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做銷售工作並不一定非要有三寸不爛之舌,吹得天花亂墜才會成功,老老實實說出商品的缺點,有時反倒增添了商品的魅力。這一點引申到其他行業,道理都是一樣的。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營銷信任”,然而這種營銷並沒有捷徑或是常理可循。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技巧,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但總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誠實與真誠地去對待每一位客戶。
客戶即上帝
1.換一種心態思考
“客戶永遠是對的”這句話的最早出處,應該是把中國的第一家店建在深圳洪湖的沃爾瑪,在它的牆上貼著一條非常醒目的標語,每一個進入商店的人都可以看到:1.顧客永遠是對的;2.顧客如果有錯誤,請參看第一條。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如是說:“事實上,顧客能夠解雇我們公司的每個人,他們隻需要到其他的地方去花錢,就可以做到這一點。”由於沃爾瑪在行業的影響力,一時間這句話傳遍了大江南北。於是有很多的企業都把“客戶永遠是對的”、“顧客第一”、“服務第一”等類似的口號用在企業的廣告營銷創意中,並有很多的企業把它作為企業的宗旨。
曾有人對這個理念提出質疑,如果真的是客戶錯了,也要認定客戶是對的嗎?這難道不是顛倒是非嗎?管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案例,講等待上車的人和坐在車上的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那些等車的人,因為著急上車,每見到一輛公交車就恨不得趕緊擠上去,哪怕車裏已經滿員了,也拚命地往上擠,如果看到有的車不靠站就想高聲叫罵;而那些坐在車上的人呢?他們恨不得公交車每一站都不要停(除了自己下車的那一站),對於那些明明看見車滿員了還往上擠的人還會心生不滿,甚至要對他們叫:擠什麼擠,不會等下一班啊!事實上,這隻是角色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做了一些轉換,可其心態相差就那麼大!所以,對於“客戶永遠是對的”的理解,應該首先轉換自己的角色,然後就會發現,這種說法並沒有錯。
一天,一個老太太帶著一個輪胎,來到諾茲特勞姆連鎖店要求退貨,她堅持說這隻輪胎是在這裏買的,其實這家店從來就沒有銷售過這種輪胎。
售貨員很有禮貌地向她解釋說:“我們店裏麵從來就沒有銷售過這種輪胎,你肯定是搞錯了。”
“不。”老太太堅持說,“我肯定是在這裏買的,隻要我不滿意你們就得退貨。”
最後,銷售人員和主管商量後,他們決定接受“自己的輪胎”,並以非常好的態度將錢款退還給了她,老太太很滿意地離開了。
從那以後,這位老太太成了諾茲特勞姆連鎖店的忠實客戶。
諾茲特勞姆連鎖店的服務宗旨是“客戶永遠是對的,我們要為客戶做一切可能做到的事情”。在這個令人回味的故事中,事件的價值在於當顧客的確是“錯的”的時候,諾茲特勞姆還是用一種新的方式解決了客戶的問題。
換到我們的角度,試想顧客錯了的時候你仍據理力爭,把顧客說得啞口無言,即便顧客意識到是自己的錯誤,心裏會舒服嗎?心中不悅以後便不會再來光顧,其結果是你做得再對,最終失去的是顧客,與商場最終的目的——通過創造顧客獲得經濟效益是相悖的。相反,抱著尊重顧客的態度,抱著“顧客永遠是對的”這樣一種理念,以理解的方式處理顧客遇到的所有問題,甚至主動把責任攬過來,達到讓每一位顧客滿意,則與商場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兩種不同的理念可以引出截然相反的結果。
傑裏米是一家超級市場的收款員。有一天,他與一位婦女發生了一點誤會。
“小夥子,我已經將50美元交給你了。”婦女說。
“尊敬的女士,”傑裏米說,“我並沒有收到您給的50美元呀!”
婦女有點生氣了。
傑裏米及時地說:“我們超市有自動監視設備,我們一起去看看現場錄像吧。這樣,誰是誰非就很清楚了。”
婦女跟著他去了。錄像表明,當婦女把50美元放到一張桌子上時,前麵的一位顧客順手牽羊給拿走了。而這一情況,婦女、傑裏米和超市保安人員都沒有注意到。
傑裏米說:“我們很同情您的遭遇。但按照法律規定,錢交到收款員手上時,我們才承擔責任。現在,請您付款吧。”
婦女說話的聲音有些顫抖:“你們管理有欠缺,讓我受到了屈辱,我不會再到這個讓我倒黴的超市來了!”說完,她氣衝衝地走了。
超市總經理傑夫在獲悉這一事件後,當即作出了辭退傑裏米的決定。許多超市員工和部門經理都為傑裏米鳴不平,但傑夫的意誌很堅決。傑裏米很委屈。傑夫找他談話:“我知道你心裏很不好受。我想請你回答幾個問題——那位婦女做出的舉動是故意的嗎?她是不是個無賴?”
傑裏米說:“不是。”
傑夫說:“是不是被我們超市人員當做無賴請到保安監視室裏看錄像,讓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還有,她內心不快,會不會向她的家人、朋友訴說?她的親人、好友聽到她的訴說後,會不會對我們的超市也產生反感心理?”
麵對一係列提問,傑裏米都一再說“是”。
傑夫說:“那位婦女會不會再來我們超市購買商品?像我們這樣的超市在紐約有很多,凡是知道那位婦女遭遇的,她的親人會不會再來我們的超市購買商品?”
傑裏米說:“不會。”
“問題就在這裏,”傑夫遞給傑裏米一個計算器,然後說:“據專家測算,每位顧客身後大約有250名親朋好友,而這些人又有同樣多的各種關係。商家得罪一名顧客,將會失去幾十名、數百名甚至更多的潛在顧客;而善待每一位顧客,則會產生同樣大的正效應。假如一個人每周到商店裏購買20美元的商品,那麼,氣走一個顧客,這個商店在一年之中會有多少損失呢?”
幾分鍾後,傑裏米就算出了答案,他說:“這個商店會失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生意。”傑夫說:“這可不是個小數字。雖然隻是理論測算,與實際運作有點出入,但任何一個高明的商家都不能不考慮這個問題。那位婦女被我們氣走了,至今我們還不知道她叫什麼、家住哪裏,因此無法向她賠禮道歉,挽回這一損失。為了教育超市營業人員善待每一位顧客,所以我作出了辭退你的決定。請你不要以為我這樣做是小題大做。”
傑裏米說:“我不會這麼認為的,您的這一決定是對的。通過與您的談話,使我明白了您為什麼要辭退我,我會擁護您的決定。可是我還有一個疑問,就是遇到這樣的事件,我應該怎麼處理呢?”
傑夫說:“很簡單,你隻要改變一下說話方式就可以。你可以這樣說:‘尊敬的女士,我忘了把您交給我的錢放到哪裏了?我們一起去看一下錄像好嗎?’你把‘過錯’攬到你的身上,就不會傷害她的自尊心了。在弄清楚事實真相後,你還應該安慰她、幫助她。要知道,我們是以來顧客生存的商店,不是明辨是非的法庭啊!怎樣與顧客打交道,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
從以上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以下兩點對我們是很有啟發的。第一,光口頭上說“客戶永遠是對的”是不夠的,那是喊給別人聽的,每個企業員工要做的是配合公司的服務戰略,如何使客戶滿意。優秀的外企,都在對可能提高客戶服務的各個方麵進行改善,如IBM公司有三大基本信念:尊重每一個人;提供最佳服務;追求卓越工作。這三大信念貫穿於IBM公司的一切工作規範和經營活動之中。IBM公司專門選用表現優異的業務人員擔任三年主管助理,在整整三年的時間中,隻負責一項工作,即務必在24小時內解決顧客的任何抱怨或疑難。
另外一點,即使是客戶真的錯了,需要做的還是要盡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長遠來看,獲益要遠遠大於你的付出。因為客戶會將滿意和不滿意的東西都四處傳播,作為企業的員工來說,要想發展,必定要依靠企業,如果企業被抹黑,那你的工作一定會受到影響?你是希望自己在一個顧客因滿意而傳播的企業,還是一個顧客因不滿意而傳播的企業呢?
要堅持“客戶永遠是對的”,就一定記住,千萬不要和客戶爭論。因為不論你們爭辯什麼,你都得不到任何好處。潘恩人壽保險公司立下了一項規定:“不要爭論。”真正的客戶服務精神不是爭論,人的心意不會因為爭論而改變。
正如睿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能偶爾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因此,你要自己衡量一下:你要的是那種表麵上的勝利,還是別人對你的好感?有時候,如果你能正確對待客戶的錯誤,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在為客戶服務。牢記服務工作中的一句老話:“客戶永遠是對的。”
2.維護“上帝”的尊嚴
每一個人都期望獲得別人的重視和尊重,你的客戶也不例外。作為服務人員,不僅要讓客戶對自己的服務、產品滿意,還要重視維護客戶的尊嚴。切記,對待客戶千萬不要帶有偏見,不要有厭惡的情緒,不要嘲笑客戶,更不能輕視你的“上帝”。
在一個高級酒店的西餐咖啡茶座,有一位可能不太懂西餐飲食習慣的日本客人,他要了一杯紅茶。服務員瑪莎按照菜單送來後,客人看到隨同配送的新鮮檸檬和牛乳,便想也沒想,就把新鮮的檸檬和牛乳一同倒進紅茶,攪了攪,他發現杯中的紅茶竟然起了一小塊一小塊的不明物體,他高聲地喊起來。瑪莎走上前,客人指著麵前的杯子,滿臉不高興地說:
“看看!你們的牛乳是壞的,糟蹋了一杯紅茶!”
“真對不起!”瑪莎抱歉地說:“我立刻給您換一杯。”新的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邊跟之前一樣,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乳。”
瑪莎輕輕地放在顧客麵前,微笑著說:“我是不是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乳,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乳結塊。”
客人的臉立刻紅了,匆匆喝完茶,走了出去。
其他在場的客人笑問瑪莎:“明明是他不知道,你為什麼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地叫你,你為什麼不還以一點顏色?”
“不管怎樣,他都是我們的客人。之所以要用婉轉的方法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瑪莎說:“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勢來壓人。理直的人,要用和氣來讓別人信服。”
客人們都點頭笑了,他們對這酒店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服務意識有了很直觀的了解,也在心中有了評價。
“客人永遠是對的”,堅持這個理念並不容易。這要求我們在服務客戶時,將這個服務理念融進日常的服務細節之中,更需要服務人員有意識地自我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與職業素養。此外,瑪莎懂得“有理不在聲高”這個道理。語言是服務行業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另一個重要的表現。值得每個人思考的是,對於別人的無知、粗魯,究竟是以牙還牙好呢,還是“以柔克剛”呢?更重要的是,瑪莎以這種方式對待客戶,不僅使客戶增加了對酒店的好感,而且在旁觀的客戶可能無意中也會與朋友聊到這個案例,這在無形之中也會給酒店做了口碑宣傳。
在服務工作中,時常會遇到愛貪小便宜的顧客,如何在維護企業利益的同時,又不損傷客戶的尊嚴呢?來看下麵這個例子。
一天中午,許多客人正在酒店大堂結賬,1008房間的史密斯太太也來到前廳結賬,這時結賬處接到樓層服務員報告:“1008房間少了兩個高檔衣架。”
結賬出的服務員立即微笑地說:“史密斯太太,您的房間少了兩個衣架。”客人當然立刻否認帶走了衣架。服務員馬上意識到出了問題,便立即通知了大堂副理。
大堂副理迪恩馬上來到前廳,說:“史密斯太太您好,麻煩您過來一下好嗎?”客人隨著迪恩來到了大廳的僻靜處。“史密斯太太,您沒拿衣架的話,那有沒有可能是您的親朋好友來拜訪您時順便帶走了?”迪恩婉轉地向客人表述酒店要索回高檔衣架的態度。
史密斯太太說:“沒有,我住店期間根本沒有親戚朋友來過。”
“請您再回憶一下,您會不會把衣架順手放到別的地方了?”迪恩順勢提醒史密斯太太。“我們以前也曾發現過一些客人住過的房間不見了衣架、浴巾、浴袍之類的,但他們後來回憶起來,或是放在床上,或是讓被子、毯子遮住,或一沒注意裹在衣服裏帶走了,您能否上去再看看,會不會也發生類似情況呢?”迪恩幹脆給了她一個明確的提示。
“一個破衣架,你們真麻煩,咳,還是我上去看一下吧。”史密斯太太大概覺得越是拖延下去,對自己越沒有什麼好處,便不耐煩地說。
迪恩:“您需要讓我幫您看管一下您的箱子嗎?”
史密斯太太忙搖頭:“不用,不用。”邊說著,她便匆匆地提著箱子上了電梯,迪恩和服務員相互會意地看了一眼。
不一會兒,史密斯太太下來了,故作生氣狀地說:“你們的服務員也太不仔細了,衣架明明就掉在沙發後麵嘛!”迪恩知道客人已經把衣架拿出來了,就不露聲色而很有禮貌地說:“實在對不起,史密斯太太,麻煩您了。”為了不使她感到尷尬,迪恩還很真誠地說:“史密斯太太,希望您下次來還住我們酒店!我們隨時歡迎您的再次光臨,謝謝!”
兩個衣架本是小事一樁,但作為酒店管理人員或服務員應該如何處理呢?這是一個很講究處理技巧的問題。要善於觀察和了解客人的情況,在處理酒店與顧客的矛盾時,要從客人的角度和為酒店爭取客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絕不能當麵指責他們,不要給客人難堪,而要巧妙地維護客人的自尊。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客人惱怒、爭吵,會給酒店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麵影響。因為要知道無論如何,作為顧客即使做錯了事仍然希望得到尊重,因此當服務人員確定顧客有不當行為後,應當仍然對其表示“尊重”,並為他設計一個“體麵的台階”下台。案例中酒店通過分析顧客心理,在不得罪客人的前提下維護了酒店的財產,這是一種較為常見且明智的做法。
另外,麵對客人,服務員沒有選擇權,往往是客人的素質越低,對服務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就越高。有人說:酒店裏“沒有低素質的客人,隻有低素質的員工”,所以,酒店服務人員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外,沒有別的選擇。事實上,如果服務人員自身素質高的話,即使遇到了素質低的客人,也可以把賓客關係處理得好。
對於服務人員、銷售人員來說,每位客戶都是重要的,你有責任尊重他們。因此,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以眼前可估量的價值為尺度衡量客戶。尤其不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將這種蔑視“告知”客戶,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做法,其潛在的不利影響將使你付出巨大的代價。牢記客戶至上並付諸行動是極其關鍵和重要的。尊重和重視每—位客戶不僅是你良好品質及素養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你追求成功所必須的要求。
3.立即停止爭辯
不管何時何地,盡量不要辯論。請把表達、爭辯意見的習慣留在你個人的生活裏,別用在服務工作中。當然每個人對事物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切記,要永遠讓客戶親自告訴你他自己的感覺和看法。
從事服務工作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學會和他人和諧相處。如果你暴躁易怒,經常生氣或情緒失控,那麼你隻能單獨工作,無法和他人合作。服務人員要給各式各樣的人提供產品或服務。有些顧客和善,有些客戶很頑固,甚至粗魯。不管客戶態度如何,專業的服務人員要永遠保持冷靜、有禮,即使沒有結果也要有耐心。如果你的表現很令人開心,那麼雙方就容易交流,客戶的對抗心理也會降至最低。
因此,作為服務人員,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同客戶正麵交鋒。你若輸了,對方不會接受你的產品和服務;你若贏了,對方因惱羞成怒,也不會接受你的產品和服務。要知道,你的任務是服務客戶,而不是吵架。
齊·西·伍德在一家百貨公司買了一套西服,結果那套西服使他非常失望:上衣褪色,把他的襯衣領子都弄黑了。
伍德拿著那套西服去找那位店員,那位店員反唇相譏道:
“這種西服我們已經賣出好幾千套了,我們可是第一次聽到有人來提意見。”售貨員那咄咄逼人的口氣似乎在說:“你說謊,你以為這樣就可以賴在我們頭上嗎?我倒要給你點顏色看看。”在爭吵達到白熱化時,另一名店員插嘴說:“凡是黑色的西裝在一開始都會褪點顏色,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問題不在於這種價格的西裝,而在於染料。”這位店員似乎在暗示伍德,他買的隻是二等貨。
就在這時,部門經理走了過來,經理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站在伍德的立場與兩位售貨員爭論,這是伍德始料不及的。
當經理問:“您要我怎麼處理這套衣服呢?我一定盡力滿足您的要求。”僅在幾分鍾前還鐵了心要退貨的伍德答道:“我隻是想聽聽您的意見,褪色是不是暫時的,是否有什麼補救辦法?”經理和顏悅色地說:“您再試穿一個星期,如果到那時還不能令您滿意,您就把它拿回來,我們一定給您換一件滿意的,對於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非常抱歉。”
伍德走出商店時已沒有了絲毫怨氣,一星期後那套衣服也並沒出什麼毛病。
爭辯是劃不來的,適時地換位思考一下,想方設法讓別人讚同你,則能獲得更多的好處。一味地指責客戶,隻會使事情更糟。
在很多場合下,人們總希望迅速有效地改變客戶的態度。當客戶用一個錯誤的事實來堅持他的態度時,你千萬不能直接指出其錯誤,而要采取尊重客戶的做法,間接地暗示他,讓他心裏清楚:我是尊重你、理解你的。不要當場揭穿他的把戲,而要很有涵養地間接暗示他,保全他的自尊。
布魯斯是加州陽光旅遊公司的業務推廣員,在最初從事這項工作時,他總是跟客戶爭吵,惹得客戶大為不滿。明明是一個可能要和他簽約的客戶,但隻因對他公司的旅遊線路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布魯斯往往會為此勃然大怒,立即向對方發起攻擊。結果,那位客戶當然不會簽約。
有一次,布魯斯走進一個客戶的辦公室,當他作完自我介紹後,對方說:“什麼?是陽光旅遊公司?那有什麼好!你就是給我再大的優惠,我也不會把一年的公司旅遊計劃交給你們,我要交給亞美公司。”布魯斯大為惱火,立即對亞美旅遊公司進行“狂轟濫炸”。可是,他越是數落亞美旅遊公司,對方就越是誇它。布魯斯在同客戶的爭吵中,大獲全勝的時候居多,他常常是一邊離開客戶的辦公室,一邊說:“我可把那家夥教訓了一頓。”被他“教訓”了一頓的客戶會和他簽約嗎?當然不會!因為他把對方駁得體無完膚,讓對方感到自己矮了一截,這極大地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
要保持冷靜或不說太多話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客戶明明有錯時更難。無論如何,你必須控製自己,換一種方式來說服客戶。
安德魯是一家電氣公司的客服維修人員,公司派他負責一家大工廠的設備維修項目。一天,他的同事,銷售員摩斯對他抱怨,這家大工廠在購買了幾台發動機後,並沒有再下訂單,還一直嚷嚷公司的發動機不好。
於是,安德魯前往那家工廠,想要看看發動機到底出了什麼毛病。工廠的總工程師說:“你們公司的發動機太不理想了。”
安德魯問:“為什麼?貴廠哪裏不滿意?”
“你們發動機太熱了,熱得連手都不能碰一下。”
安德魯知道同對方爭辯沒有任何益處,於是他連忙說:
“史賓斯先生,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見,如果發動機發熱過高,應該退貨,是嗎?”
“是的。”總工程師答道。
“自然,發動機是發熱的,您當然不希望它的熱度超過全國電工協會規定的標準,不對嗎?”
“對的。”總工程師又說。
“按照標準,發動機可以比室內溫度高72華氏度,對嗎?”
“對的。但你的產品卻比這高出很多。”
安德魯沒有爭辯,隻是問道:“你們車間的溫度是多少?”“大約75華氏度。”安德魯繼續說:“車間是75華氏度,加上應有的72華氏度,一共是147華氏度。您即使把手放在147華氏度的熱水龍頭上,也會感到燙手啊!”總工程師不得不再一次點頭稱是。“好了,以後您不要用手去摸發動機了。放心,那完全是正常的。”
結果,這家工廠又跟摩斯簽了一大筆訂單,摩斯也十分感激安德魯。安德魯後來對摩斯說:“我費了多年的工夫,才懂得,爭辯是行不通的。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法讓別人講出“對,對”,才能獲得更多的好處和成功。
一個事實,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呈現,關鍵是從哪一個角度來闡釋。不要與你的客戶爭辯,站在對方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於你工作的開展,贏得客戶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