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往情深深幾許(2 / 3)

而我自己寫詩斷斷續續近十載,雖然身邊偶爾有喜歡詩歌的新朋舊友追捧,比如同學聚會的時候,忽然有人說:“我能把你寫的那首《石燕湖之夜》背下來。”果然就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還比如說有個認識不久的年輕女子,把我發在微信朋友圈裏的每一首詩逐字手抄出來,再把抄了一疊紙的詩拍成照片,鼓勵我堅持創作。但,畢竟他們是詩歌愛好者,喜歡我的詩僅僅是因為他們在詩裏找到了能引起他們內心共鳴的東西,而無法客觀地評價我的詩歌在藝術上的成就,迄今為止,我的詩作中僅有一首極短的詩引起挑剔的專業詩人們特別關注,鬥膽拿出來供大家評判:

灰姑娘

那個童話很好聽,

那首歌很動人。

請原諒我沒有動靜。

我本來可以順著微弱的光,

找到你所在的宮殿。

可是我怕真的變成灰姑娘。

灰做的姑娘,

風一吹,

就散了。

2009年6月25日

這首詩的得意之處是,故意曲解“灰姑娘”,把有名的童話故事灰姑娘曲解為“灰做的姑娘”,意在言外,讓人印象深刻,幾乎過目不忘。

說起傳世之句,突然想起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

唐代詩人賈島有一首五言絕句:

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道盡了寫出好句子的艱難,而這兩句本身也成為傳世之語,如同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有意思的是,這首絕句是賈島順手題寫在一首詩後麵的,他的本意是想重點向世人推介自己用心寫的另外一首詩。結果,他冥思苦想的那首詩沒幾個人注意,這順手寫下的句子反倒眾人傳唱。這裏把賈島推敲了許久、他自己想推廣,而最終並沒有引起太多反響的那首詩也貼出來讓大家看看:

送無可上人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

這個典故讓我們了解到一個事實,詩歌寫得好,真的是一件需要天賦、需要靈感的事情。有時候你苦苦耕耘很多年,卻比不上偶爾電光石火的一念。當然,靈感其實也是建立在勤奮的基礎之上。聰明而不努力,就猶如有種子沒有土壤,不可能有靈光一現。

納蘭詞之所以如此廣泛受到歡迎,是因為他詞裏的好句隨處可見,俯拾即是。除了廣為流傳的“我是人間惆悵客”“人生若隻如初見”“西風吹老丹楓樹”“一生一代一雙人”等句子,還有清新別致的“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從此傷春傷別,黃昏隻對梨花”“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容若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詞,確實因為他天賦過人,更兼多愁善感,一往情深,也就是他自己說的“一往情深深幾許”。

容若的情,究竟有多深?

容若對父母深沉的親情,如何遵循孝道,前麵已經敘述過,不必再提。

容若對表妹、對盧氏的深切眷戀之情,已經浸透到他自己用心血凝成的詩詞裏,任何其他的講述不過是畫蛇添足。

這裏選擇兩個故事,一個是容若為吳兆騫處理後事,一個是容若在富麗堂皇的明珠花園裏特意為顧貞觀這幫朋友建茅屋。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這年十月,吳兆騫在北京因病身亡,終年53歲。而此時容若正扈從康熙南巡,他們經泰山、揚州、蘇州、無錫、鎮江、江寧、曲阜等地,並查看淮揚河道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