帶著和親使命入了大淵朝,便代表著兩國臨危受難之際,需得遵守盟約,一同進退,休戚與共。大淵北伐之軍隻得不足八萬之數,若加上這兩萬戰力雄厚的玄甲衛,當是如虎添翼。也可借此表明烏孫國的態度,使突厥汗王有所忌憚。
那天皇帝並沒答應她的提議,但她並不氣餒,日日來求。心意之執著,言辭之懇切,顯然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月昭儀前往文昌閣侍駕時,曾意外遇見過一次跪在禦案前滔滔不絕試圖說服皇帝的公主。蕭月瑟在旁靜靜聽完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若有所思地與她深深對望一眼。靈雎同國師的義妹對視良久,雙眸始終清澈坦然,麵頰卻不可抑止地飛起一抹薄暈。
蕭月瑟不是重華,她以一個女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靈雎瞳孔深處隱藏的心思。她喜歡她的勇氣,卻不喜歡她的魯莽。她到底年紀尚輕,並未熟練地懂得如何遮掩好一個危險的秘密。隻是一旦有了心事,便不能再是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姑娘了。
月昭儀帶著她那一貫不動聲色的和緩神情,將靈雎扶起,讓至座中。
“公主護國之心令人欽佩。隻是,金玉之履向來不踏肅殺之地,公主的親兵乃是安歸汗王珍貴的陪嫁,全部用來丟在北疆那蠻夷之地,一兵一卒都不打算留在身邊麼?豈非明珠彈雀?”
靈雎撇撇嘴,笑著反詰道:“明珠藏於深匣,棄明投暗,光輝漸損,又有何用?縱留得百年,不過腐朽成塵,便與死魚眼珠子一般無二了。”
皇帝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這事非同小可,他不會輕率做出任何可能會影響戰局的決定。見蕭月瑟既來了,便欲抽身自去。臨走還對蕭月瑟道:“小姑娘家,不知戰場刀劍無眼,你且替朕好生勸勸。”
蕭月瑟屏退左右,好整以暇望著她半晌。她並沒有勸靈雎什麼,她在宮中向來很少說話,若開口,說的便絕不是廢話。她隻問了靈雎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她在皇帝麵前對此事進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