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拿來跟別人比的(1 / 2)

初為人父人母,就像初進考場一樣,當你揣著一顆平常心,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然而,事事奢求,處處在意,孩子沒弄個100分回來,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最終遭殃的反倒是孩子。

孩子不是你“出人頭地”的犧牲品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些父母,他們自小家裏比較清貧,受長輩和老師的教育,他們從小就深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所以,在他們奮鬥的路上,吃了好多苦才換來今天這個有吃有住、孩子能安心生活的環境。受這種親身經曆的影響,為了讓孩子將來更上一層樓、出人頭地,他們更是從小給孩子灌輸這樣的真理。顯然,這種思想是錯誤的,說得不客氣點,簡直就是封建殘餘、等級製度的思想殘渣。其實,這些家長根本沒拿孩子當個人,隻是當個品牌,給自己賺門麵而已。事實也證明,有這種思想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過分用力,欲速則不達。

我認識一位企業老總,他想讓孩子將來繼承自己的事業。可是,當這位老總的孩子大學畢業後,說什麼都不願意子承父業去做管理,然後再做繼承人,因為這些事情讓他覺得十分惶恐,他最怕管理,也根本不想做,他隻想做個普通員工,過簡單日子。看來,有些時候,趕鴨子上架還真是不成的。

給豆豆開家長會時,我見過這樣一幕,會後,一位家長跟其他家長聊道:“看人家丁俊暉,球打得多好,世界冠軍啊,真佩服人家父母的眼光,給孩子找對了門路,這一把賭得還真是賭對了。”話說到這裏,其他家長就開始騷動起來。有人說:“是啊,趁孩子還小,我們作家長的,得趕快想想呢,自己孩子有什麼天賦,趕緊發現呀,傾家蕩產也送去賭一把。孩子出人頭地了,我們才有盼頭呀。”又有人有異議了:“不對吧,估計是個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可是未必每個孩子都是那塊料兒啊,這樣豈不是讓孩子辛苦單調了半輩子,還不如給他們多創造機會,讓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考個研究生、博士什麼的。到那時,孩子出人頭地了,我們做家長的,臉上也有光啊。”聽到這裏,我實在聽不下去了,這些家長哪裏是在為孩子考慮,分明是把他們當作出人頭地的犧牲品了。在我看來,如果你的孩子幸福平凡地過一生,也不比什麼世界冠軍差呀,要那點虛榮幹嗎呢。

不可否認,很多父母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較,總覺得自己孩子沒有人家的優秀,總喜歡用別人孩子的優點來比自己孩子的缺點,嫌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你瞧×××多聽話,從來不讓爸媽操心”“你看你的同學×××多好,每次都能考前幾名”。毋庸致疑,做父母的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家孩子相比也是出於善心,希望孩子能以他人為榜樣,學習別人的優點,超越別人,為父母爭光爭氣。

但是,父母用心雖好,但是說多了這些話,反而會好心做壞事。父母拿各自孩子做比較,也許有時隻是無意的幾句話,但是卻容易造成孩子之間的相互攀比或排斥,認識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樹立不了自信心,甚至還會憎恨被父母表揚過的同學,最終傷害和影響了孩子的幼小心靈。老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我們大人不都明白這樣的道理嗎,又何以忍心讓孩子也過早地體會這樣的感受呢?年幼無知的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隨意發泄出來,隻會把這些不快樂藏在心裏,不肯說出來,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孩子性格的錯位,傷了他們的自尊心,沒有自信和勇氣去挑戰更多的困難,隻會沮喪地對自己說“我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