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秦大膽”創紀元(1)(2 / 3)

幹部們參觀後回來感慨很多,卻心虛地說:“學不像。”

秦振華看到症結,並想了一招:你們不是說學不像嗎?那我叫個人帶著你們幹!這人也姓秦,是過去滸浦鎮管衛生的退休幹部,老家就是沙洲的。秦書記求賢得了一個老秦,楊舍鎮沒多少時間也跟滸浦一樣變得幹幹淨淨。

“別說,這秦振華還真有法子喔!”高德正和縣裏的領導走在昔日臭烘烘、如今整潔幹淨的大街上,頗有感慨。

“可我在治廁和改造鄉鎮衛生時發現一個重要問題: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即使再著名的衛生城鎮,也隻能做表皮幹淨的文章。改廁修路築地下水道,哪一樣都離不開用錢。經濟搞不上去,啥事都做得不徹底、不到位。這個印象我太深刻。有一次我們改造一段下水道,想到縣裏貸一萬元錢,管經濟的副書記硬邦邦地給我一句話:哪有錢呀?自己想辦法!”秦振華說到這裏,拳頭一揮:“從此我發誓要搞經濟!”72歲的老人,一如出征的戰士。

“我最先搞的一個企業是絛綸絲廠。1986年,鄉鎮合並,楊舍鎮一下就大了,成了真正的‘縣城’。既然是縣城,就得像個城市,所以我建議鎮政府給我們張家港市搞一個星級賓館--就是現在我們這塊地……”秦振華用指頭朝坐著的地方點點,示意我采訪他的賓館的這個地方,“當時我們就在這裏劃了300畝地,市裏還有人不同意,覺得我步子邁得過大。我對他們說:張家港過去一直是個不被人瞧得起的‘蘇南的蘇北’,我們不能再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老觀念了,而是要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到後來我說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也不能要了,要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就要定下天大的事情!鄧小平同誌為啥說‘發展是硬道理’,讓我們隻管幹,不要爭論,就是怕耽誤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有了金錢,百姓的日子就好過,社會就能發展。當時我重點抓了鎮、村兩級企業的大發展,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我們的澳洋集團、駿馬集團?他們都是在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像駿馬集團過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辦企業,後來成了國內最大的錦花6簾子布生產企業。澳洋更了不起,它是全鎮紡織業的領頭羊,現在的綜合實力位居全國毛紡業五強之一。當年我就抓這些龍頭企業,到1986年底,我楊舍鎮的鎮、社企業達68家,產值近3億元。蘇州市裏當時設了個‘億元鄉(鎮)’的‘振興杯’競賽,那一年我代表楊舍鎮上去一下子把金杯抱在手裏,可以說是我秦振華在蘇州父老鄉親麵前第一次露臉。當時會議上還有兩個先進單位的獎杯我也抱在手裏。楊舍鎮第一次在外人麵前揚眉吐氣。第二年全蘇州三級幹部會議上,我上去一下子抱了七個杯,會場上掌聲雷動,台上台下都說秦振華這人了不起,我自己當時也真覺得露臉了……哈哈哈,我這個人好麵子!好麵子沒什麼不好,搞發展,趕經濟建設速度,就得講麵子,要回一個好麵子,就證明我們的工作做好了、做對了,老百姓實惠了,社會發展了,這麵子有什麼不好?我秦振華要的就是這個麵子!楊舍鎮的麵子,張家港的麵子,我們社會主義的麵子!”

快言快語,直爽坦誠,心如明鏡,激情澎湃,這就是秦振華!

時至1989年,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大事。這一年中國的蘇州也發生了不少大事,其中有一直十分賞識秦振華的沙洲縣委老書記、時任蘇州市委書記的高德正被調到省裏任副省長。與此同時,秦振華也跳了一個政治台階--進了張家港市委常委(不多久又升為副書記),但仍主要擔任“市城”楊舍鎮黨委書記。

幹實事的秦振華在進入常委和後來當市委副書記時,都在市委常委會上說:我隻參加研究幹部的常委會,其他會最好不要讓我參加,我隻想把楊舍鎮的工作做好。

這個老秦!論年齡,秦振華在當時的市委常委中也是“老大哥”了,他這麼一說,其他同誌也笑笑,說你老秦把楊舍鎮做好了,等於給張家港把門麵建設好了,開會和舉手的事我們代了。就這樣,秦振華還是一天到晚地在鎮上忙著呼風喚雨……

1991年底,蘇州市委在王敏生書記的主持下,正在醞釀全蘇州經濟邁向更高一個台階的宏偉計劃,與之相配套的是下屬幾個縣級市班子的重新配備問題。張家港的班子“一把手”成為王敏生首先考慮的事,因為按照民意和能力,副書記秦振華接此重任沒有問題,但偏偏老秦有個“致命”問題:年齡大了!過年就是56歲了!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縣級班子一把手一般到57歲就要下來。秦振華已經快到“線”了,再提拔他有點不太合適。有人提出不同意見。

怎麼辦?蘇州市委把秦振華的事提到了江蘇省委。

“老秦,你快回來!省委沈書記要到張家港來聽你們的彙報,可能還有跟你有關的事……”一日,王敏生書記給正在廣州學習的秦振華打電話,要他火速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