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廢後(2 / 3)

她還活著,就意味著有些人將再也無法醒來。

從乾陵回府後,瑤光從那輛喬裝成王府車輦的馬車上發現了更多蛛絲馬跡——其實就算沒有,他也知道該如何製造。對他來說,隻要能達成想要的結果,過程中采取什麼方式都沒區別。

那些人能脫口而出“東平蕭氏”,顯見得背後的主謀必然與宮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蕭月瑟如今失寵被廢,永無出頭之日,世上還有誰最盼望她徹底消失以絕後患,免得在皇帝心裏喚起舊日餘情呢。若皇帝始終對蕭氏念念不忘,又是誰將為此寢食難安,生怕手中剛得到的一切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失去?

一件事情隻要開始啟動,過程和結果就不會永遠留在布局的人掌控之內。這很像下棋,無論誰僥幸得以先落下第一子,對手改變棋局的機會永遠一樣多。每一步會產生成百上千種可能,每種可能又會化生出成千上萬種結局。

派刺客潛入皇陵冒瀆先祖,意圖謀殺帝妾的大逆之罪,所有的可能都隻會指向同一種可悲的結果。

永寧王開始為他死裏逃生的義妹收取補償。

三十六具陵衛的屍體和三名刺客的殘軀,一輛精心喬裝過的馬車,馬車上細枝末節的端倪。銀票,封紙,物品清單上的字跡……一切的一切,都成為永寧王揭發中宮皇後親手促成這樁滔天惡行的確鑿罪證。

永寧王黨在與北靜唐氏的角力中用了破釜沉舟之力,再不顧忌前番武穆之亂時暗中合作的交情,終於博得一個尚算滿意的了局。

因腹中懷有龍裔,皇後隻是被悄無聲息禁足在棲梧宮。而她身邊的所有宮女太監都先她一步獲罪,不管是否參與行刺,都因此受到株連,幾乎被掃蕩一空。

次年春天,唐千羽產下一女。這結果讓她和她的家族徹底絕望。那是而立之年的皇帝在宮中順利降生的第一個孩子,堪稱碩果僅存。雖隻是個女兒,仍然得到了隆重的眷顧和珍愛。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因此寬恕她擅越雷池的母親。

唐千羽在產下長公主後,因乾陵行刺案被定罪,成為大淵曆史上第一位冊封不滿一年就被廢黜的皇後。念在其誕育公主的功勞,皇帝將她貶為靜嬪,退居長安宮了卻殘生。女嬰沒有因為她落敗得毫不光彩的母親受到遷怒,尚在繈褓,便被賜封號“永昭”,稱永昭大長公主,交由先帝尚在世的一位老太妃撫養。

長安宮則成了繼衍慶宮後的又一座冷宮,皇帝從此再未與唐氏見過一麵。

一個禁足皇陵的廢妃,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扳倒了當朝皇後,在各個版本的隱晦傳言中,被添油加醋成屬於東平蕭氏的又一樁傳奇故事。

而故事的主角,已邁著堅定的步伐進入了另一種人生。

當一池深水足夠沉寂,任何輕微波瀾都能映照得尤其清晰。山中時日靜緩,她得以觀察到許多以前從未留心過的一切,對天地四季有了新的感知。一根枯枝何時發芽,一片嫩葉如何舒展,需要多久才能從淺青慢慢變作深碧。一朵花怎樣開又怎樣落,每個清晨與黃昏看似一模一樣,其實都有很大的不同。時間與輪回從未如此清晰地展現在她眼前,仿佛閉目聆聽,都能分辨流年細微淌過的聲音。

孤岐山的春天來得比京城要遲許多,山中早晚清寒,鬆濤陣陣。

陵衛們發現,每月逢十五,無論冰輪圓缺,孤岐山都會響起群狼嘯月之聲。荒山野嶺一下子冒出那麼多狼齊聲而嗥,宮人們都很害怕,唯獨蕭月瑟卻顯得很開心。抱著嬰孩坐在庭院中一邊看月亮一邊聽,那小小的幼兒像他的母親一樣坦然無懼,好奇地睜大眼睛四下打量,咿咿呀呀笑出聲來。她便微笑著對他說:“很好。你比他們都勇敢。”

她識得頭狼牽頭而起的叫聲,是熟悉的小滿。那是瑤光在告訴她,彼此都平安。

日月如梭,那孩子轉眼已長到五個月大,胳膊腿揮動起來都很有勁。蕭月瑟臨盆時遭逢那樣奇突慘烈的變故,產後又失於調養,到底落下了病根,咳疾久久難愈,已漸漸抱不動他。

陵衛統領欒平成了整個陵衛營唯一可以獲準出入獻殿的守衛。他始終謹守分寸,來得既不過分頻繁也絲毫不顯怠慢。孩子滿月時,欒平親自上後山伐木,偷偷打造了一架搖籃床,又時常利用職務之便,下山到近郊的村子裏采買些樸拙的孩童玩器。

他看著咳疾纏身的蕭月瑟被初生嬰兒累得越發單薄,忍不住問她,為何遲遲不肯讓皇子認祖歸宗,反藏在這荒山裏無人知曉?陵宮畢竟清苦,多有照料不周的地方,長此以往恐怕有所閃失。

“若連這點苦都受不住,就不配做我的兒子,也沒資格重新出現在他父親麵前。”蕭月瑟一邊逗弄孩子一邊答道。那語氣安穩平和,仿佛在做一個天經地義的決定。

她坐在庭院中新栽的幾杆青竹下,穿一件半新半舊香雲黃紗衫,青瓷色襦裙,袖口處用銀線細細描繡了葳蕤的唐草花紋。她的絕代姿容並未因幽居而減損,舉動越發靜雅安閑,言行舉止不曾有一處失去風範。

欒平望著她,像看一幅平靜完美的畫卷。

“娘娘是一個有著非凡勇氣的獨特之人,您的孩子,必定青出於藍。”

蕭月瑟柔和地笑笑,並不以為然。

“我隻是個普通女人。如果大人回到那座宮廷,會發現優秀的人比比皆是。那些活靈活現的人,每一天都會有無數種方式,讓你對與眾不同重新定義。”

“這是娘娘寧可忍受清苦,也要遠離宮廷的理由?”

“離開那裏,是因為我和她們感興趣的不是同一種東西。以追逐權力為樂,將永無盡頭。我有能力追逐並得到,那結果可以讓我站在一個旁人無法企及的高處為所欲為。但一個為所欲為的我,卻唯獨不能做到消除對自己的厭惡。在那裏,輸與贏是衡量一切的標準——而我總覺得,有些東西不該如此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