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出山之後,忠心耿耿地為朱氏政權效力,積極為朱元璋出謀劃策。他為朱氏製定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而朱元璋得到劉伯溫的輔助,真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劉伯溫為他定下的戰略、戰術行事,先用誘敵之計大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於公元1363年在鄱陽湖與陳氏決戰,將其勢力徹底消滅。第二年,又依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接著,朱元璋派兵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大都,同時準備在南方稱帝。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是為明太祖。為朱氏平定天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伯溫,作為開國元勳之一,被任命為禦史中丞兼太史令。為了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和巨大功勳,明太祖還下詔免加劉伯溫家鄉青田縣的租稅。這是處州地區唯一不加稅的一個縣。不久,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洪武三年,劉伯溫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至此,劉伯溫本人的事業和青田劉氏家族的發展,都如日中天,達到了最輝煌的鼎盛時期。
由諸葛亮和劉伯溫的成功曆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隻有特殊才能和遠大抱負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要想獲得更大的成功,還必須及時抓住發揮才能的大好機遇,在奮鬥中為人所用,從而創造一番屬於他人也屬於自己的不凡事業。試想,如果劉備那樣識千裏馬的伯樂“三顧茅廬”了諸葛亮還是無動於衷、朱元璋那樣的明眼人邀請劉伯溫出山但他還是視而不見的話,諸葛亮和劉伯溫找到發揮個人才華的機會就會微乎其微,很難成就一番彪炳千古的大事業,可能就是人們眼中的兩個凡夫俗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