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想家奧馬爾在談到《古蘭經》時說:“把世上的圖書館都燒掉吧!因為它們的思想精華都濃縮在這一本書裏了。”
柏拉圖的著作涵蓋了世界各國的文化精華,是各個學派的基石,是邏輯、算術、審美、詩歌、修辭、本體論、道德或者其他知識的一種高度的濃縮。從來沒有人擁有如此寬廣的知識領域,即使是現在的思想家們所主張的一切觀點,也都可以從柏拉圖的思想中找到影子。這讓我們感到對柏拉圖隻可仰視。
柏拉圖的著作可以稱得上是“學術界的《聖經》”,每個時代的思想家——波伊提斯、拉伯雷、伊拉斯漠、布魯諾、洛克、盧梭、阿爾菲裏、克勒裏治——都認真閱讀過柏拉圖的著作,然後又加以精心地研究,同時又十分機智地把他的思想精華翻譯成本國的語言。聖?奧古斯丁、哥白尼、牛頓、斯維登堡、歌德都曾受惠於柏拉圖,從他的思想中得到啟發,有時甚至說和他一樣的話。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裏,他說:“像哲學家那樣一種天才人物,他們習慣於把各個部分的精華聚集在一個人的身上,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它一般會出現在不同的人身上。”每個人如果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好,那麼他就必須站得更高一些,想得更遠一些。一個好的壁爐能夠把煙灰燒得十分幹淨,一位哲學家能夠把他全部的物質財產轉化為他的智力活動和精神財富。
柏拉圖於公元前427年出生在當地的一個名門望族。據說他早年酷愛軍事,但是在20歲時,遇見了蘇格拉底,在蘇格拉底的勸導下,他放棄了幼年的愛好,從此在蘇格拉底的門下潛心研究學問。然後,他又去了麥加和麥地那,接受了狄奧尼修的邀請,進入了西西裏的宮廷。他還到過埃及,在那裏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人說是3年,也有人說是13年。據說他還去過巴比倫,當然這種說法是不足為憑的。在回到雅典以後,他潛心講學,學生都是慕名而來的。柏拉圖一生勤奮寫作,去世時手裏仍然拿著筆,享年80歲。
柏拉圖在人類的思想史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越有文化,也就越會重視柏拉圖的價值,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柏拉圖的作品吸引著每一個熱愛思想的人。
柏拉圖的作品是歐洲的藝術史和思想史的萌芽。歐洲的一切特征在柏拉圖的心裏都早已經有了雛形——這在他之前的任何人的思想裏都是看不出來的。他說:“對於我來說,誰能夠正確地劃分和界定事物,誰就會像神一樣。”柏拉圖所說的就是哲學。
哲學就是人心靈領悟的產物,也是關於宇宙構造的理論。世界永遠都存在著兩種基本的事實:統一性或同一性、多樣性。如果不能夠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那麼我們就不可能說話和思考。
對於柏拉圖來說,如果他熱愛抽象的真理,那麼他就能夠提出所有的原則中最精確的原則,從而獲得自救。如果他想找出一些區別,那麼他就能夠從各種事物中找出他的例證,從而增強自己的說服力。他不能饒恕自己的偏頗,但是他決心讓思想在自己的陳述中出現。
柏拉圖還是一位數學大師,他認真地研究一切自然法則的起因,所以他在自然研究的前麵加上了這樣一種定論:“讓我們探索宇宙的起源。”柏拉圖是一位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是不會妒忌的。沒有了妒忌,他就希望萬事萬物都盡可能地呈現出其本來的麵目。在智者的教導下,“誰承認這就是世界的起源,那麼誰也就獲得了真理”,“萬物都是為了善,這就是每一種美的事物的起因”,這些理論使他的哲學富有活力,具有人性的光輝。
柏拉圖的心靈不是用一張一覽表就可以展示清楚的,隻有那些獨具匠心的心靈才可以理解。他大膽的想像使他能夠把事實把握得更加準確,就像飛得最高的鳥具有最強壯的翅膀一樣。他那貴族式的高雅和與生俱來的文雅,加上犀利、尖刻的文風,都使他的文章更加具有吸引力。“如果天神肯降臨人間,那麼他肯定也會以柏拉圖的風格說話”,這句話對於柏拉圖的評價真是再恰當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