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厄月(3 / 3)

她在為削品禁足的永寧王還擊,一定是這樣。那畢竟是宸妃在前朝唯一的支持,她怎麼可能真的像傳言中那般冷淡,坐視不理。更何況,還有扶風亭上的那一推。她是那種吃了虧就算過後吐出來也絕不善罷甘休的人,端看袁淩微求死不能的下場就知道。每一個以為蕭月瑟軟弱好欺負的人,最後都被收拾得毫無還手之力。

謝雲珠咬了咬唇,她呢,要對盧映意坐視不理嗎?這把火暫時還沒燒到自己頭上,但不代表下一次不會。

仿佛猜到她的心思,宸妃甩甩衣袖,不著痕跡地朝這邊瞪了一眼。她立刻噤聲。半截話埋在嘴裏,吞吐不是,化作幾下咳嗽。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道理千古不變。

宸妃身邊的瓔珞早已飛奔出了寶華殿去報信,報給誰,不言自明。

最後還是唐千羽站出來與險些又一次“遇害”的蕭月瑟共同主持大局,沉著地下令,命禁衛把守寶華殿,任何人不許隨意出入,再讓管事宦官將今日所用物事統統看管好,無論大小一樣都不可少,而盧映意身邊帶來的所有侍婢宦官則全部當場扣押。

殿內已經亂成一團,誦經的和尚跪在蒲團上手足無措,麵麵相覷。

盧映意被一群宦官圍住,扣押待查,她沒有為再自己分辯一個字。這滿殿站的都是人,卻沒有一個會在此時站出來為她惹禍上身。她隻是滿懷著恨意和不甘,本能地掙紮,赤金甲套摳在地上,劃出一道尖銳刺耳的聲音,回蕩在鴉雀無聲的殿宇。

經筵寥寥收場,寶華殿外已經聚集了好些人。這場祈福法會顯貴雲集,想必是聽到風聲趕來探看的各宮各府下人。

作為法會的主持者,宸妃在失手打破了那杯毒酒後就顯得異常沉默,沒有質問,沒有指責,不知是否為了避嫌,也沒有做出任何善後的安排。仿佛這事與她毫無關係,幾乎都是淑妃唐千羽在操持接下來的一切紛雜事務。

蕭月瑟神色疲憊而誠懇地對著唐千羽道了“辛苦”,便欲退去偏殿稍作歇息。轉身那一刻,她分明感覺到身後一道熟悉的眼神,來自銅鏡中的白衣少女。那目光如箭,帶著徹骨寒意,刺得背心一片斑斕。令她想起重複的夢境中那一隻蝴蝶,折了翅,斷了身,隻餘碎屍,天地飄零。

在這孽海深宮,終於,還是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模樣,日複一日不停做著曾經不齒的事。一旦開了頭,就沒法再停下。是因為有即使倒在地上也必須去守護的東西嗎。

“後宮兵起,女主有憂”的天象果真應驗。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猜測宸妃和淑妃總有一個終於坐不住,恐怕要開始動手為自己的孩子,為始終空懸的後位而做些什麼。

如果這場禍事的矛頭直指向唐千羽,雖然不可能對懷有龍裔的淑妃造成什麼太嚴重的後果,卻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但這個最終被推到風口浪尖的人,卻是德妃盧映意。

一封舉報當年扶風亭巫蠱事件也與德妃有著脫不開幹係的匿名信恰如其分地出現,查抄玉芙宮尋找餘下的毒藥時,意外搜出與存放符咒的瓦罐相關的蛛絲馬跡。

永寧王暫不在朝中,但他留下的聲音仍在。已升至禦史台中司諫的夏弈為此不遺餘力,彈劾西寧郡王之女盧映意“性且陰巧,所與相忤者,輒被構陷,宮中之人無不畏之。”

扶風亭落水,夏含真失去腹中孩子險些喪命,蕭月瑟在將她籠絡身邊時許下的一個極有誘惑力的承諾,要助她為枉死的孩兒報仇,讓伸出那雙黑手的人“獲罪而死,席卷歸家”。

礙於郡王一門顯貴,盧映意即使罪證確鑿,也不可能真的一襲破席裹屍丟出宮門。但,著實算得上差不多了。

盧映意沒有等到她的父王為她尋找證據脫罪,卻等到一個令她萬念俱灰的消息。因刺客行刺宸妃時叫囂其龍裔血統有汙,西寧郡王又是袁棣一黨,曾在前朝力捧立唐千羽為後。此番見風頭不對,竟選擇保身避禍,竭力撇清政敵對於他慫恿女兒投毒報複的指摘,並未就此案力爭,反拿出大義滅親的態度,主張秉公論罪。

女兒麼,再生就有了。送入皇家博取門庭榮華倚仗的棋子一旦變成危險的累贅,被拋棄也不為可惜。盧映意的妹妹年已十二,再過兩年,就可以參加皇室對秀女的遴選。

德妃自始至終堅決不肯認罪畫押,一口咬定被奸人陷害冤枉。大概因為被母族拋棄而萬念俱灰,竟趁宮人不備,捋下手中的戒指,吞生金自盡。

吞金自戕極為痛苦,死狀慘不可言,被發現時太醫也束手無策。據說盧映意在地上扭曲掙紮了整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僵直的雙手四下摳撓,十指指甲全部脫落,直至天明才氣竭而歿。她隻言片語也未留下的“以死明誌”,在宸妃的歎惋中變成了“畏罪自盡”。

至於她突兀的尋死前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許去探望她的夏含真會更清楚。

皇帝念盧映意年紀尚小,入宮至今侍奉殷勤,並未犯過什麼大錯,原本不欲定她死罪。但人既已沒了,遂允許其保留妃位,褫奪封號,屍身賜還本家。

盧氏死得極不光彩,西寧郡王府不會為她身後的哀榮費什麼鋪張,實際隻以嬪禮下葬,一切從簡,諸喪儀皆從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