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感冒,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部症狀為主要表現,如鼻塞、流涕、打噴嚏,也可伴有咳嗽、咽痛、頭痛、畏寒、發熱等。多發於冬、春季節,如無並發症,一般5~7天可自愈。感冒發病率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有時會引發局部地區流行,應積極防治。
【按摩治法】
按揉鼻旁迎香穴,使鼻部有通氣感,然後以中指推擦兩側鼻翼,至發熱為度。
【健康提示】
(1)從前發際開始拿揉到後枕下風池穴(枕骨下兩旁凹陷中),再向下捏拿頸項部6~9遍,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度。
(2)用力推第7頸椎下大椎穴及背部脊柱兩側。拇指按揉大杼(第1胸椎下旁開1.5寸)、風門(第2胸椎下旁開1.5寸)、肺俞(第3胸椎下旁開1.5寸)。提拿肩井(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以局部酸脹為度,微微出汗為佳。
(3)按揉肘部曲池穴、虎口間合穀穴約1分鍾。最後搓抖上肢,從肩至腕部,反複操作3~6遍。
(4)平時注意耐寒鍛煉,從夏季開始即堅持用冷水洗臉,增強鼻腔對低溫、寒涼的適應能力。
(5)流行性感冒症狀較重,應配合針灸、藥物同時治療,方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咳嗽
咳嗽是呼吸道十分常見的臨床症狀,可見於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長期反複咳嗽還會導致胸痛、心慌等。早期配合按摩治療,可以使咳嗽早日痊愈。
【按摩治法】
(1)患者正坐或仰臥,術者兩手拇指分別按揉其肺門穴(胸部正中線旁開1寸,與胸骨柄、體結合部相平),以有酸脹感為度。同時用中指或拇指、食指摳壓胸骨柄上窩的天突穴約1分鍾。然後雙手掌重疊,用掌根著力於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緩慢揉動約半分鍾。接著雙手仍重疊,從膻中到胸骨劍突向下用擦法操作約30次。
(2)術者用拇指點按胸部兩則鎖骨外下方中府穴1分鍾。然後再指掐大椎穴(患者可以將上肢向後,用中指自行操作),約1分鍾。
(3)患者正坐或俯臥,他人用擦法施於其脊背兩側約2分鍾。用一指禪手法推按大椎、身柱(第3胸椎)、風門、肺俞,每穴1~2分鍾,以酸脹為度。
(4)如果伴有頭痛、輕度惡寒或發熱時,可用拇指用力點按合穀穴,並按揉腕上列缺穴,各1分鍾。病期宜清淡飲食,少鹽、少糖。多喝水。忌吃生冷、酸辣、魚蝦等食物,不食或少食油煎食品。
【健康提示】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發病緩慢,病程較長。主要表現為咳嗽、痰多、喘息,寒冷季節病情加重。
【按摩治法】
(1)患者仰臥,術者在其兩乳間的膻中穴()、中府穴、中脘穴(臍上4寸)行一指禪推法,以得氣為度。
(2)患者取坐位或俯臥,術者先拿捏其風池、天柱穴(後發際正中旁開1.3寸)2~3次,再用捏法在大椎穴來回搓動,以局部溫熱為度。
(3)由他人經常代為按揉後背風門(第2胸椎下旁開1.5寸)、肺俞穴()、脾俞(第11胸椎下旁開1.5寸,),手法由輕到重、快速輕柔。每穴操作1分鍾。
(4)以輕快柔和的手法按揉太淵(腕橫紋拇指側凹陷中)合穀、列缺等穴,每穴1分鍾左右,以得氣為度。
【健康提示】
(1)按摩對本病治療效果滿意。但本病病程較長,若患者體質較差則取效較慢,要有恒心、決心和信心,並注意鞏固療效及綜合治療。
(2)保持居住與工作場所的空氣清新,積極預防感冒等各種呼吸道疾病。
(3)適當進行太極拳或快走、慢跑等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
(4)飲食要清淡,不吃或少吃肥甘油膩及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免疫防衛功能低下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冬春季節多發。常見過敏源有植物花粉、動物皮毛、魚蝦、酒類、藥物、油漆、汽油等日常用品。發作時表現為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嚴重者可見口唇紫紺的缺氧現象。長期反複發作者,常可並發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按摩治法】
(1)患者取坐位或仰臥,術者先點按其胸骨柄上窩天突、中府穴,再從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緣自上而下推橋弓(即鎖骨上窩缺盆穴)20~30次。先做一側,再做另一側。
(2)患者仰臥,術者用一指禪推法從其天突穴至肚臍,重點指壓天突、膻中、中脘等穴。橫擦前胸部,從鎖骨下緣開始到第12肋2~3遍。
(3)患者俯臥,沿脊柱直擦大椎穴到腰骶部2~3遍。用一指禪手法推按大椎、定喘(大椎穴旁開0.5~1寸)、肺俞、脾俞(第11胸椎下旁開1.5寸)、腎俞穴(第2腰椎下旁開1.5寸),每穴1~2分鍾,以酸脹為度。
(4)患者取坐位或臥位,術者直擦其上肢的內外側,以透熱為度。再從肩部到腕部拿上肢,理手指,搓、抖上肢。
(5)經常按揉足三裏(外膝眼直下3寸)、豐隆穴(外膝眼與足外踝連線中點),以酸脹為度。
【健康提示】
(1)支氣管哮喘一般病程較長,反複發作,頑固難愈。按摩療法對輕、中度哮喘療效較好,有宣肺平喘、利氣化痰之效。重型哮喘合並感染者,應配合藥物及其他方法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2)患者可進行自我按摩和足部按摩。
(3)鼓勵患者開展太極拳等鍛煉活動,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
(4)飲食搭配合理,避免過食肥甘油膩及酸辣、海鮮等食物,力戒煙酒。
(5)患者應注意盡量避免接觸各種已知的過敏源。
肺氣腫
肺氣腫是指肺泡(包括肺泡管、肺泡囊)持久性擴大並伴有肺泡壁破壞的病症,多由長期吸煙、空氣汙染、矽肺、慢性支氣管炎等造成。早期肺氣腫可無明顯不適,隨著病情的加重可出現反複咳嗽、咯痰、胸悶,氣短、氣促、活動後呼吸困難等症狀,寒冷季節加重。
(1)患者仰臥,術者用兩手拇指分抹法沿其肋間隙自上而下、由內往外施術5~8遍。然後用中指揉天突、中府、膻中、中脘等穴,每穴約l分鍾。
【按摩治法】
(2)患者俯臥,術者坐其一側。用輕快的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分別施治於其風門、定喘、肺俞、膈俞(第7胸椎下旁開1.5寸)、脾俞、腎俞穴,每穴約l分鍾。然後用小魚際擦背部脊柱兩側,沿命門(第2腰椎下)、腎俞橫擦腰骶,以透熱為度。最後用虛掌自上而下拍打背部3~5遍。
(3)用拇指經常按揉兩側上肢的尺澤(肘橫紋正中靠拇指一側)、孔最穴(尺澤穴直下5寸),每穴約l分鍾。
(4)患者取坐位,術者先在其麵部用兩手拇指由印堂穴向上抹至神庭穴50次;再由眉頭沿眉梢分抹50次;接著按揉太陽穴50次;然後從頸項兩側胸鎖乳突肌前緣抹至橋弓穴約20次;最後拿兩側風池、肩井穴各3~5次。
【健康提示】
(1)避免誘發因素,防止煙塵等刺激性物質的吸入。
(2)防寒保暖,預防感冒。
(3)注意休息,避免疲勞。
(4)飲食要富於營養,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不吃易產氣的食品,防止腹脹、便秘影響呼吸。
(5)適當進行戶外鍛煉,不斷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抗病能力。
高血壓
高血壓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指標,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麵紅目赤、心悸、情緒急躁等,緊張或勞累後加重。
【按摩治法】
(1)用一指禪推法從印堂穴直線向上至發際,往返操作4~5次。由印堂沿眉弓至太陽穴,往返操作4~5次。從印堂穴逐漸下移,經一側睛明,繞眼眶施術,每側3~4次,兩側交替進行。再用揉法從一側太陽穴經前額至另一側太陽穴,往返操作次。然後用抹法在前額及麵部施術。
(2)在頭部自前上方向後下方,用掃散法摩擦頭皮,每側約20~30次。
(3)沿頸側胸鎖乳突肌自上而下推橋弓,先左後右,每側約1分鍾。
(4)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摩腹,配合重點按揉中脘、神闕、關元等穴,約10分鍾。
(5)在頭頂部自上而下用五指拿法,至後項部改用拇、食、中三指拿法,其間重點按拿百會、風池。再沿頸椎兩側拿至大椎穴兩側,用大小魚際在背部橫擦至腰部命門、腎俞一線,以透熱為度。
(6)上肢點按肘關節部曲池穴,下肢按壓三陰交(足內踝高點上3寸)、湧泉穴,以透熱為度。
【健康提示】
(1)合理膳食,限製脂肪和鹽的攝入量。
(2)適量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3)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緊張。
【健康提示】
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