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李代桃僵(2 / 3)

這場風波帶來的動蕩不小。執掌內宮宦官的督監被叫去問話後從此消失不見;天巧閣的領軍、護軍、衛率護駕不力,竟讓狂徒直接闖到禦前,全部流放戍邊;而宮變當日本該出現戍衛皇城的帶刀護衛營毫無動靜,全體都因瀆職被降罪,左、右領褫奪軍階待審。

至於涉案的“王黨”和“袁黨”之首,皇帝隻能不偏不倚輕重同罰。

數名中毒的大臣是在瑤光主持的祭典上出了差池,才招來行刺報複,以致驚了聖駕連累皇妃,他無論如何都難辭其咎,被連降三級,從正一品攝政親王貶為從二品禦王爺,閉門思過一月;刺客畢竟口口聲聲嚷的是為袁大人報仇,雖死無對證,袁棣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被削去太保一職,罰俸一年。

因裴紹之被貶黜之後,朝中始終未再設宰相之職,六部實權被分屬而治。兵部軍權被皇帝親手奪取後,剩下五部曾由瑤光與袁棣各自分掌。瑤光能插手的司屬為吏部、禮部與戶部,袁棣則掌禦史台、三司刑部與工部。

借著這次重罰,皇帝又順利將吏部四司和刑部三司統統削權收回。吏部原為六部之首,掌官員升遷、品秩調動和科考選拔。如此關鍵的職務被重新擇人任用,意在盡可能隔絕永寧王幹預官吏人事沉浮,攬結黨羽。至於掌詔獄、刑法的刑部,重華早有獨攬之心,之前借著慶功宴上瑤光遞的梯子為萬岐揚赦罪不過是第一步,如今終於水到渠成。瑤光和袁棣在三司裏縱然有再多幕僚,也抗不過“禦筆親斷”。皇帝眼裏的是與非,哪有容旁人置喙的餘地。

唯有瑤光覺得這個結果,已經比預想的好太多。皇朝的親王名分本是爵位,既不世襲也無實權,降就降並沒什麼大不了。他肯重回大淵,就料到兵權和吏部實權早晚被剝奪幹淨,否則皇帝怎會放心?他已在此之前盡量把能部署任用的都安插得差不多,好在,他眼裏真正視為根基的戶部仍留在手。

被軟禁宮闈事出突然,這些日子瑤光想了很多,最擔心的卻是無依無靠的靈雎。隻要能平安度過此劫,重新回到她身邊,無論放棄多少丟失多少,都無所謂。這場無妄之災也給他提了個醒,要馬上開始著手準備對王妃的安排。一旦他又突然困在何處不能脫身,必須保證她的後路。

這夜注定是整個皇城的不眠之夜。

扶搖宮裏外難得的燈火通明,扈從添了一倍不止。宸妃劫後餘生,脖子上被劃出一道三寸來長的傷,幸好隻是破皮,但血仍流了不少。她麵色蒼白端坐主殿,除了杜太醫,不許任何人靠近,顯然受了不小的驚嚇。

重華將一應後續快刀斬亂麻料理清楚,從文昌閣下來,直奔扶搖宮而去。

扶搖宮人影紛雜,除了全部女官、侍婢、宦官外,前來探望的嬪妃也不少,甚至連難得露麵的淑妃唐千羽也出現。其中有多少是懷著幸災樂禍之心特來打量她的肚子,又有多少是意圖在皇上麵前借機表現,蕭月瑟已懶得關心。推說頭暈,吩咐了夏含真將她們統統請至偏殿奉茶,唯獨強打精神與唐千羽和和氣氣聊了兩句。

唐千羽為什麼來,很好理解。宸妃遇刺時,那刺客口出狂言,殺她是為了以正皇統,避免有蕭氏血脈的皇嗣爭儲奪嫡。但目前唯一能對宸妃龍裔立儲造成威脅的,就是淑妃所懷的孩子。不管是為了擺出毫無芥蒂的姿態當眾撇清嫌疑,還是略探一探蕭月瑟對此事的態度,唐千羽都非出場不可。她若避不露麵,隻會留下個“心虛”的口實供人揣測。

重華來扶搖宮一向不喜宮人唱奏,總是悄無聲息,但這晚聚集在宮門外的各宮嬪妃隨從太多,早有眼尖腿快的飛奔了進去傳報。

嬪妃們齊聚在主殿盈盈下拜,重華見蕭月瑟眉宇間已有幾絲厭倦之態,遂三言兩語打發了,留出滿殿清靜。

眾人陸續散去,蕭月瑟第一件想到的,就是要命人滅了這扶搖宮內外無以計數的燈燭火把,重華不喜歡火光。但這次他攔住了傳令的女官:“你若害怕,就把燈留下也無妨。”

兩人和衣相偎,臥在禦榻上。他拉過她不知該放在何處的一雙手,隻覺比平日裏更冰涼了幾分。

“怎麼隻顧一個人坐著?既來了這麼多人陪你,同她們隨意聊兩句分分神也好,就不至於老想著那事,反擔驚受怕。”

蕭月瑟靠在他肩頭,閉上眼深深呼吸,她的聲音平緩,卻帶著難掩的哀傷。

“並不是害怕,大概……是有點難過。畢竟,被人憎惡到非置於死地不可的地步,並不是件光彩事。原來已經有人這麼恨我。我不知那人是誰……或許是她們中某一個的父親、兄弟、叔伯……一想到這兒,就覺得沒有了同她們任何一個談天說地的心情。”

她似乎很頹喪,連平素總是若有若無掛在唇邊的那一抹柔和淺笑也無力再維持。隻是依在他懷間,凝望窗外幾乎快被烏沉雲絮遮蔽的蒼白月色。

他安慰似的對她說道:“整個皇城的禁衛統領幾乎全盤易人,今日變故,以後不會再發生。有時候想想,那些刺客死得幹脆利落,也算不幸中的大幸。否則隻會造成更大的災難,牽連更多本不該牽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