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向未知的困境發出挑戰(1 / 3)

如果你認為你能,或者你認為你不能,你都隻說對了其中之一。

——亨利·福特

許多動物在麵臨自然災害時會束手無策,等待死亡的降臨。一場大冰雪讓橫行地球數百個世紀的恐龍悄然滅跡;一場森林大火又會燒死無數猛獸;一個旱季讓眾多猛禽折翼……

大型動物都無法與自然抗衡,更何況那些弱小的昆蟲。可是世界上最小的昆蟲之一——螞蟻卻堅強地生存了下來。許多人認為螞蟻勤勞、團結,所以它們能夠克服各種困難生存下來。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更重要的精神支持著它們。

每次地球上發大水時,許多像螞蟻這樣不會飛的小昆蟲基本上都會滅絕。可是沒有登上諾亞方舟的螞蟻卻會生存下一部分。原來發大水時,所有的螞蟻會抱成一團,處在外層的螞蟻會被水淹死,但處在內部的螞蟻卻生存了下來。

在大自然麵前,不管你多麼強大,也會顯得那麼渺小;但是富有犧牲精神的弱者也會讓大自然折服。勇於付出在某些時候是一種最偉大的力量,成功的人一定要具有這種敢於付出的精神。

告訴世界你能行

1.從失敗到成功

失敗很常見,但失敗之後,不偃旗息鼓,不被困難擊倒,不向命運屈服,那麼你的人生路上定會綻放無數的成功之花。美國著名女企業家玫琳凱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她的成功案例更是哈佛學子案頭必備的研究材料,然而在創業之初,她經曆過失敗,也走了不少彎路。但她從來不灰心、不泄氣,最後終於成為了大器晚成的化妝品行業的“皇後”。

齊格·齊格勒曾說:“什麼叫成功?無非是你這次沒有失敗。”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這朵花,往往都經曆過枯枝落葉,經由堅持和奮鬥的灌溉才能如此嬌豔。

西婭在維綸公司擔任高級主管,待遇優厚。很長一段時間,她都為到底去什麼地方度假而煩惱。但是情況很快就變得糟糕起來。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公司開始裁員,而西婭則是被裁掉的一員。那一年,她43歲。

“我在學校裏一直表現不錯,”她向朋友說道,“但沒有哪一項特別突出。後來,我開始從事市場銷售。在30歲的時候,我加入了那家大公司,擔任高級主管。”

“我以為一切都會很好,但在我43歲的時候,我失業了。那感覺就像有人給了我的鼻子一拳。”她接著說,“簡直糟透了。”西婭似乎又回到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語氣也沉重了許多。在那段灰暗的日子裏,西婭不能接受自己失業的事實。躲在家裏,不敢出門,因為每當看到忙碌的人們,她都會覺得自己沒用,脾氣也越來越大,孩子們也越來越怕她了。情況似乎越來越糟糕。

但就在這時,轉機出現了。一個月後,一個出版業的朋友詢問她,如何向化妝業出售廣告。這是她擅長的東西,她似乎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為很多的公司提供建議、出謀劃策。

兩年後,西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谘詢公司。她已經不再是一個打工者,而成為了一個老板,收入自然也比以前的工作多很多。

“被裁員,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那絕對不是地獄。也許,對你自己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比如現在的我。其實,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的問題。我記得那句名言:世界上沒有失敗,隻是暫時的不成功。”西婭總結說。

風雨過後有彩虹,成功總是與失敗相伴。既然失敗不可避免,那就一定要堅定信心,不妥協,不逃避,麵對它,逆轉它,走向成功。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人生極富傳奇,一生跌宕起伏,遇到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

22歲——生意失敗;

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

24歲——生意再次失敗;

26歲——戀人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29歲——競選州長失敗;

31歲——競選選舉人團失敗;

34歲——角逐國會議員失敗;

36歲——角逐國會議員再度失敗;

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

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

49歲——競選國會議員第三次失敗;

51歲——競選美國總統成功。

如果林肯在其中任何一次失敗中選擇了放棄,那麼,他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偉大的總統。事實上,偉人之所以偉大,常表現為他們能以巨大的勇氣承受失敗。失敗並不意味著失去一切,失去的東西將會以其他方式補償給你,失敗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第一,失敗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失敗給了你一次進行自我反省的機會。失敗帶給人們的首先是心靈上的震動,而這種震動恰好能使你重新認識自己。可能你一直消沉頹廢,自己卻根本沒意識到其中的消極危害,失敗的震動讓你好好梳理自己的心情,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可能你驕傲自滿,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失敗卻像一瓢冷水將你從頭淋到腳,讓你好好反省。

第二,失敗帶給你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經驗和教訓是失敗送出的最好的禮物,它們將成為成功的有利條件。有了這些經驗和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節省了成功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何嚐不是一次成功呢?

第三,失敗能激發你的勇氣,磨煉你的意誌。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安逸舒適的環境中,勇氣、意誌、雄心就會被安樂的氛圍逐漸磨掉,失去戰鬥力,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常常不攻自破。人們必須隨時注意磨煉自己的意誌,激發自己的勇氣。失敗卻能使你從安樂的狀況中使自己的意誌更加堅不可摧。勇氣的激發和意誌的磨煉隻能在一次次具體行動中進行,失敗就是考驗你的時刻。

在一家以推銷為主業的公司裏,一個新來的推銷員羅恩兩肩垂著、雙手抱頭,沮喪無助地坐在椅子上。公司裏推銷業績最好的一位老推銷員雷納,看到這個頹喪的年輕人,不由得笑了笑,走到羅恩身邊,問道:“你怎麼了?”

羅恩緩緩地搖了搖頭:“我想,我不適合這份工作。”

雷納繼續問:“怎麼,業績不好嗎?”

羅恩:“業績不好是另一回事,我受不了那些客戶對我無情的侮辱。”

雷納笑著問:“哦!他們是怎樣侮辱你的?”

羅恩說:“他們拒絕我、批評我,也批評我推銷的產品,更要命的是,他們根本不聽我說話。”

雷納:“你認為這些是對你的侮辱嗎?”

羅恩:“當然是呀!這樣子還不算侮辱嗎?”雷納正色道:“從我踏入推銷這一行的那一天開始,我的客戶就不斷地拒絕我、批評我,也批評我推銷的產品,他們同樣也不肯聽我說話。”

羅恩抬起頭,詫異地問道:“哦,你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

雷納笑了笑:“不僅僅是這些,我曾經還被客戶聲色俱厲地趕了出來;也有客戶在拒絕時,將我的產品以及提包,扔到馬路上;也有客人不止拒絕,甚至還動手打掉了我的眼鏡;最過分的是,有一次,一個惡劣的客戶,還放出他家凶惡的大狼狗,追了我幾條街。”

羅恩張大了嘴:“那你是怎麼熬過來的?”

雷納嚴肅地望著他:“我經曆過的拒絕,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我唯一能告訴你的是,客戶可以趕我出來、扔我東西、動手打我甚至放狗追我,但是,他們絕對無法‘侮辱’我!”

羅恩看著眼前這位老前輩,飽含淚水的眼眶中,出現一絲堅毅的神色。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惡劣,真正重要的關鍵點,還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心”。的確,正如老推銷員所說,除非您自己同意,否則沒有任何人可以侮辱您。一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不能充分相信自身能力,甚至認為自己無法成功。凡是想在社會上建功立業的人,首先要確信自己必定能夠成功。他自信天生能夠征服一切,而一切的成功都會隨他而來,成功是他應享的權利,他能夠征服任何阻礙,麵對任何打擊。

世界第一經理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不算窮,也不富,父母結婚十六年後才有了這個獨生子。他父親是個工作狂,每天都早出晚歸,所以培養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母親身上。

傑克從小就口吃,可母親說這算不了什麼缺陷,甚至還表揚他:“你有點兒口吃,正說明了你聰明愛動腦,想的比說的快些罷了。”母親的話給傑克帶來了極大的自信。

結果,略帶口吃的毛病並沒有阻礙傑克的發展,也沒有影響他的自信。而在實際生活中,注意到他有口吃缺陷的人士,反倒對他更加產生敬意。因為這位有這樣缺陷的人在商界竟取得了這麼輝煌的成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總裁邁克爾甚至開玩笑地說:“傑克真行,我真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傑克中學畢業後應該是可以保證進入美國最好的大學的,但結果卻事與願違,隻能進麻州大學。開始他感到非常沮喪,想不上學,來年再考。但母親卻鼓勵他就上麻州大學。傑克進入大學不久,原先的沮喪變成了慶幸。他說:“如果當時我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那我就會因為入學成績較差而被夥伴們打壓,永遠沒有出頭的一天。然而,這所較小的州立大學讓我獲得了許多自信。事實證明,母親讓我進麻州大學是對的。”後來,傑克果然成了麻州大學最頂尖的學生。

傑克口吃,這是他先天的缺憾,然而在母親的鼓勵下,他直麵口吃,沒有因為口吃而自卑。中學後沒有進入最好的大學,雖然失敗了,卻站在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最終通過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走向成功。

此外,在遇到否定、失敗時,不要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在服務工作,銷售工作中,常會遭遇不理解、拒絕和否定。麵對它們,你會如何使場麵維持下去?你會喪失勇氣嗎?你的興致會蹤影全無嗎?此時此地你會被擊垮嗎?或者它隻會激起你更大的決心?它是使你奮起直麵反對意見,鼓起你的勇氣,還是使你偃旗息鼓?

一天,一個年輕人來到了美國現金出納機銷售總公司,他找到了公司營業處的負責人約翰·蘭奇先生。

他向約翰·蘭奇先生表示說:“我……我希望能成為貴公司的一名推銷員。”

“噢!你先試試吧。”約翰·蘭奇先生沒有與他說太多的話,隻是讓他去倉庫領了幾台出納機。

兩個星期過去了,年輕人走街串巷,可是一台出納機也沒賣出去。

他隻好又來到約翰·蘭奇的辦公室,希望這個前輩能夠給他一些指導。

“哼,我早就看出你不是幹推銷的那塊料。瞧你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還不趕快給我從辦公室裏滾出去!你呀,老老實實回去好好學學吧。”

沒想到約翰·蘭奇竟然劈頭大罵。

年輕人被罵得無地自容。不過,他並沒有絲毫的不滿,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最後,約翰·蘭奇沒有再發脾氣,而是和藹地說:“年輕人不要太著急了,讓我們來好好地分析一下,為什麼沒有人買你的出納機呢?”

約翰·蘭奇像換了一個人,他請年輕人坐下,接著說:“記住,推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零售商都願意要出納機,他們就會主動購買,就用不著讓推銷員去費勁了;如果每個推銷員都能輕而易舉地把商品推銷出去,那也是不正常的。推銷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你認真學習和思考。這樣吧,改日,我和你走一趟。如果我們倆一台出納機都不能賣出去,那咱們倆都得回家了!”

幾天後,約翰·蘭奇帶著年輕人上路了。

年輕人非常珍惜這個寶貴的機會。他認真地觀察這個老推銷員的一舉一動。在一個顧客那裏,約翰·蘭奇耐心地為客戶講述出納機的用處與好處,他說:“買一台出納機可以防止現金丟失,還能幫助老板有條理地保管記錄,這不是很好嗎?再有,這出納機每收一筆款子,就會發出非常好聽的鈴聲,讓人心情愉快……”顧客微笑著傾聽他的講述,最後竟然真的買下了一台出納機。

年輕人睜大眼睛看著一筆生意就這樣談成了。

後來,約翰·蘭奇又帶著這個年輕人到其他幾個地方推銷出納機,也都成功了。

年輕人後來才知道,約翰·蘭奇那天對他的粗暴行為,並不是真的看不上他,也不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拿他撒氣,而是對推銷員的一種訓練方式——他先是將人的臉麵徹底撕碎,然後告訴你應該怎樣去做,以此來激發人的抗挫折能力,調動人的全部智慧和潛能。

一個人如果不能笑對不愉快的事,或者不能對付粗暴、愛吵鬧、性子急或者說話尖酸刻薄的客戶,那麼他在服務業、銷售業中是找不到位置的。下麵來看一下日本著名的保險推銷員齊藤竹之助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推銷術。

有一次,齊藤竹之助向一家企業推銷企業保險,持續拜訪了好幾次都無功而返。齊藤竹之助十分無奈,隻得把目標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該公司的財務科科長。

誰知,財務科科長根本不肯與他會麵,他去了好幾次,對方都以抽不開身為由,始終未露麵。齊藤竹之助並沒有放棄,一邊堅持電話約訪,一邊堅持登門拜訪。

一個多月後,對方終於被打動了,同意接見他。

於是,齊藤竹之助向這位科長展示了詳細的保險方案,誰知財務科科長剛聽了一半就說:“這種方案,不行!”

齊藤竹之助無奈之餘,又不得不對方案進行了反複推敲、認真修改,第二天上午又去拜訪財務科長。對方再次以冰冷的語調說:“這樣的方案,無論你製訂多少次都沒有用,因為本公司根本就沒有繳納保險的預算。”

然而,齊藤竹之助沒有因此而灰心,而是決心要拿下這張保單。

從此,齊藤竹之助開始了長期而艱苦的推銷訪問,前後大約跑了三百次,整整持續了三年。齊藤竹之助從家到顧客的公司來回一趟需要四個小時,一天又一天,他抱著厚厚的資料,懷著“今天肯定會成功”的信念,不停地來回奔跑。

三年後,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功地簽下了這張保單。

蘇格拉底說過:“如果萬能之神的右手拿著已經取得的成功,左手拿著成功所需要的不懈奮鬥,要我選擇的話,我一定會選擇左手。”隻有經過奮鬥,勇敢地麵對和克服障礙,才能發現自己和增強力量。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害怕輕易得來的成果,因為不通過奮鬥和付出而獲得的有價值的東西,一定不是長期的,一定是有問題的。通過拚搏達到成功,克服障礙,並帶來了無窮的快樂。你要想成功,就要把困難當做興奮劑,喜歡做困難的事,通過困難來檢驗你的力量和能力。

當麵臨質疑、否定、拒絕、鄙視時,不要害怕它們,有些人在遭遇反對或失敗之前,永遠也發現不了自己的本性,因此需要一定的刺激才能激發他們的潛力。但是,當他們遇到困難,“痛斥”或者受到侮辱和遭到嘲弄、指責的時候,他們本性中最優秀的一麵顯露出來,一股新的力量似乎就在他們體內產生了,借此他們就能做成在此之前看上去似乎絕無可能的事情。總之,無論什麼時候你遭到別人的拒絕,就想一想像拿破侖和格蘭特這樣的人,他們都是從反對和拒絕中崛起的英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遭遇失敗後,要將想法與行動相結合,逆轉失敗。把失敗轉變為成功,往往隻需要一個想法,緊跟著一個行動。

奧圖·普樂帕曾經是德國一家大規模銀行的高級職員,由於戰爭,他變得一無所有。後來他到了美國,認為這裏充滿了機會,從頭再來更容易一些。然而,那時他已經年近六十,雖然他是會計和銀行方麵的專家,但要想找到合適的工作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奔波了幾個星期之後,奧圖·普樂帕找到了一個周薪32美元的倉庫管理員的工作。後來,他利用空閑時間繼續求職,他的目標是繼續幹他的老本行。在屢次求職失敗後,他發現要想做這類工作必須精通美國銀行的專業術語,雖然他也懂英文,但對這些術語並不熟練,這個發現使他的命運有了轉機。

後來,奧圖·普樂帕專門抽時間到一所商業學校學習了這些東西。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找到了一個初級會計的工作,月薪200美元。進去後他升得很快,從初級會計到會計、財務主任、副總裁兼董事長,幾年內就升到了很高的職位。

從奧圖·普樂帕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隻有從經驗之外的其他來源獲得特別的知識,才能更快地抵達目標。你雖然具有行動的激勵、方法訣竅和技術知識,足以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但如果你要做新的工作,你就可能必須通過獲得新的知識以應付不斷變化的狀況。在失敗後,深度挖掘你所需要的東西,並采取行動,這就是奧圖·普樂帕能把失敗轉變為成功的訣竅。

2.決不推卸責任

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心,要敢於對事情負責、主動負責。有這麼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

一位學者到瑞士訪問。在一個洗手間裏,他聽到隔壁小間裏一直有一種奇怪的響動。由於這響動時間過長,而且也過於奇怪,他因此產生了好奇。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通過小門的縫隙向裏探望。

這一看使他驚歎不已。原來在小間裏,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馬桶的衝刷設備。他忍不住問了小男孩才知道,是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以後,因為衝刷設備出了問題,沒有把髒東西衝下去,因此他就一個人蹲在那裏,千方百計地想修複那個衝刷設備。

這件事令學者感慨萬分,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責任心,可以說這種負責精神已經滲透到了他全身的每個細胞、每根神經、每滴血液,已經完完全全成了習慣。

不僅要對生活的方方麵麵負起責任來,更要對工作負責。

傑克·法裏斯13歲時就開始在父母的加油站工作。他原本想學修車,但父母卻讓他在前台接待顧客。

他的工作是當有汽車開進來時,在車子停穩前就站到車門前,幫著去檢查、保養汽車。法裏斯發現,如果他幹得好的話,就會有很多的回頭客。於是,法裏斯就總是主動多幹一些,比如幫助顧客擦去車聲、風擋玻璃和車燈上的汙漬等。

有段時間,有一位老太太每周都開著她的車來清洗和打蠟。老太太的車已經很舊了,顯然開了很長時間了,車內地板凹凸不平,非常難打掃。而且,這位老太太為人挑剔,不好打交道。每次法裏斯工作完成交車時,她都會再仔細檢查一遍。

終於,法裏斯是在忍受不了她的吹毛求疵,對父親說不願意再接待她了。這時候,父親對他說:“孩子!記住,這是你的工作!不管顧客說什麼或做什麼,你都要做好你的工作,並以應有的禮貌去對待。”父親這番話深深地銘刻在了法裏斯的心裏,並貫徹了他之後的職業生涯。

後來,法裏斯成了全美企業聯盟主席,他回憶說:“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學到了嚴格的職業道德和應該如何對待顧客。這些東西在我以後的職業經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負責是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世界上沒有不必承擔責任的工作,一個人的責任心如何,決定著他在工作中的態度,決定著其工作的好壞和成敗。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心,即使他有再大的能耐,也不一定能作出好的成績來。

不論你是一名默默無聞的餐廳服務員,還是巧舌如簧的銷售人員,抑或是大權在握的經理主管,都應該有一顆責任心,凡事盡心盡力而為。

一位名叫吉埃絲的美國記者,有一天來到日本東京,她在奧達克餘百貨公司買了一台唱機,準備送給在東京的婆家作為見麵禮。售貨員彬彬有禮、笑容可掬地特地挑了l台尚未啟封的機子給她。然而回到住處,她拆開包裝試用時,才發現機子沒裝內件,根本無法使用。吉埃絲火冒三丈,準備第二天一早即去百貨公司交涉,並迅速寫了一篇新聞稿“笑臉背後的真麵目”。

第二天一早,一輛汽車趕到她的住處,從車上下來的是奧達克餘百貨公司的總經理和拎著大皮箱的職員。他倆一走進客廳就俯首鞠躬、連連道歉,吉埃絲搞不清楚百貨公司是如何找到她的。那位職員打開記事簿,講述了大致的經過。原來,昨日下午清點商品時,發現將一個空心的貨樣賣給了一位顧客,此事非同小可,總經理馬上召集有關人員商議。當時隻有兩條線索可循,即顧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張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據此百貨公司展開了一場無異於大海撈針的行動。打了32次緊急電話,向東京的各大賓館查詢,沒有結果。於是,打電話到美國快遞公司的總部,深夜接到回電,得知顧客在美國父母的電話號碼,接著,打電話到美國,得到顧客在東京的婆家的電話號碼,終於找到了顧客的落腳地。這期間共打了35個緊急電話。職員說完,總經理將一台完好的唱機外加唱片一張、蛋糕一盒奉上,並再次表示歉意後離去。吉埃絲的感動之情可想而知,她立即重寫了新聞稿,題目就是“35個緊急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