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心理,為了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就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任何一個環節上都是強者。
從來不對孩子說“你比別的孩子差”
豆豆升入小學三年級時,學校要舉行運動會,他在班級裏無論是年齡還是個頭都是最小的,明擺著無論他參加什麼比賽項目都很難取勝。可是,從豆豆的神情和表現中,我看得出,他的參與意識很強,極想參加這場運動會。盡管我心裏很清楚,豆豆參加比賽的結果很可能是失敗,但是我還是積極支持他,並私下做了豆豆班主任的工作。最終,豆豆得到了參加運動會的機會,代表班級參加60米速跑和立定跳遠兩個項目的比賽。結果可想而知,無論豆豆如何努力,在那些比自己高一頭的參賽選手當中,他還是難以取勝,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上台領獎。
回到家,豆豆撲到我懷裏,一向堅強的他竟然掉了幾滴眼淚。我摸著他的頭說:“媽媽不是和你說了嗎,參加這次活動貴在感受運動的快樂,成敗都不重要。你在運動場上的表現,媽媽都已經看到了,媽媽知道你已經努力了。雖然你的成績沒有別人好,但是你的表現很棒,媽媽為你感到驕傲。”在我的安慰下,豆豆破涕為笑。有了這一次打擊,豆豆懂得了什麼叫失敗,也懂得了如何麵對成敗,這是孩子收獲的財富,也是我期望孩子得到的東西。
其實,在豆豆的成長過程中,當周圍很多家長過於關注結果、過於看重孩子將來的成就、算計如何做才能使孩子成名成家的時候,我總是踐行著“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這個教育思想。在我看來,孩子已經盡心了,家長就不要再一味地苛求他們了,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每個孩子也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做別人家孩子的複製品,而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鼓勵他放開手腳,努力去走自己的路,盡可能地與他一起享受生活,感受過程的快樂,這才是我們作家長的所能給予孩子的高質量的愛。
在我小的時候,母親就時常告訴我們兄弟姐妹幾個要知足常樂,母親常說:“有的人整天不快樂,因為眼睛總是盯著別人讓自己豔羨的地方,總覺得自己、自己的孩子不如人,這樣的人,一輩子都難得有一個快樂心境。”在母親的教誨下,無論是參加工作還是成家教子,在很多人眼裏,都說我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你呀,真是太容易滿足小進步了。”其實,並非是我滿足於小進步,隻是在人生的路上,我總會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總和別人比,這麼比來比去,有意義嗎?要比就和自己比,拿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比。”當我揣著這樣的信念上路時,發現自己每天都有進步了,我就會羨慕一下自己;感覺自己有微小的進步了,我就會鼓勵一下自己。正是因為這種平和的比較心態,讓我既留住了快樂心境又收獲了自己的小幸福。
所以,請所有父母記住這句話:人生在世,從沒有哪兩個人是一樣的。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不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多關注自己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隻要孩子付出了努力。隻要孩子盡其所能,你的教育終究會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