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地球知識(1 / 2)

月球是從地球的太平洋?

飛出去的嗎這個設想出自於進化論始祖—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之口,他是研究潮漲潮落的學者。

科學家們已經證明:地球和月亮是40多億年前同時誕生的星球,而形成的過程也得到科學的說明。

其實,太平洋的體積遠遠小於月亮的體積。太平洋的體積是700×106立方公裏,而月球的體積是220×109立方公裏。兩者相差約315倍,怎能說月球是從太平洋飛出去的一塊地球碎片呢?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雖然在夜空中我們所看到的月亮,是一個又大又光亮的球體,但是,實際上月球是一個萬籟俱寂的不毛之地。

大陸在很久之前是連在一起的嗎早在20世紀初,由德國學者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是地球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學說。他認為,現在地球上的七大洲,原本是連成一片的大陸。大約在2億年前,這塊大陸慢慢地分裂開來,逐漸“漂移”成今天這個樣子。

那麼用什麼根據來證明這個學說呢?

地質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發現,水龍獸化石就是重要的證據之一。

水龍獸是一種滅絕的古代近似於哺乳類的爬行動物。它曾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初期的一些湖泊、河流裏。水龍獸死後在這些湖河的地層中保存著很多完整的化石,而且成群地在一起。水龍獸化石在地球的七大洲都有發現,而且在不同大陸上發現的水龍獸都屬於同一種類。

根據生物學關於物種起源的單祖論的科學理論,相同的生物種不可能在相隔遙遠的兩個地區分別獨立形成。因此說明,它們一定源於同一個地方。由於地殼運動,原來連在一起的大陸解體,使大陸塊帶著這些生活在它上麵的水龍獸一起漂移開來。

洋底“海山”是怎樣形成的?

人們早已發現,大洋底部同陸地一樣,也是連綿起伏的。

世界各大洋的底部都有一條巨大的、綿延起伏的山係,人們稱其為“海山”。早在18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對大西洋進行勘測時發現,大西洋底部中間要比兩側高。後來地質學家發現了地球上最長山嶺—從大西洋北部的冰島起繞過印度洋、太平洋、最後潛沒於北美大陸西岸的一條長達7萬千米的巨大海山。

那麼,海山是怎樣形成的呢?

各種學說有不同的解釋。其中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洋底海山是板塊擴張中心。在那裏,兩個板塊互相分離,擴張的速度較慢,從地下湧出的熔岩就凝固堆積,便形成了海山。

海底擴張說認為,洋底海山頂部是熾熱的地幔岩漿物質的湧出口。上湧的熔岩冷凝後便成為新的洋底,推動並促使老的洋底向兩邊擴張,在擴張的過程中洋底海山不斷地延伸,於是形成今天的規模。

海浪是怎樣形成的?

在一般情況下,無風是不起浪的。人們把由於風而產生的浪峰很尖的波浪稱之為“海浪”。事實上,的確如此。風力越強,浪也會越高。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風就是掀起波浪的動力。

由於同水麵所接觸的空氣在運動,於是水麵就會產生波動,小的波動逐漸變大,並向周圍擴散,從而產生了風浪。

我們稱浪峰平滑的波浪為浪濤。這是由於台風等強風所引起的風浪,當它傳到遠處時就能形成浪濤。

那麼,海嘯又是怎麼回事呢?它可不是由於刮風所引起的,這主要是由於海底的地殼發生斷裂、塌陷、海底的地震及火山口噴發都可以引發海嘯。

上述海底的變化,引起劇烈的震動,產生巨大的波浪,傳到岸邊使水位暴漲,衝向陸地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作用。

冰雹是怎樣形成的?

在炎熱的夏天裏,突然間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不一會兒,瓢潑大雨夾著冰雹,鋪天蓋地而來。石子般大的冰雹會給莊稼和農作物造成極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