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鋼鐵行業,從“將軍”到“元帥”還是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在1992年打了一個漂亮仗後,沈文榮發現,自己現在雖然有了75噸電爐生產線,在國內同行業中技術水平也屬屈指可數,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鋼鐵行業相比,仍有差距。
“對一個有成就的企業家來說,國內爭第一不是最終目的,敢於參與國際競爭才是能耐。沙鋼既有麵向國內,敢與強手競爭的能力,更要有麵向未來,麵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具備抵擋加入世貿組織後麵對發達國家產品湧入中國而造成的衝擊能力的信心,同時還必須具備我們將自己的產品衝向國際,與傳統的鋼鐵列強重新劃分市場格局的實力。”這是沈文榮在上世紀90年代初說的一段話,這話被北京的一位鋼鐵專家聽說後,欣喜而緊張地悄悄對沈文榮說:“你們‘沙鋼’不僅會成為中國的鋼鐵巨人,相信一定會在世界鋼鐵界有立足之地的!你這個沈文榮就成了一名‘沙皇’。”
“沙皇”?俄國那個亞力山大沙皇?最後被列寧時代的紅軍全家處死的沙皇?不不,我不能當那沙皇,我最多當個我們沙洲鋼鐵廠的“沙王”吧。沙洲企業之王!中國鋼鐵界的王者!這我願意當。王者氣派,天下我行。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時代,沙鋼應該有這種氣魄和膽量。這個“王”我願當!
這是沈文榮內心的話,他自己也沒有跟我講過,但所有熟悉他的人都說:“我們的沈總就是有王者之氣!他想成為鋼鐵行業中真正的‘沙王’!”
我們可以從他在那個時期經常向人闡述的主張裏看出他的“王者”之道:用最優良的技術裝備和最優秀的企業管理,實現最高檔的產品質量和最低廉的產品成本,沙鋼要實現“六個創一流”: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指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業,一流的隊伍,一流的分配。
這難道不是“王者”的所思所想所為?
這年炎熱的夏天,沈文榮開始了他從“將軍”升任“元帥”之後的又一大跨躍之旅--瞄準世界一流的鋼鐵生產線,實現一流的鋼鐵企業建設目標。為此,他冒著炎熱,跑到省裏,跑到北京,向有關部門申請上一條全新的、世界最先進的電爐鋼生產線。
“你的75噸電爐已經夠先進了,還想上新線?”
“是的,我要上更先進的!”
“那你想上什麼規模的?上什麼樣產品的生產線?”
“我想上硬質高線。”沈文榮回答。這是他從冶金部一位專家那裏獲得的一個建議。這個建議裏包含著一個巨大的商機:中國金屬製品業那時還很落後,上硬質高線,意味著產業的更加超前和先進。當時這位專家向沈文榮提出後,對市場意識極強的沈文榮來說,如獲至寶,他的那顆王者之心幾乎要跳出來,因為沈文榮清楚:如果這一目標能實現,他的“沙鋼”將在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獨占鼇頭,穩坐“王位”。
“我完全支持你!”沈文榮把自己的想法向正在舉旗大幹的市委書記秦振華一彙報,“秦始皇”的兩個眼珠子一瞪,滿是光芒地大叫了一聲,“張家港人就是要敢幹大事!”
張家港從此“二王”聯手打造這塊長江灘地,勢不可擋!
引進新設備的商務談判開始了。經過考察和調查,沈文榮選擇了德國、瑞士、美國三個國家作為招標對手。這回沈文榮采取了以我為主的引進新思路,即把客人請到張家港來,住在“沙鋼”的賓館,然後再一輪一輪地談判,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談判。
談判的過程都與錢有關,但談判的結果有時遠離了錢的概念,因為談判比的是智慧和藝術,最後的結果與原先的錢數會出現很大的不同。所以外國專家們最後無不感歎道:中國“沙王”為何對技術難題和技術指標如此熟悉?而且如此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