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天,豆豆又想起了這個問題,看樣子,我這兒子還真有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媽媽,爸爸說我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那麼,你告訴我,我是從哪塊石頭裏蹦出來的?是不是從孫悟空出世時的那塊石頭呢?”
當時,豆豆爸也在場。聽了孩子這些連珠炮似的問題,他當即瞠口結舌,事後他自愧不如地跟我講:“以後在孩子麵前,我可是萬萬不能亂講話了,自己編出的離奇故事,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了,好後悔當初不該那樣啊。”
為了給老公解圍,也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這個敏感期,我把豆豆拉入懷裏,很自然又很隨意地對他說:“豆豆不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那是爸爸自己編出的故事來逗你玩的。豆豆是長在媽媽身體裏的一個特殊地方,這個地方叫子宮。”聽了我的解釋,豆豆緊繃的小臉明顯舒展了一些。事實上,我的解釋說到這裏就足夠了。因為豆豆知道他一直在媽媽的身體裏,而不是從什麼石頭縫裏來的時候,他那顆懸著的心早就安穩下來了,又抓起他至愛的“大黃蜂”擺弄去了。
不過,也有的小孩可能會歪著小腦袋,繼續追問你:“那麼,我是怎麼進到媽媽身體的呢?我又怎麼出來的呢?”這時,我建議你可以這麼說:“寶寶是由一顆種子長大的,而這顆種子一直待在媽媽的肚子裏。”
有了這麼幾次經曆,我總結出來這樣幾個道理:在回答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記住,回答有關生活真相的問題要盡量自然,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了。要知道,孩子天生就有著對生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往往相信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東西。而且,當家長試圖用這種方法向孩子傳遞性知識的時候,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現,這種方式既不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又不會讓他們產生邪念,有的隻是對生命的崇拜、對生命的向往。更重要的是,性本身就是人之天性,到了該懂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懂,就像會走路是人的天性一樣,這一切隻需要時間來成全。
開始探索人體了
好友媛媛的兒子宥宏4歲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讓她這個當媽媽的困惑又苦惱。媛媛告訴我,一次,她去幼兒園接宥宏時,兒子的班主任甜甜老師跟她說了這樣一件事。最近,宥宏小便時常常很“吃力”,隻要有女孩子在場,他就常常憋紅了臉,不敢當場解決。媛媛說,在兒子所待的這個幼兒園,男孩子與女孩子的衛生間都是混用的,兒子對此事也是早就習慣了的,而且即便在戶外,隻要突然尿急,兒子也會旁若無人地當即解決。可是現在,怎麼突然變得害羞起來了呢?
我很平靜地告訴媛媛這是孩子成長階段再自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是孩子性心理發展的一種正常表現。我問媛媛,宥宏這個孩子,是不是有時候會特別好奇自己的身體。媛媛想了想說:“有幾次,我發現他偷偷地在衛生間裏玩弄自己的小雞雞,被我看到了,小臉竟然刷地一下漲得通紅。不過,我當即就朝孩子的小手拍過去,沒好氣地對他嚷嚷:‘手上有那麼多細菌,怎麼可以玩‘雞雞’呢?’”
媛媛接著回憶:“還有幾次,我發現他喜歡偷偷地看我的胸部,好奇的時候還會爬到身上摸一摸,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了,我就更生氣了,懊惱起來,還會無所顧忌地嗬他幾句,‘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樣兒,都這麼大了,又不是沒斷奶,怎麼這麼黏人呢?’”
我笑著對媛媛講,宥宏這麼做完全是受好奇心的驅使,就如好奇星星為什麼會眨眼一樣,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人體也是如此的好奇,他們想知道“小雞雞”到底是什麼,是用來做什麼的?他們也想知道“為什麼媽媽的胸部會比爸爸的胸部大”“為什麼媽媽和阿姨的胸部都是大的”。其實,嬰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性別的區分了,但是他們還沒有達到性成熟的階段,不可能產生成年人那樣的性意識。後來,隨著嬰兒開始不斷地探索周圍環境,他們才逐漸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
當孩子開始探索自己身體的時候,作為家長首先應該認識到這種探索是健康的,恰恰是通過這種對身體器官的探索,他們逐漸建立起自我意識和對性別的理解。
家長學會以自然的態度接納孩子的性好奇心理,以積極正確的做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觀、滿足孩子的性心理,這就足夠了。實際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當孩子了解“真相”以後,他們的好奇心自然便會消失。反之,如果父母故意回避,態度尷尬忸怩,更容易讓孩子產生更多的疑問和好奇,反而增強了他們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