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地處浙江中部,古稱烏傷。有關它的地名,還與一則美麗動人的傳說相聯著:傳言有一個叫顏烏的孝子,此人出身貧寒,卻深知禮義和孝敬之道。那時中原戰亂頻繁,為避戰禍,顏烏和他相依為命的父親都來到江都義烏地域居住,不久父親病重而逝,悲痛欲絕的顏烏因家中一貧如洗,為了埋葬父親,他用雙手刨坑,手指破了,鮮血和著泥土,一群烏鴉被他的孝行所感動,紛紛幫他銜土葬父,烏鴉的嘴傷痕累累,顏烏也因此悲痛欲絕地倒在了父親墳旁……烏傷的地名便取自“顏烏葬父”之說。
義烏當頭,反映了義烏人的傳統美德。然而,為了能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顏氏的後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山耕地,培育和種植出了大批棗樹和甘蔗,從此義烏因盛行製糖業和出產金絲琥珀棗而名揚天下。地處浙中的義烏,舊時山窮水稀,交通閉塞,雖說有錢經商者不願長此駐足,卻也留住了一批曆代官府貶謫的人眾和一撥撥戰亂中的敗將傷卒。漸漸地,義烏成了一個人多地少更窮得出奇的地方。窮則思變,於是,就有人想法將地裏的甘蔗製成糖塊,然後到異鄉以糖換物,再將換來的物品分類,或賣掉變現錢,或做肥料種植糧食。據《義烏縣誌》記載:早在清乾隆時,本縣就有農民於每年冬春農閑季節,肩挑糖擔,手搖撥浪鼓,用本縣土產紅糖熬製成糖塊或生薑糖粒,去外地串村走巷,上門換取禽畜毛骨、舊衣破鞋、廢銅爛鐵等,博取微利,清鹹豐同治年間,糖擔貨倉增至婦女所需針線脂粉、髻網木梳等小商品。抗日戰爭前夕,本縣操此業人數增至數萬,發展成為獨特性行業--“敲糖幫”。
也許北方人誰也沒有見過“敲糖幫”是個什麼樣,但在南方,30歲出頭的人幾乎都見過那些手持撥浪鼓、肩挑貨郎擔的換糖人。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一到農閑,特別是正月過年的那些日子裏,換糖人來得就特別多,幾乎天天能見著。此次到義烏采訪,方使我明白兒時天天盼的換糖人原來竟是今天的寫作對象,這不免讓我記憶起小時候的一幕幕情景。那時,家居鄉下的人過年過節時,總要殺雞宰豬,而餘下的雞毛豬骨頭常常被扔在一邊,老人和小孩則喜歡把這東西撿起來收拾好,一等搖撥浪鼓的貨郎擔來,便可以換一塊甜甜嘴的棒糖、卷糖。如果東西多一些呢,家裏的大人就要從貨郎擔那兒換回些針頭線腦的日用品。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奶奶每次梳頭時總要把梳子上的一縷縷掉下的頭發卷好後積存起來,等貨郎擔來後就拿出一卷卷頭發給我這個大孫子換上一兩塊糖吃。那時我多麼希望奶奶每次梳頭都掉下些頭發。而我奶奶呢,雖然已是90高齡、風燭殘年的老人,可她至今仍保留著積存殘脫頭發的習慣。說來也巧,1999年的春節,當我從義烏采訪完畢順道回老家時,我的奶奶竟又從她的床底下拿出一大卷頭發,說阿明(我的小名),你看我一直把頭發給你留著呢,可現在的換糖人怎麼再也不來了?我趕忙接過那一縷縷花白的頭發,忍不住告訴奶奶,說過去那些換糖人早已不出來了,他們現在做大生意,都富了。奶奶一聽,兩眼一亮道:真是世道變了,過去的換糖人是最苦、最可憐的人哪!
我奶奶的話沒錯,但她老人家不像我這樣有福氣,親眼目睹過去的換糖人現今個個都富得快要流油的景象!
“敲糖幫”?撥浪鼓?如今我還能見得到你們嗎?
當我知道兒時看到的換糖人貨郎擔都是義烏人時,來到義烏的第一件事就想再見一見那二三十年前常常盼望在村頭出現的“敲糖幫”,以及他們手中咚咚響的撥浪鼓。然而我尋覓了多少天後,一直沒有見過一把撥浪鼓(遺憾之際,我特意向當地幹部建議應當將傳統的撥浪鼓當做一個特色產品大為開發。),於是說到了挑貨郎擔的“敲糖幫”。義烏人都笑了起來:現在哪有呀!我們都在擺攤開店辦工廠,誰還幹那行當嘛!其實這一點我也能猜到,隻是因為到了義烏,到了撥浪鼓的故鄉,它勾起了我兒時對“換糖人”的那份特殊感情,在今天日日嚐慣了冰淇淋和雀巢咖啡之餘,很想再嚐一次闊別了幾十年的正宗的義烏青糖塊。義烏人又笑了,說我們現在可以給你搬來很多很多糖,卻還實在沒有哪家能一下給你拿出一塊當年換雞毛的那種糖塊了。我聽後雖然多少有些遺憾,但在看到當年的換糖人如今家家富裕、戶戶小康的新景象,心中仍然興奮為多。
但我還是有一個要求,就是要親自到一趟廿三裏,看一看這個曾經是撥浪鼓和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發源地。
廿三裏在義烏一帶名氣很大,由於它同周圍5個集鎮的距離在舊時均為23裏路,故而得名。眼前的撥浪鼓發源地,與我想象中的小鎮差距實在太大。你看那數公裏長的寬闊大道,主人說最寬處有36米;再看大道兩邊全是清一色的嶄新樓宇,均有四五層高。“從路麵到樓房,都是農民自己花錢修建的。”主人不無自豪地告訴我。
就是這個以往隻有一條小街的撥浪鼓故鄉的小鎮,如今僅集鎮麵積就達四五平方公裏,本地城鎮居民人數達兩萬多。加上1萬多外地打工者,集鎮人口已超過3萬人。近千個大中小私人企業密布全鎮,組成了已具現代化規模的浙中名鎮。據說,小鎮上的一塊四五十平方米的地基,現今售價在30萬元以上。如果在好地段還不止此數。當我跨進鎮政府的大院,抬頭仰望正麵聳立的辦公大樓時,我馬上為京城的“部委樓”叫屈,因為廿三裏的鎮政府大樓好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