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年,乙巳月,癸未日,大淵武穆永寧親王迎娶西域烏孫代戰公主,和親結縭,共修兩國秦晉。
永寧王迎親的儀仗如同皇帝提前交代過的那樣,並不逾矩。公主下嫁之後便不再享有盟國王女的尊號,重華給了永寧王妃一品誥命之封,位列外命婦品級之首。
王妃的迎親儀仗,儀衛中清道開路者僅四人,青衣女官八人,靈雎的隨嫁侍婢雲娃、阿奴皆在其列。緊隨其後的雀羽團扇、偏扇、方扇各十八支。紫芝蓋、翠華蓋各二。兩具行帳、兩具坐攆、再緊跟著一乘輅車。車身上原本該塗金銀處,則改成雕花白銅為飾。
其餘按親王迎娶正妃之禮該有的赤素方傘四、紫素方傘四,並那金椅、金杌、香盒、香爐、行鼓等物,俱都被裁減而去。車輦兩側,十六雙侍女手執曲柄宮燈,隨車同行。
這一支黃昏時從王府浩浩蕩蕩行出的迎親隊伍,在平民看來儀仗已是非同一般,但跟靈雎和親入城那日煊赫的王駕玉輅比起來,簡直雲泥之別。
從羽涅湯和大淩川中死裏逃生的靈雎,正軟軟倚在宮中侍婢身上,任由女官往她唇上一層又一層遮蓋胭脂,嬈豔濃重的紅妝也遮不住麵龐的青灰慘白。纖細欲折的頸項承不住那滿頭沉重的金飾,搖搖晃晃幾欲倒下。
她每次勉力提起一口氣來要強打精神,那呼吸還未被肺腑暖熱,便覺腹中一陣劇烈刺痛,仿佛被萬根冰淩同時戳下。
靈雎幾乎是被宮婢們連攙帶抱挪上了迎親行帳,再也坐不住,整個身子伏在軟墊上,不斷滲出的冷汗早已將嫁衣背心濕透,被暮春的晚風一吹,寒透脊髓。
王妃的行帳自關雎宮抬出,在途經長樂門時,恰與宸妃從儀元殿侍駕行出的坐攆在宮道上狹路相逢,各自堵在一端。
兩邊的隨行禮官麵麵相覷,一時都怔在當下。
靈雎捂著小腹痛得昏昏沉沉,並不清楚紗簾外發生了什麼,當她察覺行帳已停住不再動彈時,對麵傳出一個熟悉的聲音。那聲音不高,還是清柔低緩,卻讓她覺得身子更沉冷了幾分。
蕭月瑟端坐攆輿,垂目膝上,隻開口吩咐了一個字。
“讓。”
令如為難地看了一眼芳稟儀,囁嚅道:“娘娘……這……恐怕於禮不合……”
“讓王妃的儀仗先過。回扶搖宮後,自己去領罰。”
宸妃的旨意從不需要重複第二遍。相從者如有悖逆,自當受到相應的懲處。
宮人抬著蕭月瑟的攆輿退後,在宮牆轉角處避讓停下,對麵的行帳才遲疑著繼續向前行去。兩攆交錯而過的瞬間,靈雎掀起一角紗帳望去,卻發現蕭月瑟也正側過頭朝她看來。
黃昏的最後一絲夕光跳了一下,倏忽沉沒。宸妃柔美的麵龐在昏蒙中並看不真切,唯剩一線晶亮眼眸,仿佛蘊含著千言萬語,卻又好似空無一物。
那天的禮成並不順利。
王妃原本風寒未愈又不巧墜落冰河,能吊著一條命熬到大婚之期本就已經很勉強。皇室聯姻禮節諸多,煩瑣辛勞,王妃剛一入府被攙出行帳,便再支持不住昏死過去,當即被抬往內堂救治。
然而這次昏厥異常凶險,王妃從西域帶來貼身侍婢已顧不得忌諱放聲慟哭。那動靜傳到前庭,賓客們聽著不妙,紛紛竊竊私語道這喜堂怕是轉眼就要布置成靈堂。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擔憂和親公主若香消玉殞在王府,那烏孫汗王會不會仍舊把矛頭對準大淵,還是讓皇帝正好借此將永寧王交出去,任憑發落以平息此禍?
瑤光顧不上外麵的滿堂賓客都在懷揣何種心思,取過藥箱銀針便開始施診。自從靈雎被接回皇宮,又接二連三傳出染病遇險的消息,他始終難以見到一麵,也是直到今日才第一次親手觸到她的脈象,竟比杜太醫口中所說的還要凶險不知多少。恐怕就是他使盡渾身解數,也回天無力。
最後還是雲娃突然想起什麼,手忙腳亂解開靈雎胸口衣襟摸索,終於拽出一隻純銀鎏金的雕花盒子來。那玲瓏暗盒瑤光並不陌生,在海棠林被靈雎強行喂食了紅丸後,頭疼之症雖未徹底斷絕,發作次數已減少大半,痛楚也不如之前那般狠厲難熬。他知道那紅丸不是尋常之物,頓時升起一線希望。
打開那盒子上的機栝,雲娃大驚:“怎麼……怎麼隻剩一顆了?!這……”
阿奴抽噎道:“這會子再上哪裏尋第二顆去?一顆就一顆,就算隻有半顆也得試試!趕緊拿熱水來喂公主服下要緊!”
靈雎服下丹丸,又過了許久,才發出一聲微弱的呻吟,悠悠醒轉。瑤光始終緊緊把她抱在胸前,誰也不許上前插手。他終於從雲娃磕磕巴巴的漢話中打聽明白,靈雎隨身的紅丸丹藥來曆究竟有多貴重,心中痛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