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桂林山水之美,不僅僅在於群峰如黛,漓江碧波萬頃,雨後煙雨濛濛,如夢如畫。自古以來,桂林人一向重視曆史、文物以及風景區的大環境,維護景觀的自然美、整體美。清朝詩人陳元龍盛讚桂林山水曰:“遊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這對桂林山水之所以能甲天下,吸引一代又一代旅遊者絡繹於途,是個深刻的概括。
事實上,我國的不少名山,如泰山、華山、九華山、五台山、雲台山等,有幸登臨者,都會有“遊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之感。1998年深秋,我暢遊雲台山,令我特別感奮的是,在一座古刹中,有一處建築物,紀念當年奮勇反抗日本法西斯,與敵展開殊死搏鬥而捐軀的愛國僧眾,並充分揭露了日軍在廟內瘋狂搶掠、屠殺、焚毀的暴行。這使包括筆者在內的遊人,受到了一次難忘的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這也讓人們知道,不要以為寺廟裏的和尚隻是晨鍾暮鼓,吃素念經,看破紅塵,不問世事。在民族存亡之秋,又有多少僧人投身抗日的洪流,不惜犧牲一切。這是中國佛教史上光輝的一頁。還值得稱道的是,雖然近幾年來,雲台山增設了幾處風景點,但布局合理,仍保持了此山的雄渾氣勢、自然神韻,這是很可貴的。但是,也應當看到,我國的一些名山古刹,遊後讓人恍然若失。如北京西山的廟宇,絕大部分建於明代,而且大部是由宦官修建的,浸透著封建專製主義的腐朽、沒落。可是,現有的廟宇前,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文字介紹,一段滄桑史、血淚史被湮沒了。又如京東某山,曾有名傳遐邇的恢宏古寺。十幾年前,我曾聽當地的縣委書記介紹此寺未毀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炮火,而是在1962年,“左”的思想作祟,由縣裏下令,民兵用炸藥把它炸掉了。而今,由鄉民集資,在山上重建了部分廟宇,但說明文字中,卻隻字不提此事,實際上也就勾銷了沉痛的曆史教訓。更有一些地方,在古刹旁亂砌亂蓋,汙染風景區的水源,大煞風景,實在辜負了好山好水,良辰美景。他們哪裏懂得“遊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奧妙?思之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