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牧童遙指杏花村——名酒地圖(3 / 3)

當然,從當時的汾酒發展到今天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它在爾後幾千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在中國酒文化的哺育下,經過了若幹個發展階段,終於到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時代一舉成名,成為當時全國首屈一指的國家名酒,並載人了那個朝代的“史記”——二十四史之—的《北齊書》,開始了長達1500年的輝煌名酒史。

3.四川酒文化

宋代四川的酒

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北方軍閥連年混戰,而前蜀後蜀則比較穩定。入宋以後,四川地區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釀酒業也在唐代的基礎上更加興盛。

宋代的酒是專賣品。官府設置酒務,管理酒的釀造、銷售和課稅收入。酒的釀造,分官釀和民釀兩種。官釀即為官府自釀自賣。陸遊詩《樓上醉書》:“益州官樓酒如海,我來解旗論日買”,說的就是官釀官賣的盛況。民釀則由官府規定課稅,征收酒稅,允許買撲承包的酒戶有開坊置鋪、釀酒賣酒的專利權。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趙開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司隨軍轉運使。為籌集軍費,趙開大變酒法,罷去官府賣酒,實行“隔糟酒法”,即將過去用作撲買坊場所設置的酒槽,由官府主辦,並由官府提供酒曲和釀酒器具,“聽釀戶各以米赴官自釀。凡一石米輸錢三千,並頭子雜用等二十二。其釀之多寡,惟錢是視,不限數也”。“隔糟酒法”先在成都實行,第二年便遍行川陝四路,並使四川的酒課很快遞增至690萬緡。酒稅不僅是四川財政的主要來源,而且在全國的酒稅中,四川酒稅收入也居於首位。據統計,宋高宗末年,全國酒課歲入1400萬緡,四川酒課為410萬至690萬餘緡,占全國酒課收入的29-49%。據陸心源《酒課考》注:南宋時“四川一省,歲收至六百餘萬貫,故能以江南半壁支持強敵”。足見四川酒業的發達。

宋代成都商業十分繁榮,每月都要舉行專業性的貿易集會。據陶宗儀《說郛》引《成都古今記》雲,成都有“正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應當說每月的專業市都離不開酒,而十月舉行的酒市,大概就是一年一度的酒的交易會和評酒會。宋代成都遊樂之風興起,據費著《歲月紀麗譜》載:“成都遊賞之盛,甲於西蜀”。遊樂免不了要飲酒助興,史載宋代成都每年僅遊宴一項增加的榷酤(酒稅)之利應達“千萬貫有奇”。

據有關資料記載,宋時蜀中著名的酒主要有以下幾種:

錦江春:宋人張能臣著《酒名記》載,錦江春產於成都東門外濯錦江外。據說是取用唐時薛濤井水釀出的美酒。

鵝黃酒:主產於漢州。《方輿勝攬》載:“鵝黃乃漢州酒名,蜀中無能及者。”南宋詩人陸遊也有“歎息風流今未泯,兩川名醞避鵝黃”的詩句。

荔枝綠:主產戎州(今宜賓市)。黃庭堅稱荔枝綠酒為“戎州第一”。

蜜酒:宋時綿竹人楊世昌所創。蘇東坡在其《蜜酒歌·序》中寫道:“西蜀道人楊世昌,善作蜜酒,絕醇釅,餘既得其方,做此歌以遺之。”詩曰:“珍珠為漿玉為醴,六月田夫汗流此。不知春甕暗生香,蜂為耕耘花作果。一日水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春光活,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潑。百錢一鬥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君不見南國采蜂蜂似雨,無教蜜酒醉先生……。”

此外,蜀中名酒還有昌陸酒、郫筒酒等。

與唐代相比,宋代文人墨客更為嗜酒。宋代的詩詞散文中,幾乎都離不開一個“醉”字,而且留下了許多佳話。

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前驅蘇舜欽,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縣)人。據《中吳紀聞》載,蘇舜欽年青時住在老丈人家,常夜間豪飲。老丈人很奇怪,便派傭人悄悄觀察。那天晚上,蘇舜欽在書房坐下,取出《漢書》,翻到《張良傳》,旁邊放著酒。讀到張良狙擊秦始皇不中,便激動地用力在桌上一拍,大聲說道:“擊之不中,可惜!可惜!”說完,斟酒一碗,一飲而盡。一會讀到張良對劉邦說:“臣始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臣授陛下”時,蘇舜欽雙手撫摸桌子,自言自語道:“君臣相遇,其難如此。”於是又斟酒一碗,一飲而盡。老丈人聽了傭人的彙報,高興地說:“有這樣的下酒菜,每日鬥酒,不多不多。”從此,“《漢書》下酒”,傳為美談。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四川眉山人。三蘇都好飲酒,尤以蘇軾最甚。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不僅是一位天才的大詩人、大散文家、大書法家、大畫家,也是一位傑出的美食家、品酒家,而且擅長烹飪藝術,還善於釀酒。他的許多名篇,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都與酒有關。他的詞《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堪稱古今寫中秋月色空前絕後之作。他在序中寫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詞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

當時,蘇軾政治失意,家人離散,其悵惘而又自慰的矛盾心情在酒與月的交流中表露出來,全詞境界高潔,胸懷曠達,積極進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等佳句,之所以為人們久誦不衰,是因為這些詩句能使悵惘失意和處於離別之苦的人產生共鳴,從中獲得力量。蘇東坡不僅嗜酒,還喜歡釀酒。為了釀酒,他常向農夫、漁父請教,試造過柑酒、鬆酒、桂酒、蜜酒等。他還寫了一篇叫《酒經》的文章,寥寥數百字,從製餅曲到釀造,無不備述。可是,就是這位好飲、善品、喜釀的東坡居士,一段時間曾經擁護禁酒,大力推崇周公(姬旦)的禁酒之訓,所以林語堂曾評論他“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麵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如今,在三蘇故裏眉山,亦釀出了“三蘇酒”。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謫居戎州時,在宜賓鑿池流觴,至今遺跡猶存。他在《金魚井》一詩中,對雪曲酒倍加讚賞。詩曰:“姚子雪曲,杯色爭玉。得湯鬱鬱,白雲生穀。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老夫手風,須此神藥。”這種酒,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像神藥一樣可以治病。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一生賦詩上萬首,其中專以酒為題材的詩作就達千首以上。陸遊在蜀期間,留下了許多有關川酒的佳作。例如: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味?細雨騎驢入劍門。(《劍門道中遇雨》)

我遊四方不得意,陽狂施藥成都市。大瓢滿貯隨所求,聊為庶民起憔悴。瓢空夜靜上高樓,買酒卷簾邀月醉。醉中拂劍光射月,往往悲歌獨流涕……(《樓上醉歌》)

陸遊宦遊四川八年,到過四川不少州縣,飲過四川許多美酒,對漢州的鵝黃酒、榮州的琥珀酒、眉州的玻璃春、郫縣的郫簡酒、臨邛的臨邛酒等十分讚賞。陸遊離開四川後,非常懷念蜀中的山山水水,懷念蜀中的父老鄉親,懷念蜀中的佳肴美酒。他把四川當成他的第二故鄉,並留下了“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嚐舉箸忘吾蜀”、“風雨春殘杜鵑笑,夜夜寒食夢還蜀”的詩句。由於陸遊主張富國強兵,北伐抗金,因而觸犯了腐敗的官僚階層。官僚們竟以“不拘禮法,持酒頹放”的罪名,罷了陸遊的官。官僚們罵陸遊“頹放”,陸遊就索性自號“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