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序曲(2 / 3)

但我有種預感,他們還會找我。

果不其然,從北京回來不久,我就接到兩位鄉黨的電話(我給他們的地址和電話是真的),兩人輪流在電話上向我解釋、問候、致歉、安慰,還客氣地邀請我去他們那邊玩。說來,他們單位其實就在我們地區下屬的一個縣城郊外,也許是在山裏。我以前便聽說過,那縣上有個大單位,住在山溝裏,很神秘的,他們進山之後,縣裏就沒有一個人再進過山,包括原來在山裏生活的山民,都舉家遷了居。正因如此,所以沒有人能說得清,這到底是個什麼單位。說法倒是很多,有說是搞核武器的,有說是中央首長的行宮,有說是國家安全機構等等,莫衷一是。這樣神秘的單位,有人請你去看看,一般人都容易衝動,我雖然心有餘悸,依然不乏衝動。卻遲遲沒有踐行,大概還是因為“心有餘悸”吧。

然後是國慶節間的一天,有人開車找到我家,說是有人要請我吃飯。我問是什麼人,來人說是他們首長。我說你們首長是誰,他說你去就知道了。這話跟機場公安說的一樣,我馬上敏感到可能是我的那兩位神秘鄉黨。去了,果然如此,同時還有另外幾個滿口鄉音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總共七八個。原來,這是老鄉間的一次聚會,年年如此,已經開展五六年,不同的是今年新增了我。至此,可以說,我與本書已建立起一種源頭關係,以後的事情

都是水到渠成。

04

本書講述的是特別單位701的故事。

“7”是個奇怪的數字,它的氣質也許是黑的。黑色肯定不是個美麗的顏色,但肯定也不是世俗之色。它是一種沉重,一種隱秘,一種衝擊,一種氣憤,一種獨立,一種神秘,一點玄想。據我所知,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一些擔負某些特殊使命的組織似乎都跟“7”有關,如英國的皇家七處,前東德的七局,法國總統的第七顧問,前蘇聯的克格勃係統的第七研究所,日本的731部隊,美國的第七艦隊等。說到中國,就是特別單位701,這是我國仿效前蘇聯克格勃第七研究所而組建的一個情報機構,其性質和任務都是“特別的”,下麵有三個“特別的”的業務局:

偵聽局破譯局行動局

偵聽局主要是負責技術偵聽,破譯局主要是搞密碼破譯,行動局當然就是行動,就是走出去搞諜報。偵聽,就是聽天外之音,無聲之音,秘密之音;破譯,就是解密,就是要釋讀天書,看懂無字之書;諜報,就是喬裝打扮,深入虎穴,迎風而戰。在係統內部,一般把搞偵聽的人都稱為“聽風者”,搞密碼破譯的人叫作“看風者”,搞諜報的叫作“捕風者”。說到底,搞情報的人都是一群與風打交道的人,隻是不同的部門,打交道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的兩位神秘鄉黨,其中一位是當時701的一號首長,姓錢,人們當麵都喊他叫錢院長,背後則稱錢老板;另一位是行動局的一名資深諜報人員,姓呂,早年曾在南京從事地下工作,人稱“老地瓜”,就是老地下的意思。兩位都是“解放牌”的革命人物,年屆花甲,在701算得上是碩果僅存者。在以後的時間裏,我與兩位鄉黨關係漸深,使我有機會慢慢地演變成701的特殊客人,可以上山去“走一走”。

山叫五指山,顧名思義,可以想見山的大致構造:像五個手指一樣伸在大地上。自然有四條山溝。第一條山溝離縣城最近,大約隻有二三公裏山路,出得山來,就是該縣城關鎮:一個依山傍山的小山城。這條山溝也最寬敞,701的家屬院便建在此,院子裏有醫院、學校、商店、餐館、招待所、運動場地等,幾乎是一個小社會,裏麵的人員也是相對比較繁雜,進入也不難。我後來因為要寫這本書,經常來采訪,來了往往要在招待所住上幾天,幾回下來這裏有很多人都認識我,因為我老戴墨鏡(我自二十三歲起,右眼被一種叫強光敏感症的病糾纏,在正常的白熾燈光下都要戴墨鏡保護),人都喊我叫墨鏡記者。

後麵三條山溝是越來越狹小,進出的難度也是越來越大。我曾有幸三次去過第二條山溝,第三條山溝去過兩次,而第四條,也就是最裏麵的山溝,一次都沒去過。據說,那裏是破譯局的地盤,也是整個山上最秘密的地方。行動局是在第二條山溝裏的右邊,左邊是培訓中心,是個副局級單位;兩個單位如一對翅膀一樣依山而紮,呈扇形張開,但左邊的扇形明顯要比右邊大。據說,行動局平時沒幾個人,他們的人大多“出門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