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 3)

可見名人並不是為了醜而製造醜聞,他們想從醜聞中取得利益、快樂和名譽。其實他們的名望、醜聞和他們的人一樣靠不住,真實的他們不一定與他們的名望相符,也不一定像醜聞中的他們那麼醜。如果他們肯以真麵目示人,也許會可愛得多。

這個世界之所以永遠不會寂寞,就因為每個時代都會有許多名人。隻要有名人,就不愁沒有醜聞。老百姓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戲好看……

當今罵壇

當今這個熱鬧非凡的世界有足壇、泳壇、文壇、歌壇、影壇、棋壇、曲壇、劇壇、騙壇,還有一個罵壇。這個壇那個壇,似乎都離不開罵壇,比如足壇,我曾經說過,足球也可稱作“罵球”:眼下中國人還有誰不敢罵或不能罵它呢?罵罵中國足球幾乎成了一種時髦,筆罵、口罵、雅罵、野罵、笑罵、怒罵、真罵、假罵、單芎、群罵;小罵大幫忙,大罵不幫忙,指桑罵槐,不罵白不罵,罵了也白罵,白罵也罵。不論&歡不喜歡足球的,懂不懂足球的,不論在什麼地方積存的火氣,都可以撒到足球上。借著罵足球可以罵領導腐敗,罵工廠倒閉,罵拖欠工資,罵物價上升,罵通貨膨脹,罵社會、罵人生、罵命運、罵同事,罵路人,罵家人,罵富罵窮罵賭罵娼罵天罵地罵一切!這隻是當今罵壇的一景。

當你被擁擠在秩序混亂的火車上、公共汽車裏,被困在視航班誤點為家常便飯又不肯及時作出解釋的候機大廳裏,當你走在大街上或進了商店,尤其是被夾裹在自由市場的人潮熱浪之中,很容易領略到中國罵壇的風光。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八九,而當下似乎人人都頂著一腦門子官司,不罵不說話。

千萬不要以為當今罵壇隻是在靠一些粗人或“下流社會”在支撐。有些雅人和“上流社會”有身份的人同樣會罵。或者蔫壞損地罵人不吐核,或者赤裸裸地張口就是國罵。甚至一些名氣很大的時髦女士,在公共場合張嘴就是粗話,髒話,而且罵得那樣順澝兒,那樣自然,那樣有風度。讓人感到傳統的國罵反而更襯托出新潮女郎的現代氣派,髒話就應該屬於上等人,粗鄙和高雅是那樣般配。罵街簡直成了一種時髦。

據報載在某裡發達國家,罵人正在變成一種新興的大有前途的職業。倘你憎恨某人,又不想把他殺死擔負法律責任,就去雇請一個罵壇高手。這些髙級罵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女的,女的撒大潑罵起人來更具殺傷力。她們“罵”到成功,把雇主憎恨的人直罵得昏頭轉向,兩眼發黑,口吐白沫,甚至會氣死過去。中國罵壇已將此定為引進項目,第一步是先生產出罵人娃娃。你出門可隨身攜帶,看見誰不順眼一捏娃娃大腿,娃娃便汙言穢語,大罵不絕,兜頭蓋臉地將對方淹沒在罵聲之中,直到你出完了氣為止。

為什麼罵人會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呢?社會學家們總結#許多原因,比如:現代生活緊張、快速、壓力大、競爭激烈,而且有許多不公正、不合理,有人用罵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失意,“一罵解百愁”——簡單實惠,且不用承擔任何風險。有人活得太累、太壓抑,便用最原始的粗話資泄。可見罵壇人物也有許多令人同情之處。但有人活得春風得意,則用罵來炫耀自己的氣勢,表現瀟灑和玩世不恭。一切都在變,都在轉換,沒有信仰,沒有神荃的東西,還有什麼不可以否定、不可以罵一罵?罵壇活躍也可理解為現代人的一種浮躁病。現代疾病五花八門、防不勝防,不治之症越來越多,稍神病人越來越多,報紙竟用這樣的大標題來提醒人們:《小心!精神病人就在你身邊》,更年期越來越長……誰敢說罵手如雲不是社會的一種病態?有人是被病“拿”的,或者病態般地生活在髒話中。

最近國內許多報紙轉載了據稱是國外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說罵人有好處,可平衡心理,有益健康。但沒有解釋對被罵的人會怎樣?我想是有害無益。罵者舌上有毒,聽者耳朵染毒,其毒攻心,人不安生,社會也不會安生。

倘若人們為了自己的健康都大罵特罵,無時不罵,無處不罵,那世界成什麼樣子?那中國足球隊就應該獲得“挨罵大獎”或“有益中國人健康特獎”!所謂罵街能解氣,那是指罵木頭,罵沙袋,對方不還嘴你自然可以消氣。倘是罵活人,你有來言,他有去語,或者碰上了更厲害的角色,由單罵變為對罵,越罵火氣越大。氣傷心,怒傷肝,於身體何益之有?迎風撒黃土或迎風吐唾沫,必然也會弄髒自己的臉。

罵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會壞事。敢罵、植罵者往往和邪惡、貪欲相等。被罵臭的恰恰是他們自己。因此奉勸這些人趕緊治理自己的嘴巴,管住鬆散髒亂的長舌。

不便方便

人們習慣於把排泄糞便稱作“方便”。把去廁所稱作“去方便一下”。每個人到一定的時候不“方便”都是不行的,它是生命機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一環。在人賴以生存的吃、喝、拉、撒、睡五項活動中,它占了兩項。可見其重要性。

也許是為了顯示這種重要性,現在進廁所的手續變得複雜了,先交費,再領兩張便紙,然後才能進去。不論你被憋得臉青了還是腔直不起來了,沒有錢是不能進的。

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的提高,拉屎撒尿也有了價洛,有的每次兩角,不限時間。有的還帶岑頭,一角五分或兩角五分,掏錢找錢就更麻煩廣。

有位老先生頭一次要南下旅遊,臨行前朋友們熱心為他出主意。有人建議他帶兩套睡衣,不管天氣多熱,不管1、'榻的地方看上去多麼幹淨,必須穿睡衣陲覺,不得讓皮膚直接接觸被褥。不得用浴缸,隻能站穀淋浴。萬一不小心染上點難以啟齒的病,回來向老婆孩子怎麼交待?把老頭嚇得夠嗆,真想買美國睡袋帶去。

他問我有什麼建議,鑒於他的前列腺不太好,尿頻、尿急,我建議他口袋裏多帶零錢,單人上街不要帶大包,不可采購東西過多。因為車站、碼頭、大商場、遊樂場等許多人越多、外地人越多、背包的提兜的人越多的地方的廁所,都收費。而且隻管要錢不管存包。你如果帶個大包,掏錢的時候得把包放下,交完錢再背起來,進了廁所又、怎麼方便呢?這麼費勁,這麼麻煩,有尿頻、尿急症的人受得了嗎?如果隻帶一個輕便的長帶小包,必要時可掛在脖子上或用牙咬住,騰出兩隻手幫助自己,豈不方便?

老先生從南方回來後特意打電話向我道謝:

“唯你的建議最實惠,一出去才知道自己真的老了。羅森柏說人老了有四個步驟:忘了別人的名字,忘了別人的麵貌,忘了把拉練拉上來,忘了把拉練拉下去。我原以為自己剛到第一步,進了幾次收費廁所突然達到了第三步。”花錢買“方便”,據說不在“亂收費”之列。

根據有三:

―、外國有收費的廁所“外國”這兩個字是很厲害的,一打出這張招牌仿佛就能堵住許多人的嘴。當今的時髦青年喜歡一首順口溜:“吸鬼子煙,喝威士忌,得艾滋病,繡外國蜜。”連得外國的不治之症都是一種時罨、一種與眾不同的高級標誌,還有什麼外國的東西不能學、不該學呢?我未周遊過世界,出國時也未專門考察過廁所,不敢斷定,外國沒有收費的廁所。就我所見過的外國一些高級酒店和娛樂場所裏的廁所,雖然光可鑒於,有點廁大欺客的味道,但廁所裏的侍者態度則極為熱情周到,為方便者開水喉、調水溫、遞香皂、送消毒毛巾。盡管如此,也隻是收小費。在大街上、機場、碼頭上的公廁,從來沒有碰上要錢的。更不會像中國有這麼多公廁一窩蜂地收費。這是中國特色,不必非得攀扯外國人。

二、收費是為了管好廁所“管”一是真的,廁所旁專設一小屋是給收費人坐的,一人管收錢。一人管發便紙,還有的再設一個人守門。實在是一種擴大就業的辦法。

“好'’則未必,許多收費的坳所裏該髒的還是髒I該臭的還是臭。收費者的臉色、態度也和廁所十分相稱。人都有個習慣丨在“方便”的時候不喜歡被人“管”,所謂“管天管地,管不著拉屎放屁'除非是大小便不能自理者“而收費廁所也不會為這種人提供特殊服務5三、糞便很髒,汙染環境,廁所為你提供方便,你就應該交錢在小學生的課本裏就講解了糞便如何髒同時它又能肥地和養育莊稼,現代人們不是巳經開始厭惡化肥,而喜歡吃上自然糞便種出的糧食、蔬菜和瓜果嗎?我們是農業大國,是十分珍惜糞便的。前些年常見有些大廁所的尿池裏擺著一排塑料桶,牆上貼著紙條:“謝謝,請將尿撒到桶裏,近兩年,日本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盛行喝尿,據說“尿液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對強身健體,延緩衰老,治療某些疾病有奇效。”如此等等,收費者以糞便髒為由向“方便”者要錢,“方便”者能夠以糞便值錢為由向廁所收費嗎?

如今收費的事情很多,抬腳動步就得花錢。既花了錢就是“上帝”,理直氣壯地要求得到應該得到的方便,而不是相反。

這方麵為什麼不學習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