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9章 崛起在田埂上的中國“曼哈頓”(2)(3 / 3)

與義烏市現任領導見麵時,已經不是我所想獲得的那種表麵文章了。然而題目出給這些年輕的市領導時,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胸有成竹地解答了我的疑慮與擔憂。他們告訴我,在他們這一任目前集中最多精力的就是在今後的5年內,更好地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並切合本地實際,堅定不移地實施“興商建市”的發展戰略,依托已經形成的專業市場優勢,把義烏市建成一個具有相當現代化水準的中等城市。具體而言,便是要在進一步加快義烏市區建設進程的同時,重點加快蘇溪、廿三裏、佛堂和上溪4個衛星鎮的建設。“那時,我們的義烏城區由於4個衛星鎮的介入與並合,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全市鄉村行政區將向衛星鎮集攏,而衛星鎮與衛星鎮之間,衛星鎮與中心城區之間實行輕捷快道相聯接,整個義烏鄉鄉村村,圍繞中心城區組成一個相互映輝、相互作用的網狀構築,從而形成合力互動的巨大發展態勢。那樣我們傳統意義上所擔心的城鄉差別便將真正消除,農民與市民之間不分彼此……”趙金勇書記跟我說這番話,是在他辦公室一邊揮毫時不假思索的坦言。我當時聽後內心有種強烈的震動--來自我想象之外的那種震動。我覺得在一個地方能看到某種繁榮的景象並不太費勁,費勁的是我們常常聽不到當地的決策者們高屋建瓴的思想。

義烏決策者那充滿時代色彩和無限激情的高屋建瓴思路,改變了我原先想進入世外桃源式的農民莊園,不得不回首折身,領先進入義烏領導者為我展示的他們的那個未來世界。而這不由得使我聯想起1997年的那個冬季。在那個冬季裏,我用近一個月的時間走遍了美國東部的幾座重要城市,那裏有記錄當今世界最強大國家發展的曆史軌跡。我因此到了美國本土民族與英國茶商浴血抗鬥的波士頓,也因此到了華盛頓簽署《獨立宣言》的費城,後來是在白宮前的獨立廣場上我走進了林肯紀念堂,最後才久留於紐約。麵對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我努力尋覓著一個答案:到底是什麼使一個僅有兩三百年曆史的民族,能在短時間內發展得如此迅猛?靠的東西很多,有外在的,更有內在的。但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每一段美利堅的強國曆程,都總是有一位用中國人說的話叫做“明君”。我們熟悉華盛頓,熟悉林肯,但遺憾的是我始終沒能搞清楚是誰締造了紐約的曼哈頓島。當我站在“帝國大廈”俯視森林一般的樓宇和樓宇之間那湧動的車流人流,我唯一特別想知道的是誰締造了這個世界之最的商都?我當然知道商業的力量可以推動城市建設的發展,我當然也知道市場可以營造繁華氛圍,然而我想尋求那個締造了這座世界商都的領導者與開拓者,但我沒能做到。可這並不意味著鎖斷我進一步思考:中國的建設與曆史進程難道不是因為一朝“明君”一朝繁榮嗎?

義烏人應該感到慶幸,他們在每一個重要的曆史階段都相應獲得了這種可能。改革開放20年,義烏市場18年,從謝高華那一任算起,義烏的領導已經換過數任,百姓們心裏清楚,哪個時期發展最快,便必定有一位人民擁戴的好領路人。今天義烏在跨世紀的重要時期,又恰值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向譽滿神州的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的階段,今天的義烏人民自然把眼睛投向了他們今天的領路人。

顯而易見,像義烏這樣一個社會實力和人民生活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的地區,如何順時應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擺在現任班子麵前最重要的課題。在挑戰麵前,班子的頭腦始終是清醒的,他們高擎“再創業、再發展、再提高”的旗幟,沒有一天放鬆過肩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