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經》中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在這裏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像水一樣不爭不搶,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完美,但有幾個能明白不爭的智慧。水往低處流,人總是會同情弱者。海地勢低窪才造就了百川來彙。誰都不喜歡精明之人,看起來愚愚笨笨的才是有福氣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在追求心理的平衡,每個人都會嫉妒,這是人的天性。看著你比他哪方麵好,他就回去詆毀你。說你這樣那樣的是非,達到自己的心理平衡,世界沒有聖人,誰都一樣,這就是現實。那種有啥子永遠低調不張揚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有的人本來很有錢,總是穿的破衣爛衫,你會覺得他笨,其實這才是正真的智慧、所以老子才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好的東西看起來總是顯得不足。每個人都在追求完美,有誰知道正是有缺陷才造就了偉大,維納斯正是因為斷臂才顯得他的珍貴。那些看似無用才是真的有用。《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顆千年老樹,每到過年就有好多人來觀賞,有一天一個木匠跟他的徒弟也來觀看,徒弟看著這顆大樹讚歎不已,但是師傅沒看一眼,他問師傅為何。師傅說這棵樹材質一點用都沒有,做不了家具連板凳也做不了。這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看似它一無所用卻能保存千年,那種材質好的早就被人砍伐掉了。人跟人之間為啥有那麼矛盾,都是陽氣相撞的結果。聖人永遠都是處於無得狀態,在他眼裏不分陰陽,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聖人如孩童也。老子理解的善,並不是小恩小惠,善是一種無為的狀態不爭不搶如孩童般天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三節舍得的智慧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現在人就是什麼都舍不得,現在人都隻會做加法運算都忘了怎麼做減法。《道德經》“為學日增、為道日減,減之又減,以至無為。”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懂,電腦新裝的係統運行很快,但是後來不斷的安裝程序,感染病毒,後來越來越慢。我們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當我們長大了,我們分清了陰陽,追求越來越多,我們過得很累,當我們到50歲以後感覺並不是我們想要,我們開始慢慢放下。我們一輩子總是先做加法後來做減法的過程,所以人常說老人如孩子,那是因為他們放下啊,沒有那麼多欲望。
《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忌圓滿,月圓必缺。老天是最公正的,你長相好、事業好,肯定情感、健康不如別人,你身體好、性格好,家庭和睦你工作事業肯定會有所欠缺。我們看到電視好多明星,你看他們都是光鮮亮麗。輕而易舉就能賺到百萬元,但有得就有失,他們沒有隱私,生活在放大鏡下。再有明星婚姻子女都不是那麼完美。我們總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但總沒有看到自己已經擁有的,不要把一切事情都想得理所當然,從來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什麼都想要。老天不是你家親戚。中國人常說吃虧是福,現在還有多少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你在這邊吃了虧,其他方麵就會給你補上。我們為什麼過得如此的不幸福,現在社會貧富差異太大,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是因為我們心裏有落差,太多的攀比讓我們過得不開心。你不是別人,你怎麼知道別人一定過得快樂呢,隻是大家總是把好的展現出來而已。他得到的財富比你多,但你有個健康的體魄,孝順的子女,大家現在都喜歡把自己短處跟別人長處去比,人比人氣死人啊。每個人都在追求完美,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事情,在你得到同時永遠在失去,所以我們要懂得舍得智慧。《孫子兵法》有雲“將欲取之,必先欲之。”事物都有其兩麵性,你得到同時同樣也在失去。現在社會科技信息發展迅速,在給你帶來便利同時也會給你帶來困擾,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當別人都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現在我還在用那種古董手機,你或許會說我傻跟不上時代,我還說你傻呢,你舍去繁華就能得到一份清淨,你舍去夜夜呻歌就能得到一個健康的體魄,你舍去外麵的燈紅酒綠就能得到一個和諧完整的家庭,你舍去一份錢財就能得到一份人氣。人生要學會做減法,但我們從來隻會做加法。
第四節事物的發展規律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特定的規律,縱觀中國曆史,一個王朝的曆程都是從發展到鼎盛在到滅亡。。在看看人一輩子,從青年到中年在到老年,花草樹木也是這樣,發芽、開花、結果。萬事萬物的發展都離不開這個拋物線,,都是從發展興起狀大在到衰亡。如果從物理學看,就是一個能量積累與爆發的過程。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上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會江河。什麼事情的發展都有個過程。所以老子主張天下之事先從簡單做起,積蓄能量。順應事物的發展,自然水到渠成。什麼事情都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能量積蓄夠了,還有個時機的問題。世間萬物各有不同,發展軌跡各不一樣。總有個時節的問題。有的樹木是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有的則是冬天開花春夏結果。萬物各有不同,何況人呢。現在人都是活著太急了,看著別人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就急的熱窩上跳,不過也是人之常情。事情是急不來的,還沒到你開花的時節你如何強出頭。世間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機會總是有限,老天不會讓所以人同時幹一件事情,要不世界就論套了,事物總有先後,越急越壞事。看著別人事業有成,可能你心裏不平衡。但老子告訴大家,先得東西不一定好的。花開的早自然凋謝的快,唐初四傑王勃,從小天資聰慧,小小年紀就能作詩檄文,十幾歲就寫出了《滕王閣序》這樣千古絕唱,但不到30歲就死啊,天妒英才、過慧易夭啊。過早綻放、過早消亡。現在家長生怕孩子長得不好,補這個補那個,所以現在孩子比以前發育早很多,十幾歲小姑娘長得特別成熟,這些都是畸形發展,揠苗助長。好的東西永遠是慢的,大器終須晚成,能量積蓄越足,綻放就越長久,何必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