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總有那麼多人在立誌的過程中十分盲目。他們並不了解自身的基本情況和現實條件,人雲亦雲,人好我好,善於跟風,東撞西碰,好比拿斧子去砍石頭,把鋼針去上螺絲,結果往往是事事不如意,行行不順心,一生隻能在哀傷無奈中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地度過,這樣的徒勞和結局令人歎息。
但要全麵認識自我也並非易事,特別是有的人受到自身閱曆的局限,在分析問題上有欠全麵,甚至是謬誤的,在立誌上就容易走入誤區。例如,個別少年看了武打片之後,便萌生了學習武藝的想法,要學那江湖豪傑飛簷走壁劫富濟貧等。結果沒有好好地去讀書,整天舞舞跳跳,耽誤了自己的可貴光陰和美好前程,數年以後方恍然大悟,卻悔之不及。因此,作為孩子的家長或老師,應該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正確引導,指導他們全麵認識自己和樹立切合實際的誌向,以便使之揚長避短,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在優勢,為將來的遠大目標的實現提供決定性條件。
至於成年人在立誌方麵,由於閱曆的豐富,他們的理想就趨於客觀和理智。但理想本身就是一個相對遙遠的目標,是一個探索式的過程,有很多情況和問題有待逐步認識和把握。所以,成年人在立誌上,也有必要向成功人士和行家學習,借鑒大量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盡量避免盲目從事。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然,廣納別人的見解也不一定完全是好事,因此不可盲從,應在多種觀點中理性地做出正確的取舍,這也是立誌中最關鍵的一環。
論到樹立誌向,什麼樣的誌向才是偉大的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一位世界名人的座右銘中獲得答案,那就是愛因斯坦的名言:“有些理想曾為我們引過道路,並不斷給我新的勇氣以欣然麵對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陶鑄同誌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一個人的理想,是為多數人的利益,為社會的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促進作用,也就是說,合乎社會曆史發展的規律,就是偉大的理想。”其實,中國古代有位叫孟子的仁人誌士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從名人名言中,我們可以窺見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的奧妙,其對我們立誌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理想要符合個人和社會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是立誌時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任何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誌向隻會得不償失,最終玩火自焚。而一個造福人類的誌向,必然在人類的曆史軌跡中散發光亮,把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彰顯得無比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