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黃昏(二)(3 / 3)

然後是皇後,卸過進宮的首飾以後,長公主屏退眾人,才對端慧郡主冷冷一笑道:“看到皇上對我依然是好,她客氣了多少,不想我命不錯,母親疼我,父親疼我,弟弟也疼我。不枉我這些年來的酸苦操勞,哼。”

回想當年,先皇後剛去世,高陽公主想想就心酸,自己夜闖宮門,攔著皇帝寵信別人;帶著文昊一起進宮,讓武昌侯日夜提心吊擔,老天也開眼,他沒有薄待於我。

“江陰侯夫人今天來,說華妃又受了誰的氣,我對她說了母親的話,各按體製就沒有人難為。”端慧郡主對著長公主複述一遍,再微笑道:“宮中爭寵,曆來有之,皇後娘娘母儀天下,六宮當然是靖和的。”

長公主聽過就是一笑:“可不是,咱們看著她母儀天下,德備六宮才是。”就看這位皇後的能耐了。端慧郡主再回過長公主:“八殿下一病不起,今兒也是備了東西讓人送去。”

稀奇怪哉的一件事情,八皇子自皇陵上回來,就此一病不起,而且口不能言,手指也無力可以寫字,每日瞪著人,隻有眼中表達出不服。這一病就是一年多,各家皇親都是****問候不休。

“大殿下呢?”不動聲色的長公主慢慢問出來,端慧郡主含笑:“大殿下也是勤去問候,一看到總是痛心,對八皇子妃說,要好好待他才是,缺什麼少什麼都往他那裏取才是。”

長公主露出疲倦的神態來:“我累了,你也歇著去吧,讓兩個孫子過來陪陪我,不要總是去陪祖父,冷了我這祖母。”

看到端慧答應一聲要去,長公主又喊住她:“算著日子,你父母親也該到封地上了吧?”然後是抱怨:“走就走吧,把康寧和孩子也帶走了,你父母親真不討人喜歡。”

忍笑的端慧郡主侍立著,等長公主說過這才往外麵走,讓人去帶兩個兒子來陪祖母,再想想婆婆的話要笑,父母親在京中過孝一年有餘,康寧生了一個女兒,回封地的時候,母子一起帶走了。朱閔在京中多少年,得以重返京中,留下來毅將軍在京中,朱閔是高興了,長公主和武昌侯很是不高興,就是沒攔住。

回到房中的端慧郡主先執筆沾墨給長兄寫了一封信,信中備細說的是自己日常,隻是一筆代過八殿下的近況,讓長兄安心。兄妹都可以安心,這位殿下是爬不起來了。

再來一封信給父親,也是備細說近況。放下筆等信幹的端慧郡主想想父親,父親不願意自己插手這些事情,可是婆婆那裏,要人幫她,而且端慧自己,生於這樣的家庭,看的又太多,要想一點兒不沾惹,那是不可能。

可是父親,臨走時還是交待自己,有事情多通信,端慧郡主對著窗外妍然春花正在微笑。房外走進來齊文昊,輕裘緩帶含笑過來:“你在想什麼?”

“文昊,”端慧拉著他的手,一同到窗前看春花,對著他笑臉相迎的麵龐,心裏油然一陣幸福感,覺得自己真幸福。

順風順水的一條大船,把朱宣和妙姐兒同兒子媳婦孫子一同送到封地上。下船的時候,妙姐兒對著朱宣舒心的表情就要笑:“表哥這回可是出了氣。”這一口看外孫的氣,讓朱宣出了個夠。

岸上有大管家朱子才,也有現任的大管家朱福在身影。先下船的是孫子們,坐了這麼久的船,早就吵著要下船去玩,船一靠岸,就在甲板上等著搭跳板。

朱宣看著吵鬧的孩子們,吸一口水邊的氣息,才對妙姐兒道:“以後來我這裏看外孫,我也給他一個冷臉子,再弄些冷飯冷粥給他們嚐嚐。”

掩口笑的妙姐兒道:“就依表哥,隻要你這冷飯冷粥拿的出手。”岸邊兒上,賢哥兒和防哥兒正在喊:“祖父,祖父快來,祖母下船了。”福慧郡主一直站在父母親身邊,各拉著他們一隻手:“下船了。”

朱宣抱起福慧來,另外一隻手攜著妙姐兒也是笑:“往後是夏天,給他們冷飯冷粥是體貼,你這個孩子,這一點兒上沒有看明白。”

朱閔送康寧郡主入馬車中:“你坐好了,我騎馬去。”康寧郡主是很不樂意地離了京,鬧了一路子別扭,就是不對著公婆鬧:“你去軍中,我一準兒回京去。”

“我一準兒把你綁回來。”朱閔笑著說一句,看著康寧郡主做鬼臉吐舌頭,笑嘻嘻再說一句:“等我再回來,就兩個人對著我做鬼臉吐舌頭了。”

康寧郡主從馬車裏探出頭來到處看:“誰,還有誰?”朱閔把她塞進馬車裏去:“你自己好好猜。”把馬車門關上,聽著裏麵踢了兩腳,再就是一個悶聲音:“我生,我接著生,以後一堆人給你鬼臉兒看。”

笑嘻嘻的朱閔走去看父母親上馬車,侄子們和妹妹也上去了。朱宣坐在馬車裏對著朱子才道:“你也老了,以後讓朱福出來吧,早就說你不要出來了。”

朱子才不肯示弱:“王爺不老,我不敢老。”朱宣再看看孫子們都安置好了,揮手道:“關車門關車門,不和這人說話,明明是他老了。”

馬車門關上,朱福看著車駕往城裏去,再來奉父親去馬車裏:“老王爺都是坐的車,父親還是坐車吧。”

“那是為了陪著,”朱子才總覺得自己了解王爺,他一路上還強撐在馬上過來,害的朱福擔驚受怕,眼前有了例子,老王爺在馬車裏,左邊腿上一個孫子,右邊腿上一個孫子,他要是騎馬,就沒有這樣的享受。

朱子才對兒子道:“我還騎馬,我照例騎馬。”朱福好勸歹勸,才把父親弄到馬車裏,吩咐人看顧著,自己打馬往前麵去照看。

先來的人報過信,雪慧遵公公的話,把房子收拾在園子裏。朱宣覺得很滿意,康寧郡主一看這麼大的園子,不比皇宮差,也不再說回來不好。

“給三弟妹的房子收拾的是原來三弟住的地方,”雪慧這樣說過,康寧郡主覺得不好:“我跟著婆婆住,在京裏的時候就這麼住。”

母親不在麵前的康寧郡主就緊貼著婆婆,妙姐兒也道:“讓她跟著我,從她坐月子到生孩子,就一直跟著我。”看一看朱閔,妙姐兒道:“你放心吧,你不在家,我會照管她。讓你嶽父母也放心才是。”

朱閔放心之極,當下就對父親道:“兒子明兒就離家,康寧和孩子跟著父母親最好。”然後交待康寧:“你好生著。”

養於京中的福慧郡主和康寧一樣,都是第一次來,倚著父親對康寧道:“我陪著三嫂呢,三哥可以放心。”

朱宣揮手:“去吧去吧,明兒走也行,後兒走也行,兒子大了,老子不管。”大喜的朱閔這就拜謝父親:“多謝父親。”再對著嘟著嘴的康寧瞪一下眼睛:“擺什麼臉色,這園子好玩呢,等我回來,你未必就想著我。”

康寧郡主眉開眼笑:“能不想你就是最好,我天天都不願意想你,是怎麼總想著,我也不知道。”這就喊一聲福慧:“我們出去逛逛去。”

一個大小孩,一個小孩,再帶上賢哥兒和防哥兒加上跟的人,浩浩蕩蕩往外麵去。朱閔對著父親歎一口氣:“幾時她能長大些?”朱宣安慰兒子:“你母親有了你哥哥,也還是大馬小馬的鬧個不停,再生兩個孩子就好了。”

雪慧低頭忍笑,朱閔對著父親陪笑,妙姐兒板起臉:“我是這樣的嗎?這壓根兒就沒有的事情。”剛到封地上,朱宣先同妻子理論一回:“你再想想,好好想一想,表哥還能賴屈了你。”

第二天朱閔離去,出了城門回身看一看,想想父親說的,生孩子人就可以長大,朱閔權且聽之,不過心裏總是有一份希望存在,幻想著自己再回來,康寧一下子穩重到不行。另外,朱閔在心裏希冀,會不會下一封家書裏,告訴我康寧又有了,再再下一封家書。。。。。。幾年後,膝下好些孩子,然後康寧長大了,和孩子們一起長大了。

康寧郡主悠悠然活在公婆的羽翼之下,而且是對小姑子福慧招人進來最讚成的一個人,這就有人玩了。她出手很是大方,正拉著大嫂雪慧看東西,這是給雪慧帶的,康寧郡主自己帶著人送過來。

掌家的王妃雪慧自歎不如,家裏雖然有這些東西,兄弟有四個,小妹妹是招人進來也算一個。還有大姑子端慧,公公婆婆是不時的送東西過去,這些都是沒有經過孩子們眼裏,人人心中有數,人人都裝看不到。

此時看看康寧送來的東西,雪慧是驗證了一件事情,京裏傳言,太後去世,給了長公主好些,名下單指給康寧和齊文昊就不少;然後是太上皇去世,京裏再傳言,皇後被皇帝訓了一回,就是為著幾樣珍奇東西,都在長公主府上,宮裏都沒有。

所以高陽公主從不拿南平王府的這些子家產當一回事情,她是明白說過,家私一分為二。分來分去,結果就如姚夫人所說,不是在小王爺手裏,就是在郡主手裏。

帶著孩子們在園子裏住下來的朱宣和妙姐兒各自都有客人。將軍們有退養在家裏,有從戰場上回來的,都要來看一看;女眷們也是不少人來。人人都是來弄明白一件事情,郡主福慧的親事是如何安排?

回來後的一天,這就開始了。朱宣坐在廊下和妙姐兒在說話:“那個夢,幾時再陪你做一做,有些事情,表哥還不明白。”

夫妻正在玩笑中,康寧從外麵走進來,自回來她冒失好了許多。福慧郡主乍上去有些靦腆,隻有對著父母親才是嘻笑一些。康寧和福慧玩在一起,走路急衝衝就改掉不少。

進來對公婆道:“石將軍家的公子來和福慧妹妹玩。”聽著公公嗯一聲,康寧郡主就出去了;這裏沒有吹會兒風,康寧郡主又過來道:“王將軍家的小公子也來了。”

喝上兩盞茶,一會兒來了四、五個人。朱宣站起來,對妙姐兒道:“看看去。”一起來到園子裏演武場上,福慧郡主拉著康寧正在練父親剛教的一路拳。這一會兒場上打的激烈,福慧郡主站在一旁,場中來的小公子們正在比武。

福慧郡主對父母親道:“他們說,打贏了的那一個陪我玩。”朱宣撫須看著,偶爾還喝一聲采:“這小家夥,這一腳不壞。”

直到妙姐兒埋怨他:“喝住了不許打。”這才把幾個人喝止了,跟的人過來給他們重整過衣服過來行禮。聽著妙姐兒埋怨:“你們跟著也不管管嗎?”

一個跟的人膽子大,上前請個安回話道:“回老王妃,我們家老爺也是軍功出身,在老王爺帳下多年,這幾下子拳腳還是不怕的。”

朱宣聽著挺滿意:“說的不錯,不過你們以後可以來,還是不要打架的好。”大家答應一聲:“是。”

自此年紀相當的小公子都往王府裏來,外麵議論紛紛,哪一個才會是王爺家的上門女婿。。。。。。

朱宣****和風細雨中抱著孫子,小的還睡在床上,大的兩個一左一右坐在腿上,賢哥兒揪住左邊一半胡須,防哥兒揪住右邊一半胡須,一起鬧他:“祖父說故事,鐵家夥天上飛的那個。”

等到說完,兩個哥兒再不依:“祖父騙人,鐵的東西從來不會飛。”

妙姐兒坐在旁邊,聽著孫子們嘻笑,在晚風中也跟著微微一笑。人生如夢,皆為莊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