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南牆風靜止,春光依舊止於此。
這個遲來的春天讓許多的人的心都跟著蠢蠢欲動,似乎喜事也變得尤其多。先有永寧王和親,緊接著又是貞寧公主出嫁,連袁棣也不甘示弱,連著納了兩房小妾後,突然為其子袁淩崢上表求一道賜婚恩旨,意欲求娶駙馬萬岐揚母族的一位小姐。
這個兒子雖是禦使大夫膝下唯一長子,卻並非宣華夫人嫡出,而是一位原先在女樂班吹橫笛的卑微侍妾所生。袁棣早先借著這門姻親與宰相共為一黨,互相扶持,自然要對這位年輕的夫人禮讓三分。宣華夫人雖沒生下公子,卻也有一個女兒袁淩微,當家主母的架勢自不待言。因此這個倒黴的庶出長子,磕磕絆絆在府中養到四歲上,生母便不明不白染疾亡故。大夫人看這孩子左右不順眼,借著由頭早早發落出去養在京郊別邸,甚少回來。
裴紹之一死,宰相一門的權勢風流雲散,裴紹之這唯一的妹妹宣華夫人自然也跟著硬氣不起來。袁棣韜光養晦多年,這才重新抖擻,無所顧忌的娶妾納小,更親自將這自幼被逐出府邸的獨子重新迎回,著意栽培。
萬岐揚出身將門,是皇帝情同手足的親信,而今又是皇家唯一的公主,滿門榮耀風光無限。奈何駙馬是萬老將軍膝下單傳獨苗,既無兄弟,亦無姐妹,想攀附姻親也尋不出下腳處。袁棣琢磨來去,終於把主意打到萬岐揚母族表妹的身上。
萬老將軍的夫人孔氏亦是將門之女,萬老夫人的親弟弟位列九卿之一,官居太尉,協掌軍機要務,膝下三子一女。第二個兒子正是這次北伐之戰中被皇帝安排在岐揚麾下的一名高階將領,足可見皇帝對其一門的忠誠有著何等信心。這位英勇的孔二公子在岐揚戰敗被執送京師後,過了不久就戰死沙場,此次隨大軍凱旋還朝的靈柩中就有他的遺體。
孔太尉唯一的女兒名孔織,將滿十七,正是待嫁之年。袁棣欲為兒子求娶這位小姐,明擺著是要借機拉攏萬家與孔家,聯合起來對抗永寧王一黨。
永寧王雖娶了身份尊貴的西域公主,但畢竟是鄰國的貴婿,這果子掛得太高,看著好看,輕易摘取不著。瑤光在大淵朝中,相當於完全沒有妻族勢力的支持。
袁棣的算盤打得如意,皇帝本就欲尋出機會來憚壓永寧王之勢,正合心意。深居後宮的蕭月瑟聞知此訊,卻有自己的考慮。
萬、孔兩家休戚與共,孔二公子戰死沙場,對孔老太尉是個不小的打擊,難免不對統領這場北伐的主帥生出仇視對立的情緒。一旦讓他們聯起手來,假以時日,必成為瑤光不小的威脅。
袁棣的請旨賜婚給她提了個醒。孔家對永寧王的不滿,既可以正著用,便也能反著用。若攪黃了這位孔小姐與袁家的婚事,轉而被賜婚成為永寧王側妃,皇帝想必也會放心布下這枚棋子作為暗線。畢竟赫赫王府,除了那位被重華深深忌諱的安歸公主,再無一個得力可用的監視之人。偏公主又對永寧王一往情深,她背後的烏孫國更讓重華鬧心得很。孔家三小姐,萬岐揚的親表妹,不正是個得天獨厚的人選?
瑤光和親之前,幾次三番放言於娶妻納妾上毫無興致,擺出一副梅妻鶴子度此一生的做派,確實也修身甚嚴,從不接受宮中賜下的仆婢姬人,皇帝的手伸不進去,想要安插也無從尋隙。但他既然破例求賜婚恩旨娶了正妃,就再沒理由拒絕皇帝再次賜下的側妃。
沙場刀劍無眼,生死本是尋常。孔二公子戰死的嫌隙,想必以瑤光的本事,若肯花些心思,足以應付化解。就算不能把孔氏一門拉攏為己用,能讓他們在永寧王與袁黨相爭的局麵裏保持中立,也是上算的結果。
但這話,她不能再冒失地率先提出,而是設法通過皇帝疼愛的貞寧公主之口說進重華耳朵裏。貞寧是重華僅剩的妹妹,大淵皇宮中唯一的明珠,即使出嫁,也因著聖眷隆重隔三岔五往宮裏跑,看望皇兄,也順便探望在閨中時關係便甚為親密的皇嫂蕭月瑟。貞寧自幼在低階偏妃手中被撫養長大,性情緘默柔順,並沒什麼大主意,但她的話,在皇帝耳中確實有一些分量。
以蕭月瑟的手段,要說服貞寧並非什麼難事。駙馬此次戰前失陣,觸犯軍機重罪,押解詔獄許久都未得放出,也是瑤光在慶功宴上當庭求情,才使皇帝有了借口予以赦免。從這一節說起來,宸妃的義兄對貞寧算是有恩。
那麼公主替自己的駙馬略作報答,替這位王爺在皇兄麵前求一名側妃,也在情理之中。
這個耳目一新的提議,讓皇帝開始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