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李代桃僵(1 / 3)

\/>

Ӕ�那刺客脖子上插著一根燭台,一尺長的銅刺自右側紮入,又斜著從咽喉貫穿而出。刺客一聲也未來得及發出,便軟軟倒地。露出背後那個血衣斑駁搖搖晃晃的身影,是重傷的永寧王。

瑤光從廊柱下掙紮爬起,尋摸了離手邊最近的一根燭台,趁亂悄悄繞至刺客身後,對麵的重華當然看見了,不然也不會浪費口舌跟那刺客廢話那麼久拖延時間。

瑤光在追殺中失血過多,又負傷跑了那麼長一段路,此時再難以支撐,眼前一黑便踉蹌往後倒去,被一擁而上的禁軍扶住。他雙腕上始終還結結實實綁著大段繩索。

皇帝抱著驚魂未定的宸妃,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

瑤光之前長年屈坐輪椅,從未在人前顯露過身手,沒人知道他武功究竟如何。但據聞他的徒弟劍術超群,而他本人親身前往敵巢救人也如履平地。今日遇到行刺,竟這般不濟被傷成如此模樣跑來求救,難道僅僅是因為被綁縛了雙手?

精準的一刺封喉,意味著死無對證,再也不可能從此人身上問出任何來龍去脈。然而當時情勢危急,宸妃和腹中龍裔隨時可能因那狂徒刀鋒的一個偏差而喪命,瑤光此舉似乎也無可厚非。

刺客一共八名,至此全部死於永寧王之手,連一個活口也未留下。幕後主謀和同夥都死無對證。他們究竟是誰,又怎會大搖大擺出現在皇宮內苑提刀行刺,沒人能輕易妄斷。但最後一名狂徒臨死前口口聲聲號稱自己是在“清君側”,嚷嚷出的那番話讓在場所有人都聽得清楚明白。他要殺死永寧王和宸妃,理由是前者毒害袁棣,後者所懷帝裔不符合某些人對未來儲君的要求。

這個指向已足夠明顯。

刺客在皇城中提刀砍傷親王,確實與謀反無異。威脅天子誅殺皇妃及帝裔,和對朝臣投毒比起來,是更嚴重得多的指控。

那些刺客的屍體被驗明正身,竟全是閹人。

宮中當日少了好幾個負責掃灑、劈柴的小太監。都是最末等的粗使雜役,平日隱藏在宮闈最無人問津的角落沉默勞作。日複一日,引不起任何關注。這些出身貧寒的太監祖籍都來自不同州郡,零散偏遠,祖上八輩都與皇族沒有任何交集。

領旨徹查此案的官員試圖按遴選入宮時的記錄尋往他們的故鄉,然而這麼長時間過去,刺客的親族早就不知遷往何方。顯然是被安排這些棋子入宮的人,在把他們作為死士訓練時就提前料理過了。說不定也正是拿著這些太監家人的性命相要挾,許以重金安置,才促成這場有去無回的行刺。又或許事成之後,都已被斬草除根。

究竟是誰主使了這一切,沒人知道。但這事有多嚴重,人盡皆知。

雨水太多,桃兒都不大熟,於是換成李子。

李代桃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策劃者變成受害者。

那八個刀下亡魂,隻是千絲密布下的提線木偶中很小的一部分。

亡命大淩川的李公公,曾是知曉瑤光和蕭月瑟過去的唯一忠仆,他是太監。蕭月瑟在用這種方式告訴瑤光,她打算動用哪支力量助他脫身。自然,就是那些太監。他們在皇城唯一能操縱的就是太監和宮女,調動不了一兵一卒。

當一名刺客的刀明明可以使出全力卻隻在他肩膀砍入兩寸時,電光石火間,瑤光明白了蕭月瑟那盤李子的暗示。

刺客的出現把水攪渾,局麵當即出現翻轉。

永寧王投毒之事雖還未徹底澄清,但念其救駕有功又有傷在身,皇帝下令解了他的禁足,被安置在文昌閣旁的安鶴堂休養。

瑤光身上刀傷頗多,也有一兩處入肉極深的,但位置都不致命。他心裏明白,這一輪對決就算是險險打了個中平,危機已經過去了。暫時。

朝廷對這次權臣間的嚴重衝突最終如何定論,他已不太關心。結果大抵不會和預料中有多少偏差,因為兩邊都查無實據。

袁黨反駁,誰會蠢到直接派人在皇宮行刺?何況永寧王隻是有投毒嫌疑,並未定罪。憑狂徒幾句信口開河,就能認定他們的來曆與禦使大夫有瓜葛?永寧王黨自然不甘示弱,難道王爺就會蠢到在親自主持的春社祭典上當著眾目睽睽下毒嗎?當日王爺給每一位參加祭典的臣僚都賜了酒,為何別人喝了就沒事?且又不是在宮中當場毒發。

兩方遂各退一步,異口同聲認定這顯然都是栽贓,有人從中挑撥生事。

沒有哪一點共同的線索能把這八個閹人死士聯係起來。他們死得齊整,隻留下一個模糊的指證。因為在這個局麵下所做的一切,至多隻能挽回自己,而不能再冒險試圖除掉任何人。

瑤光從舊年的噩夢中醒來時,已是深夜。從被牽扯進投毒案直到遇刺,他用自己最後的能力,將這些消息牢牢封鎖在王府之外,一絲風聲也不許靈雎知道。但他已經許多天沒回去,也未能傳出隻言片語稍作解釋,這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她或許仍會因此而擔憂猜測,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