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道德經中的智慧(1 / 3)

前麵說了那麼多陰陽五行的知識,從本章起我們正式來講道德經,看看這本千古奇書到底蘊含什麼為人處事的智慧。《道德經》共81章,共計五千多字。但通讀《道德經》我們不難發現,好多章節的內容是重複的。所以在這裏不逐章講解,以歸納總結方式來解讀《道德經》。

第一節辯證的陰陽哲學觀

通讀《道德經》對陰陽二字提及甚少,但如果對陰陽知識有所了解的話,不難發現《道德經》中無處不在說陰陽的。《道德經》第二章就有對陰陽的論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恒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這裏哪有陰陽啊,一個字都沒看到嗎?惡與善、美與醜、高與下,這些難道不是陰陽對應的關係嗎?所以說不是沒有,隻是你沒發現而已。在老子的觀點裏,事物的發展都從無到有,無就是太極的狀態,有便產生了陰陽。一物一太極,一物一陰陽。每個事物都有它對立的兩麵性。這就是陰陽的關係。事物的最初的狀態是不分陰陽的。但是由於社會的進步,人們認知的增加,才分辨出好與壞,善與惡、貴與賤。萬物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負陰抱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都是在追求美得一麵厭惡醜的一麵。但陰陽關係是在不斷變化的,陽極陰生,陰極陽生。所有事物過分追求都會有弊端。拿一把刀來說,不夠鋒利切不了菜,太過鋒利也會傷到人。

這些道理無不是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在老子的思想裏,無永遠是最安全的狀態。所以道家總講無為。因為無中生有就有了陰陽的關係。人們對陽的過分追求陽的部分就會承受其陰的一麵。名利永遠都是把雙刃劍,在你得到同時都要承受它對應壞的一麵。陽的的東西追求的太多,必將打破原有的平衡關係。我們前麵在講陰陽的關係早就說過,事物的陰麵不是為了折磨你,是在提醒你,讓你知道收斂,把陽氣收回來。陽永遠是動、永遠都在耗損能量。

所以中國常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事物發展到頂點就會有傾覆的危險。中國人深知此理,永遠都是抬高別人貶損自己。自己的子女叫犬子,老婆稱賤內,總是無能無才掛在嘴邊。因為低調永遠是最安全的。月圓必缺,否極泰來。這都是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是七七八八,吃飯吃七八分飽,什麼事總是要留有餘地。永遠不會追求十全十美。這就是中國所講的中庸之道。孩子取名有叫亞軍的但沒有聽過冠軍的,過壽一般過59歲,很少過60歲。在農村家裏人給孩子取小名都是阿貓、阿狗,好生養。其實這些道理都在我們生活裏。隻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古代的帝王總是孤寡自居,。王興兵討伐之時,總會找這樣那樣的道理,搞得自己是多麼無奈才這樣做,永遠把自己放在一個低的位置。皇帝永遠稱九五之尊,因為九六就陽極陰生,他們比我們更通此理。所以說做老二永遠最安全,老大永遠有風險。槍打出頭鳥,所以老子說自己有三寶,一寶就是不敢天下先。如果非要做老大該怎麼辦呢,古代也有好多例子。劉邦打敗項羽以後。好多人就讓他稱皇帝,劉邦在三推辭,說自己無德無才不能勝任。大臣也明白他的心思就再三勸說,說是為了天下蒼生讓他做這個皇帝,最後他才答應了。難道他不想當這個皇帝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才是做人得智慧啊。所以在《道德經》第二章最後說,聖人深知事物無中生有的道理,每當自己處於有的位置,立馬又回到無得狀態。永遠不追求名利,功成而不自居。,這樣才是長久之道啊。

不分陰陽的狀態就是太極的狀態,中國人對此最擅長。你到人家來,問你喝茶還是和咖啡,都說隨便,隨便不就是太極的狀態嗎?你說茶葉不好咖啡也不好。說了就分出了陰陽。這也中國所謂的中庸之道,永遠守中。談話做事永遠都是隨便的態度,無所謂,這些思想影響中國人幾千年。但我們理解都是形式,真正做到陰陽不分離還需要我們修煉。修煉我們心胸。人生有順境有逆境,我們的得失心太重,但有的人卻能處變不驚。順境是陽、逆境是陰。你如果對兩者都以隨遇而安的態度去應對,不就是不分陰陽嗎,每個人都會追求順利,那也是對陽的過分追求。老子說貴以賤為本,賤就死陰啊。每個人都在舍本逐末。這些道理看似簡單,實則難以領悟,需要我們好好去揣摩。

第二節柔弱勝剛強

關於柔弱勝剛強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天孔子去向老子問道,孔子見到老子,還沒等到孔子說話,老子張開嘴巴讓孔子看,問孔子有什麼發現。孔子搖搖頭,老子又伸伸舌頭,在指著自己脫落的牙齒。原來老子是想告訴孔子,自己年邁牙齒雖然脫落,但舌頭還能自由的活動。我們又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老子是想告訴孔子,柔弱的東西永遠比剛強的東西保存的長。

其實柔弱勝剛強的例子在《道德經》中有許多,老子以自然現象來啟示大家,道法自然嗎,自然之道就是天地之道也就人之道。我們從自然現象中能得到很多啟示。那我們到底如何來理解剛與柔,說到底也就是一陰一陽,陰主靜主柔弱,陽主動主剛強。世間萬物彎曲柔弱總能長久,剛硬的東西總是易碎易斷。人活著時候肢體協調,死了就僵硬。男人是陽,女人是陰,女人的壽命都比男人長些。烏龜為何能活千年,因為他很少活動。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得出一個道理。陰性東西總比陽性的保持的長久。這也是我們說的柔弱勝剛強的道理。世間一切急躁、亢奮的東西,永遠都是曇花一現,那種緩慢、遲鈍的東西才是長久之計。這是萬物的通性。做大事的人永遠不急不慢,處事泰然,走路如背負高山一般。有點成就就拿出來炫來炫去,生怕人家不知道,永遠都不長久。人活一口氣,靜則氣聚,聚則長久。我們家鄉有個說法,小孩子生下來有的雙手總是握著拳頭,有的則是雙手散開。握著拳頭說明知道收,不握則是散。所以我看小孩子三歲看到老。所以聖人根據一些微小的細節變化就能事情的發展趨勢。陰主靜陽主動,陰是陽的物質基礎,陽永遠都是在耗損能量。燃燒越快,存在的時間就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