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8.“國際飯店”的“四大名菜”(1 / 1)

就說這四叉河小鎮吧,今日也不算繁華,有幾家磚瓦房的店鋪、一二幢不起眼的二層小樓,如此而已。可是,二十多年前,這裏的房子,多數是茅屋。有一家飯店,是用海邊隨處可見的蘆葦杆糊泥巴搭起來的,隻能說聊蔽風雨。賣的食品也寥寥無幾,不過是麵條、餛飩、豬頭肉、涼粉之類。星期天,五七戰士們無處消遣,便步行數裏,去小鎮閑逛。到這家飯店吃飯。飯店裏的衛生條件很差,廚師根本不講衛生。拌涼粉時,一邊拌,一邊用積滿汙垢的長指甲挖耳朵,然後將大拇指與小拇指的指甲輕輕一彈,耳屎掉進涼粉,他根本不管,照拌不誤。於是便有了一道“名菜”“耳屎拌涼粉”。更有甚者,此君在切豬頭肉時,忽然腳指頭癢了,立刻用手指狠搔一番,然後又馬上拿刀,繼續切肉,這便是“腳癬豬頭肉”這道大菜的由來。有位女服務員,也不文明。她頭發長,頭皮屑又多,一邊煮餛飩,一邊搔頭皮,頭皮屑掉進鍋裏,她像樣板戲裏的英雄人物一樣,“麵不改色心不跳”,鎮定自若,你說這是“頭皮屑煮餛飩”,她才無所謂呢!冬天,素來風大的海邊,寒風凜冽,滴水成冰,蘆葦篷小店內的寒冷,可想而知。說來也是可憐,下麵條的師傅,清水鼻涕不斷滴下,有人曾親眼目睹有幾滴千真萬確地滴進麵鍋裏,從此“鼻涕麵條”的故事便不脛而走。不知是哪一位天才的五七戰士,把這家飯店美其名曰四叉河鎮的“國際飯店”(按:上海有家著名大飯店叫“國際飯店”),並戲稱:

“腳癬豬頭肉”、“耳屎拌涼粉”等是該店的“四大名菜”。我很慶幸自己根本沒有上小鎮閑逛的自由,因而也就沒有品嚐這些“名菜”的口福。至今每一思之,輒忍俊不禁。專製令人冷嘲,也令人無聊。當時不少知識分子心靈空虛,將才華浪擲於戲謔,於此可見一斑。笑定思痛,實在也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