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2 / 2)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總是盡可能多地為豆豆選擇適合他閱讀的書,品種從百科知識、文學類,一直到曆史類、地理類等方麵,當然,我也沒有忘記準備一些工具書,以便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便於查找資料。在我的家裏,除了四個大書櫃裝滿了我和老公的書籍之外,還有豆豆一個專用書櫃,裝滿了他心愛的圖書。而且隻要有時間,我就會帶豆豆去書店、圖書館,或是書市,我認為書店是一個讓孩子零距離接觸圖書的最好途徑,這些地方特殊的讀書氛圍就像氣功的“氣場”,孩子去得多了,自然也就產生了“場效應”,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培養對書的感情。第三,父母做好孩子讀書的“總舵手”。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擔心孩子不讀書或是隻讀一些沒有價值的書。其實,這個問題出在父母,從一開始就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培養和引導豆豆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我始終堅信一點:孩子的閱讀是需要培養和引導的,而家長更是擔當著一個“總舵手”的角色。然而,現實狀況卻非常令人擔憂。當今圖書市場種類繁多,同時也是魚龍混雜,即便是適合孩子讀的書籍裏,也有對其成長不利的內容。再加上,孩子尚不具備辨別良莠的能力,如果父母不能把好關,不僅不會開卷有益,而且還會對其健康成長產生負麵影響。不好的書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戕害孩子。讀無用書或是讀有害書,不如不讀。那麼,我們作為家長的該如何選擇適合孩子讀的書,如何給孩子買他們需要的書,如何保護孩子遠離那些文字垃圾呢?

也許,很多家長首先會想到,要孩子讀中外名著。沒錯,那些經過歲月洗禮和曆史積澱保存下來的中外名著,無愧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更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食糧。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其深邃思想、厚重底蘊、深遠意義,好多學者都未必能讀得透,而閱讀興趣尚待培養的孩子又何嚐能看懂多少呢?尤其是那些內容太過高深、讀起來佶屈聱牙的名著,反而更會使孩子對讀書產生“枯燥”、“累”的評判,從此難以培養閱讀興趣。在我看來,名著終究是要讀的,但不是在閱讀之初,而是在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對閱讀產生興趣之後才可以酌情閱讀。

那麼,我們又該用怎樣的書來引領孩子踏上閱讀之路呢?首先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根據其心理發展需要來選擇。在孩子的成長曲線中,我發現有這樣一個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好奇心也在逐漸增強。就拿豆豆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階段,他對神秘事物,冒險、刺激類內容非常感興趣。於是,我給他添置了科普類書籍,童話類書籍也非常注重有浪漫、新奇色彩的內容,像《木偶奇遇記》、《魯賓遜漂流記》、《野生動物》、《海底兩萬裏》、《植物世界》都是豆豆在這個階段的讀物。後來,到了二三年級,在我的推薦下,豆豆又讀了《花果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名著中的經典故事。其間他也不間隔地繼續讀童話、寓言,如《安徒生童話》、《格列佛遊記》、《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五年級那年,豆豆的閱讀能力飛速提高,在這一年裏他閱讀了大量書籍,內容也一下子拓寬了許多,有《上下五千年》、《青少年百科全書》等大部頭的科普書籍,也陸續讀完了《西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些書籍。

有一段時間,我都有一種“糧草”供應不上的感覺。盡管知識無盡,書海無涯,可是人的生命隻有一次。“讀該讀的書,值得讀的書”才是對生命的尊重,對時間的尊重。我一直認為要想做一位好家長就該帶領孩子在充滿睿智、熱情和深邃思想的文學天地裏徜徉,快樂地享受如春日陽光般的溫暖。