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章 長江“沙王”沈文榮(1)(3 / 3)

“對,聽聽廠長怎麼說的……”

此時的時針已指向晚間十點多了。沈文榮站了起來,隻見他用一雙炯炯有神的目光掃了一眼整個會場,然後斷言道:“關於這個75噸超高功率電爐項目,我們班子的決心是不變了,理由有五:一、沒有這條生產線,我們沙鋼就形成不了適度規模,就永遠摘不掉技術裝備落後的帽子,隻能當鋼鐵行業的‘遊擊隊’而非正規軍。二、既然要上新設備,就得高起點、高檔次的,能夠填補國內空白的項目才有市場的競爭能力。三、我們沙鋼的實力眼下還是差些,但我們有香港方麵的合資支持,有一個好的合作夥伴我們就變得強大了。四、從中國的鋼鐵工業發展狀況看,收回投資有把握。最後一條是,鋼鐵行業想搞技術改造和新建項目,就得有十年的超前期考慮,否則競爭優勢無法長期。歸總這五條,我們的結論是:要創業,就要有搶、拚、的勁頭。機會稍縱即逝,等是最大的失誤。現在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引進和如何建好一個新型的鋼鐵廠,而非引不引進、建不建的問題。你們說是不是?”

“是!”會場響起一片呼應。

“聲音不夠大,到底是不是?”沈文榮重新問了一聲。

“是!”這下的回應驚天動地,震得長江水波濤疊疊卷起,震得夜空一片繁星閃爍……

接下去是具體的運作過程,也並非簡單易事。當時與香港的合資辦鋼鐵廠在中國國內尚無先例,銀行貸款碰到難題,作為市屬企業,政府必須關注如此大的引進項目。

“沈文榮,你搞的啥名堂?怎麼全是一堆破銅爛鐵呀?”當花費3000多萬美元的引進設備運達張家港後,有政府領導到現場一看,就急紅了眼大聲責問沈文榮。這也不能怪人家,3000萬美元合多少人民幣嘛!你沈文榮怎麼弄一堆沒用的洋破爛呀!

現場的情況確實讓不懂行的人看了心驚肉跳,因為設備全部是拆卸後從英國裝運過來的,而鋼鐵流水線一旦被拆卸後,即使再好端端的先進設備看上去也是“破破爛爛”。為這,沈文榮不知要向人解釋多少遍,並且不得不接受無數人的怒罵--不是明擺著你沈文榮花了國家的外彙,引進了這麼一大堆破玩意!

“假如真是這樣,我也算為張家港建了一個失敗的展覽館。”沈文榮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你瘋了,我看你一定是瘋了!”不少好友離沈文榮而去。他們感到害怕,因為一旦失敗,沈文榮絕無翻身的日子。

然而沈文榮絲毫不感到任何懼怕,照常動員他的幾百幾千農民工為他搬運那些“破銅爛鐵”,又組織專業技術安裝隊伍,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將其組裝成與英國比茲頓鋼廠一模一樣的生產流水線。

“中國農民工非常了不起,你隻要教一教他們,他們個個都是把好手,洋玩意到他們手裏一撥動,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本領了。我們請一個洋工程師幹一天就是幾百美元,而我們的農民工一天掙十幾塊人民幣就把人家洋工程師的活都包了下來。計劃投資4000多萬美元的引進項目,我們最後隻用了3000多萬美元,錢就是這麼省下來的……”沈文榮這樣說。

23個月,從引進到安裝、到一次性投產成功,這是沈文榮在1991年前揮寫的第一個大手筆。這樣的引進項目和規模,一般的建設周期是30個月到36個月,而他更是在沒有請一個外國專家的情況下實現的。所以從“75噸超高功率電爐煉鋼、連鑄、連軋項目”成功後,沈文榮這隻“黑馬”在中國鋼鐵行業就出名了。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全國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經濟建設熱潮,鋼材市場一片紅火,以生產“螺紋鋼”為主導產品的沈文榮的“沙鋼”效益好得不能再好。

見了錢,合作夥伴香港人有些眼紅,說要分紅。剛起步,沈文榮感到特別大的壓力,但此時他已顯出“元帥”風度,於是便道:“現在不能分紅,還有銀行貸款要還。”

香港人就說:“要不新建的鋼廠給你,或者給我。”

這是分家,也是分手。沈文榮心裏陣陣作痛,但這是利益,任何合作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益,所以也不能恨人家。於是他平靜地說:“你開個價,如果我不要,你就得一定要買下。如果我開價,你要,我就給你。”

沈文榮說的這一招很公平,也很絕。逼你必須選擇。既然到了這個份上,朋友也隻能如此了。

最後的開價是:3600萬元人民幣(香港人合資的35%股份那部分股價)。

香港人算了半天,覺得可以,等於比他當時投資合股的2000萬元本金還賺了一些。

合作夥伴把3600萬元拿走了,沈文榮成了鋼廠的真正老板,唯一的老板。兩年後,這位分了手的香港合作夥伴曾經又找過沈文榮,後悔莫及道:“沒想到國內的鋼鐵市場這麼好,當初我真不該把股份退出來。”

沈文榮笑笑,心想:是啊,你要當時不退出股份,我“沙鋼”這兩年至少少收上億元!

“哈哈,生意嘛,有賺有賠,我們還是朋友嘛!”沈文榮一副“元帥”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